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制备了系列Eu~(3+)-Yb~(3+)共掺杂分别含β-Na Gd F4纳米晶、β-Na Gd F4和α-Na YF4纳米晶、α-Na YF4纳米晶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并通过XRD验证了不同纳米晶的形成。基于Eu~(3+)对Yb~(3+)的能量传递,在利用392nm激发Eu~(3+):5D0能级情况下,可观察到源于Yb~(3+):2F_(5/2)→2F_(7/2)跃迁引起的950~1100nm近红外发射。同时,通过稳态及时间分辨光谱揭示了析出不同纳米晶的玻璃体系中Eu~(3+)对Yb~(3+)的能量传递的差异,并进一步利用Eu~(3+)离子612nm可见发射的荧光寿命计算得到在分别含β-NaGdF_4纳米晶、β-NaGdF_4和α-NaYF_4纳米晶、α-NaYF_4纳米晶体系中Eu~(3+)对Yb~(3+)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72.2%、76.4%和88.6%。该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玻璃体系中α-Na YF4纳米晶的形成更有利于Eu~(3+)离子对Yb~(3+)离子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8)
利用双醛基2-苯基吡啶有机配体合成了2种新型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并详细表征了其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及光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醛基有机配体的数目对磷光分子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光物理特性影响显著。通过改变双醛基配体的数目成功实现了磷光分子发射波长较其母体配合物Ir[(PPY)2acac]显著红移,最大可达160nm。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强吸电子的双醛基促使磷光分子中产生更稳定的3 MLCT激发态是造成磷光发射波长红移的主要原因。此外,双醛基有机配体间在接受跃迁电子时会相互干扰,使~3MLCT激发态能级上升。相关研究结果为设计合成深红乃至近红外发射的磷光分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利用二苯甲酰甲烷(DBM)和Er Cl_3·6H_2O反应,合成了新颖的五核Er(III)稀土配合物Er_5(μ_4-OH)(μ_3-OH)_4(μ-η~2-DBM)_4(η~2-DBM)_6(1,DBM=dibenzoylmethane)。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四方空间晶系P4/n点群,Er(III)位于金字塔结构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合成并表征了以苯基萘甲酰基甲基亚砜为第一配体(L),苯氧乙酸为第二配体(L′)与高氯酸铕形成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L3?L′(ClO4)2?2H2O (L=C10H7COCH2SOC6H5;L′=C6H5OCH2COO-)。红外光谱表明,亚砜配体通过亚砜基氧原子和羰基氧原子与铕离子配位,而苯氧乙酸则以通过羧基双齿螯合配位形式与铕离子配位。在丙酮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2型电解质,两个 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全部在外界未参与配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产生铕离子的特征荧光,且对比于二元配合物,第二配体苯氧乙酸的加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了9.48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
在pH=6.0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Zn~(2+)与二甲酚橙形成红色配合物,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570nm处褪色,在440nm处生色,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A=A440-A570与Zn~(2+)浓度呈线性,建立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麻果实中Zn~(2+)含量的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下,Zn~(2+)含量在0.1~0.6μg/mL范围内符合Lambert-Bill定律,检出限为1.5×10~(-2)μg/mL。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5.0%~96.0%。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41-42
以3-氨基丙烷-1,2-二醇和罗丹明B为原料,经反应得到可选择性识别汞离子的荧光探针RNH,并利用1H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RNH在水溶液中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随着Hg1H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RNH在水溶液中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随着Hg(2+)的不断加入,探针RNH在585 nm(最大发射波长)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同时溶液颜色也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Hg(2+)的不断加入,探针RNH在585 nm(最大发射波长)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同时溶液颜色也从无色变为桃红色。该荧光探针对Hg(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在5.1×10(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在5.1×10(-8)(-8)1.3×101.3×10(-6)mol/L范围内,Hg(-6)mol/L范围内,Hg(2+)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3×10(2+)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4.3×10(-8)mol/L。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微量Fe~(2+)与Fe~(3+)的分析方法。基于Fe~(2+)、Fe~(3+)形成沉淀的p H范围不同进行有效分离,以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剂,当p H值在3.66~4.01范围时,Fe~(3+)形成Fe(OH)3,沉淀完全后经静置过滤从水中分离,而Fe~(2+)仍留在水中。在最佳p H值5.0~8.0范围内可实现Fe~(2+)与Fe~(3+)的有效分离。Fe~(2+)的测定范围为0~5 mg/L,检出限为0.03 mg/L;Fe~(3+)的测定范围为0~5 mg/L,检出限为0.02 mg/L,Fe~(2+)与Fe~(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8%和0.86%。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通过配体1,3-苯二胺缩邻香兰素和Gd(acac)_3·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双核稀土配合物[Gd_2L(acac)_4(CH_3OH)]_4·3CH_2Cl_2(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中两个钆(Ⅲ)离子具有相同的配位构型,均为8配位的反四棱柱构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474-478
利用噻唑-5-甲醛与单缩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不对称双席夫碱结构荧光探针N'-(4-氯亚苄基)-2-(噻唑-5-基亚甲基)肼基-1-硫代碳酰肼(L1),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NMR,IR,MS).在缓冲溶液(p H=7. 0)中,探针L1可以高选择性荧光识别Zn~(2+),检测限为5. 8×10~(-6)mol/L,p H适用范围为5~9.当Zn~(2+)与探针L1配位时,生成1:2型配合物(L-Zn2+),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色变成亮绿色强荧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Er(NO3)3]复合纳米纤维,经过氧化焙烧得到Y2O3:Er3+纳米纤维,再通过双坩埚氟化法制得YF3:Er3+纳米纤维。通过XRD、SEM、EDS和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YF3:Er3+纳米纤维是纯正交相,带有空间群Pnma。YF3:Er3+纳米纤维的直径大约为(89±11)nm且分布均匀。上转换发射光谱分析显示,在980nm激发下,YF3:Er3+纳米纤维在526、543和653nm处发射出强的绿光和弱的红光,它们分别归属于Er3+的2 H11/2→4I15/2、4S3/2→4I15/2和4F9/2→4Il5/2能级跃迁;在532nm可见光激发下,YF3:Er3+纳米纤维能够在1.52μm处产生近红外发射。随着Er3+浓度的增加,YF3:Er3+纳米纤维发光强度逐渐增大。由色坐标(CIE)图可知,YF3:Er3+纳米纤维所发射的颜色位于色坐标的绿光区。此外,还提出了YF3:Er3+纳米纤维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