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资源的优化,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条件,电视、网络等资源和阅读渠道的拓展,也丰富了学生知识,发散了他们思维,不少青少年对科技发明有了浓厚的兴趣。调查表明,尽管实践与创新学习活动以及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实践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学生并不多。为了达到从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我将调查、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而且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中的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类学生乃至工科学生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专业,强化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手段。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要为优秀学生提供好的培养条件,他们的成长对全体学生是一种激励和带动,从而最终提升专业毕业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教育理论课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是全国大学生重要的科技竞赛活动。分析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拓展能力、科技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在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项目组探索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实验技能大赛整合及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引领,从高等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工程设计课程建设及实验技能大赛设计出发,构建了适合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势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协同化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对于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9)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其科学素养。首先阐述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设计的理论基础,然后探索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设计的应用方法,如打造良好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和综合学习能力,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2)
<正>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所以,我认为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该怎样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的创新人才呢?本文结合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和谐的学习环境,活跃、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传统教学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注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4)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养成、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及美术学习信心的提升。文章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当今多元化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在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着重突出创新思维特点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创新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基于CDIO教育理念,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太原科技大学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具体表现为:以注重理论基础、强化综合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原则,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