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樱桃仁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樱桃仁油主要由6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1.39%、34.58%;通过测定樱桃仁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确定了樱桃仁油甘三酯的脂肪酸分布.樱桃仁油VE总含量为174.5 mg/kg.使用GC/MS对樱桃仁油的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6种主要物质,其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达到38.02%.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压榨法、有机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4种方法提取樱桃仁油,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樱桃仁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DPPH·清除能力及脂肪酸组成,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樱桃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樱桃仁油提取率最高,达到(97.61±0.86)%;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特征性指标差异不大,且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的能力;4种提取方法所得樱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大,亚油酸和油酸是樱桃仁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相似文献   

3.
微波法萃取樱桃仁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军舰  卢奎  朱雨莹  谈天 《食品科学》2007,28(12):146-149
用微波辅助提取樱桃仁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时间15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7。将萃取方法进行比较,微波萃取法有明显的优点,其提油率最高,萃取温度低,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分别是溶剂萃取的1/12,索式抽提的1/16。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枇杷仁油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5(g∶m L),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8%。枇杷仁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72.7%,特别是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58.8%,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进行GC-MS分析,以期优化樱桃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对樱桃籽油进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樱桃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结果: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樱桃籽油的提取得率为4.58%。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十九烷酸、反-十八碳酸和十八碳二烯酸,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反-十八碳酸的含量分别为19.33%、30.48%、42.45%,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结论: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  相似文献   

6.
樱桃籽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生产樱桃制品所产生的樱桃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提取溶剂、溶剂用量、物料粒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樱桃籽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樱桃籽油提取数学模型(R2=93.64%)。结果表明:影响樱桃籽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得到优化组合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物料粒度40目,溶剂用量7.5 mL/g,提取温度69.4℃,提取时间4.1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可达9.24%。  相似文献   

7.
用正己烷对使君子仁中的粗脂肪进行提取得使君子仁油,其含量为25.3%,再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0%,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6.2%;饱和脂肪酸占36.0%,主要是豆寇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使君子仁油属优质植物油,该分析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桑椹籽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椹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漫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因素对桑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溶剂浸提桑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对桑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溶剂提取桑椹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石油醚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5 h,料液比(g·mL-1)为1 10.在此条件下,桑椹籽油的提取率为28.62%;桑椹籽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59%,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4.86%.  相似文献   

9.
酱油渣中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酱油渣中油脂,并对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气相-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试验表明:以石油醚和80%vol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7,温度65℃,提取时间2h,3次提取,可以得到油脂的最佳提取率为6.3%.GC/MS分析表明,油脂中含有4种脂肪酸,其中软脂酸含量较高,为46.90%,亚油酸的含量次之,为33.26%.以上研究为酱油渣中油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栽培欧李仁油的提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友君  任清 《食品科学》2015,36(4):80-85
以欧李仁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欧李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欧李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8∶1(mL/g)、提取时间5 h、提取温度57.7 ℃。在此条件下欧李仁油的提取率为84.57%。用气相色谱法对得到的精炼油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共检测出11 种脂肪酸,其中油酸63.0%、亚油酸30.7%。同时以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来测定精炼欧李仁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0.7 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28%;精炼欧李仁油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6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工艺、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正己烷作为爬山虎果籽油的浸提溶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爬山虎果籽油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颗粒大小40目,料液比1∶9,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80min,浸提次数2次.气相色谱法测得爬山虎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63%,其中亚油酸含量为74.67%.  相似文献   

13.
The seed oil of Crotolaria retusa Linn, is found to contain ricinoleic (98), 7-(2-octylcyclopropen-1-yl) heptanoic acid (13 g kg?1), 8-{2-octylcyclopropen-l-yl) octanoic acid (35 g kg?1), palmitic (169 g kg?1), stearic (53 g kg?1), oleic (130 g kg?1) and linoleic (502 g kg?1) acids.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师宗县高良地区薏苡仁为研究对象,通过薏苡仁的前处理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以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为因素,设计L_9(3~4)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薏苡仁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薏苡仁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薏苡仁出油率为7.704%;薏苡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14.11%、亚油酸30.38%、油酸53.49%、硬脂酸1.89%,不饱和脂肪酸占83.87%。  相似文献   

15.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何林枫  王静  李利钦  肖迪  李尚泽  胡渝 《食品与机械》2023,39(3):188-193,216
目的:优化水酶法提取樱桃籽油工艺,提高樱桃籽利用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混料设计对混合酶的混合比例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再对樱桃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混合酶法提取樱桃籽油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混合酶(m维素酶∶m果胶酶∶m酸性蛋白酶为0.67∶0.10∶0.23)添加量2.0%,液料比(V蒸馏水∶m樱桃籽粉)10∶1 (mL/g),酶解温度45℃,pH 4.0,酶解4.0 h,樱桃籽油回收率达到93.18%,实际提取率为28.66%。所得樱桃籽油符合食用油安全标准。结论:混料设计辅助水酶法提取樱桃籽油的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草莓籽油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草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草莓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94.52%),其中油酸13.29%,亚油酸39.92%,亚麻酸39.50%。亚油酸与亚麻酸的含量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151-153
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对番茄籽油(TSOs)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对TSOs有显著影响,其中微波干燥处理后其TSOs的得率最高(23.17%);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番茄籽TSOs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22.33%),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77.67%);热风35℃干燥、热风65℃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番茄籽TSOs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5、12.1、8.6、9.1、8.3mg/mL,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番茄籽TSOs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八角金盘籽油并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RSM)分析法,对八角金盘籽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八角金盘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八角金盘油的提取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八角金盘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8℃、超声时间30. 00 min、超声功率200 W和液料比9. 6 mL/g,八角金盘籽油的出油率为35. 55%。八角金盘籽油共检测到15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油酸(87. 02%)、亚油酸(7.00%)、顺-10-十五烯酸(3. 0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97. 86%。本研究为八角金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白果粉为原料、丁烷为亚临界萃取溶剂、白果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0℃、每次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白果出油率为96.16%。亚临界萃取的白果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密度为0.922 5,折光指数为(20℃)1.473 7,酸值(KOH)为1.95 mg/g,碘值(I)为156.62 g/100 g,过氧化值为1.46 mmol/kg,皂化值(KOH)为181.19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白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是油酸(30.25%)、亚油酸(50.04%)、棕榈酸(8.28%)、5,12-十八碳二烯酸(2.34%)、9-十六碳烯酸(4.41%)和5,11,14-二十碳三烯酸(4.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