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加热制度参数试验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加热炉控制参数现状与加热要求越来越精细之间的矛盾,分析加热炉执行的加热制度.结合实际加热过程参数,提出目前加热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钢坯在线温度测试(黑匣子测试)分析,对加热制度中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及加热炉各段热负荷和温度场优化,提出改进加热制度,达到减少加热时间、节能和降低钢坯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晶体生长设备——光加热单晶炉最近通过了鉴定。该设备的加热方式是光热,(主要是红外光)。光加热与电阻加热、高频电流加热、等离子体加热、电子束加热等比较,光加热兼有这些加热方法的优点,而避免了其缺点。  相似文献   

3.
在瞬态非线性热分析理论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厚板坯加热过程中全时域内温度场变化规律。针对实际生产加热工艺,建立了邯钢中板厂3 500mm轧机板坯加热过程分析模型,考虑了导热系数、比热变化对加热的影响,仿真了中厚板坯的加热过程,得出加热炉温度与加热速度对板坯加热质量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板坯加热工艺,降低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4.
余文华 《钢铁钒钛》2011,32(3):87-96
概述了钒钛磁铁矿(及含钛矿物)的微波加热特性,微波加热技术在钒钛磁铁矿冶金中的应用现状;针对攀枝花-西昌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未实现铁、钒、钛同时有效回收的现实,结合微波加热技术“选择性加热、内加热、强化浸出”的特点和设备规模小等问题,指出微波加热在钒钛磁铁矿冶金中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微波加热还原钒钛磁铁精矿及钛铁矿...  相似文献   

5.
董芳尧  王道安 《工业炉》2011,33(2):19-20,25
对快速对流加热的热工新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冲击加热、强制循环对流加热、对流脉冲加热技术的传热特点与节能降耗、改善加热质量的实践效果,还指出了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蔺俐枝  郭利中 《包钢科技》2010,36(z1):35-37
分析了管坯的加热特性,从CrMo钢管坯化学成分和性能、铁-碳平衡相图、加热时间、加热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优的加热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硫酸亚铁溶液微波加热除铁的工艺,分别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过硫酸铵浓度以及温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加热时间为4 min,过硫酸铵浓度为0.4 mol/L,微波加热除铁效果明显优于85℃常规加热除铁的效果.微波加热除铁工艺具有时间短、能耗低、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8.
退火炉是连退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加热控制直接影响带钢质量的好坏,加热段的加热更为重要和复杂。着重介绍了连续退火炉加热段的主要加热技术,分析炉膛内存在的主要传热方式,并详细介绍了带钢、炉膛与辐射管之间的热辐射加热计算。  相似文献   

9.
微波加热在钛冶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微波加热机制的基础上,对微波加热技术用于钛冶金过程中的研究、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技术在钛铁矿的预处理、选矿、碳热还原、钛的液相提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钛铁矿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认为深入开展微波与矿物相互作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功率工业微波加热设备的研制,将推动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连轧生产线生产节奏快、生产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不锈钢加热工艺温度不一致、加热工艺频繁交叉的情况,对不锈钢连铸坯加热工艺制定和加热工艺控制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新型感应加热工艺,通过固-液-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由于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会影响结合层厚度的形成,根据感应加热原理及其焊接过程中焊接速度快、铝融化温度高以及铜铝材料紧密接触等特点,对已有焊接设备进行改进.使用直径为0.1 mm、可耐高温的镍铬-镍硅(NiCr-NiSi)表面瞬态热电偶对铜铝接触面之间的温度进行测量,设计与制造了加热时间控制器及热电偶测温装置,得到在焊接过程中不同感应加热功率条件下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工艺曲线,得知铜铝运用感应加热工艺进行焊接时,不同加热功率对应不同的加热时间,感应加热功率越大,加热速率越大,所用加热时间越少;当感应加热功率为12.63kW、加热时间为24s时,所制备的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董补全  李世友 《工业炉》1991,13(1):39-45,24
一、概述在工业炉设计计算中,金属加热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该子系统旨在解决常用加热炉内钢坯加热的计算问题,以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时所需的各种加热参数,如钢坯的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断面温差等。目前,该子系统包括“连续炉内加热”与“室状炉内加热”两大模块。“连续炉内加热”模块适应于矩形断面坯在连续加热炉内密排布置时的双面对称或单面加热计算。该模块又有两个子模块:“加热温度计算”与“加热时间计算”。“加热温度计算”其功能足:根据规定的炉温曲线等已知条件,通过钢坯的(?)维不稳定态导热数值计算,确定钢坯在不同加热时刻的温度场。“加热时间计算”其功能是:根据规定的炉温曲线及金属加热曲线等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常规加热煤基直接还原的反应时间长、还原温度高、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基于微波加热特性结合直接还原理论提出了采用微波加热进行氧化球团煤基直接还原的新工艺。通过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煤基直接还原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氧化球团微波加热煤基直接还原过程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不仅改变了球团矿的微观结构和能量分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微波加热的“非热效应”,常规加热时,在还原温度1050℃下还原150 min,球团金属化率仅为89.38%;氧化球团煤基直接还原过程采用微波加热,从室温上升到1050℃后再等温14 min,球团金属化率达到92.67%。  相似文献   

14.
周焱民  黄林森 《宽厚板》2010,16(6):8-10
通过对新钢公司中厚板厂加热炉现状、钢坯加热要求及加热炉能源消耗等因素的分析,以及长期的热工工艺及加热制度的探索,对加热小炉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了钢坯加热质量,增强了节能降耗效果,满足了生产线的加热需要。  相似文献   

15.
用于制备氮化硅粉的高温电阻炉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三种不同加热方式的高温电阻炉,即外壁加热、内芯加热和双重加热高温炉。介绍了电热元件的材料选取、尺寸确定,保温材料的选用,热电偶的选择与安装。分析了三种高温炉的耗电量、散热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比。内芯加热高温炉耗电量最低、使用寿命最长,双重加热高温炉升温速度最快,外壁加热高温炉的炉膛有效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6.
张杰  郑淑国  朱苗勇 《中国冶金》2021,31(10):68-74
通道式感应加热是实现中间包低过热度浇铸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国内某钢厂单流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建立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研究通道加热功率对中间包内流场、温度场及夹杂物去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当中间包未受感应加热或加热功率超过800 kW时,钢水流动特性均较差;当通道加热功率为300、600或700 kW时,钢液流动特性良好。当中间包无感应加热时,浇铸区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当加热功率为500~700 kW时,浇铸区温度分布均匀且基本消除了其右上方及右下方区域的温度分层。当加热功率在400~700 kW时,夹杂物去除率呈上升趋势;但当加热功率超过700 kW后,夹杂物去除效果变差,700 kW为最佳去夹杂加热功率。  相似文献   

17.
影响钢氧化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板坯的加热工艺及条件,找出影响板坯氧化的主要因素,在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炉气和燃料成分、空气系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板坯在炉内加热时氧化铁皮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焦炉加热的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焦炉的加热控制是焦炉生产中最重要的控制.传统的焦炉加热控制系统采用"间歇加热控制"的方法,难以满足焦炉加热控制的要求.在分析焦炉加热控制的难点和策略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加热控制"与加热煤气流量调节相结合的控制原理,运用线性规划和模糊控制理论等方法,提出了焦炉加热智能控制策略和模型,并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该系统能使焦炉稳定加热,优化焦炉的加热控制,实现焦炉加热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9.
李巨兵 《河北冶金》2012,(10):66-68
介绍了焦炉煤气掺混加热的优点,在不同条件下焦炉煤气掺混对加热制度的影响。宣钢焦化厂JN43-804焦炉煤气掺混高炉煤气加热突破了最高体积混合比8%,认为焦炉煤气掺混加热的前提是提高煤气质量、焦炉煤气压力大于高炉煤气压力200 Pa、比较稳定的掺混比,提出了今后焦炉煤气掺混加热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的加热效率和流场的分布情况,对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进行电磁场、流场、温度场耦合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种新的弧形通道设计方式。计算得出:直线型通道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在加热功率1 000kW的情况下,升温速率可达2℃/min;而弧形通道的设计加热效率更高,平均升温幅度比直线型通道高2~5℃,且死区面积减小,浇铸区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