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煤金团聚法回收金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煤金团聚法(Coal Gold Agglomeration, CGA)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影响煤金油团聚的几个主要因素,如煤化学、中性油的特性、疏水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搅拌强度和接触时间对CGA金回收动力学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一矿种在不同的搅拌速度下,金回收动力学速率常数是一定的。筛选出的煤、油混合的聚团很好的无捕收剂捕金能力,金回收率可达77%~86%。进一步实验研究发现添加适量的硫化钠调整剂对含硫化物原生金矿中金有较好的活化作用,金回收率有显著提高,而硫化物的上浮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某金矿石进行的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金黄铁矿中泥质矿物是影响金选矿工艺指标的主要因素,在强化载金黄铁矿浮选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调整剂可以显著的提高金的选矿工艺指标。经过试验研究,在原矿含金品位为2.53g/t时,浮选获得了金精矿含金品位为62.50g/t,金回收率为92.60%的工艺指标。新型复合捕收剂sk和调整剂羧甲基纤维素的应用是提高精矿含金品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某贫硫化物稀疏浸染型金矿石进行了提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氰化工艺不适宜处理该类矿石;采用原矿重选—浮选闭路工艺流程,可获得重选精矿金品位464.20 g/t,金回收率30.95%,浮选精矿金品位66.32 g/t,金回收率57.60%,总回收率88.55%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锑金浮选给矿,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在锑金浮选采用MA-3、丁钠黑药与高效捕收剂按5∶1∶1混合用药,与现有药剂制度对比,捕收剂总用量不变,高效捕收剂用量34 g/t时,尾矿金品位降低0.03 g/t,锑品位降低0.014%,金、锑回收率分别提高了0.48%和...  相似文献   

5.
煤金团聚法回收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煤金团聚法(coal gold agglomeration)提金技术的由来、发展、团聚机理、聚团的制作和后处理、在难处理金矿石处理中的应用及工业试验等方面,综述了煤金团聚法国内外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无污染提金技术是黄金冶金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煤金团聚法具有选择性强、回收率高、流程简单等特点,可用于对现有选冶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6.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石金以次显微金及微细粒金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呈微细浸染状分布,且矿石中砷、碳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属于难处理金矿石。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流程结构及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段磨浮、中矿再选的工艺流程,以硫酸铜作为活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捕收剂、MIBC作为起泡剂,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24.59 g/t、金回收率92.52%的精矿,试验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某硫化矿属易选金矿石,金矿石在矿床中的分布可分为三类:金矿物、含金矿物和载金矿物。原矿含金品位为1.58g/t,经试验,确定最佳的磨矿细度、浮选浓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等,以保证最佳的浮选条件。捕收剂采用复合黄药T-201和液体药剂WPS-100联合捕收金金属,起泡剂采用2#油。最终综合闭路试验,获得金精矿品位32.25g/t、回收率87.61%,尾矿品位0.2g/t。  相似文献   

8.
吴静  马连军 《黄金》2022,(6):64-69
某金矿石金品位较低,仅为0.88 g/t,采用常规浮选工艺,精矿金品位仅为8.22 g/t,为进一步提高精矿金品位,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提高精矿金品位的浮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对金矿物具有良好捕收性能、选择性好且对黄铁矿等硫化矿物捕收能力弱的特效捕收剂JP217,以及矿泥携带量少、泡沫黏度较低的起泡剂MIBC,并添加适量乙硫氮强化扫选作业浮金,在最佳条件下,获得了精矿金品位为23.48 g/t、金回收率为77.16%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衡嵩  黄胤淇  宋超 《黄金》2024,(1):56-60+68
云南某难处理金矿石具有嵌布粒度较细、包裹金含量多、有机碳活性高等特点,矿石工艺类型为贫硫化物碳酸盐型难处理金矿石。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种类、药剂用量等条件对该矿石选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氰化浸出,浸渣金品位为1.45 g/t,金浸出率为21.62%;采用氰化浸出—浮选联合工艺得到的混合精矿金品位为13.79 g/t,总金回收率为76.46%,对处理同类型矿石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廷树  张丰  谢建宏 《黄金》2010,31(7):39-42
某金矿堆存的氰渣金品位为3~5 g/t,有极高再回收价值,进行了从氰渣中浮选回收金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氰渣中部分金赋存于氧化矿物中,且硫化矿氧化严重,单独使用硫化矿类捕收剂,金回收率低,采用新型氧化矿捕收剂XJD-10与丁黄药配合使用则能显著提高金的浮选指标。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95%,用硫酸铜做活化剂,两种捕收剂复合使用,经一次粗选、两次精选、四次扫选浮选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为104.69 g/t金精矿,回收率为84.13%。  相似文献   

11.
赵兵  卢立柱 《黄金》1996,17(2):34-37
对某地含铁到22%难处理氧化型金矿石的CGA提金工艺研究表明:铁以氧化物,如赤铁矿、褐铁矿以及针铁矿等形式存在均能阻止煤聚团对金的吸附。对原矿脱泥,调浆过程中加入抑制剂或活化剂等预处理除铁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金回收率,为这类型金矿石采用CGA工艺处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翔宇 《黄金》2012,33(4):39-42
云南某矿氰化尾矿中含有金铜铅铁等有价元素。为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对该氰化尾矿进行了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磨矿细度和延长浸出时间,氰化尾矿金品位由0.83 g/t可以降至0.35 g/t;采用异戊基黄药和环烷酸皂混合捕收剂选铅,可得到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6.83%和35.15%的铅精矿;采用CL-5消除矿浆中游离氰以及铅浮选残留药剂对铜浮选的影响,活化剂AS-2和Na2S活化铜,混合黄药T820、F-1黑药和C5-9羟肟酸作混合捕收剂选铜,可得到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7.72%和53.33%的铜精矿;磁选回收铁矿物,先弱磁后强磁,可以得到品位64%和51%两种铁精矿。  相似文献   

13.
在不加捕收剂的条件下,硫化钠可诱导金及其载体矿物黄铁矿、黄铜矿表面疏水上浮,其浮选行为可以通过调整矿浆pH值、矿浆电位Eh值和氧化时间加以控制.与常规有捕收剂浮选比较,其药剂制度简单、选择性强、浮选速度快.试验取得的技术指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加温硫脲炭浸法提金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清波 《黄金》1993,14(12):23-27
广西龙水金矿浮选金精矿采用加温硫脲炭浸法提金新工艺处理,精矿金品位45.33g/t,硫脲用量6kg/t,金浸出率可达94。26%,金总回收率达90.28%.降低硫脲用量,提高金浸出率的重要条件是适当的温度,氧化剂,保护剂,吸附剂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河南某金矿选矿厂采用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二次扫选浮选工艺流程,其浮选尾矿品位较高,金品位0.33 g/t、铁品位5.94%。为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其浮选尾矿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工艺综合回收金和铁,获得较好指标;金精矿金品位49.96 g/t,金回收率53.81%;铁精矿铁品位48.89%,铁回收率30.62%。  相似文献   

16.
对以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的山东某金矿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效捕收剂Y-89,取得了金精矿品位62.76g/、t回收率93.83%的试验指标,成功地解决了该金矿金回收率难于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金银浮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赤峰某金矿进行提高金银浮选回收率的试验研究,通过XRD/SEMEnergy Spectrum对样品的物相组成、金银赋存状态及嵌布粒度进行检测;考察了磨矿细度、捕收剂及辅助剂用量、扫选时间及矿浆pH值对浮选效果的影响;通过精选实验、开路综合条件试验和闭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时加入T12,抑制细泥及硫化氧化矿,产出精矿中Au品位可达60.2g/t,浮选回收率可达87.50%;精矿中Ag品位可达6 767 g/t,浮选回收率可达到75.21%,确定适宜该矿石性质的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获得的金精矿可作为混合精矿外售。  相似文献   

18.
氰尾渣金品位偏高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新  代正和 《黄金》2004,25(7):33-35
河南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一选厂原选矿工艺为全泥氰化一锌粉置换。随着选矿厂处理的原生矿石增多和入选品位的降低,原生产工艺已不适用。为此,于2001年对原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工艺为浮选—精矿氰化—锌粉置换—氰尾渣浮铅。工艺改造投产后曾出现氰尾渣品位偏高现象。通过在实践中观察与探索研究,发现氰尾渣品位偏高主要系进入氰化系统的浮选金精矿脱药效果不好所致。对此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使一选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生产指标。金氰化浸出率由85%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