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20,(6)
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的背景下,校企联合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二者在新时期实现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基于资源共建共享背景研究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需要院校联合企业与政府正视现阶段的校企合作问题,积极采取加强双方合作意识、完善合作建设规划、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与健全资源评价体系等措施,促进双方共建共享资源,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2.
陈剑宇 《福建建材》2014,(9):112-113
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教改的主要方向之一,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实现校企的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的难题。本文以福建建筑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双方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以实现校企生三方之共赢。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校企合作,就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企业人才招录模式的转变。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双导师"打破传统模式新格局,"企业班"、"校企俱乐部"助大学生就业起航。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68-73
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导师工作站,该平台有机对接校企双方需求,提升校企合作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企业导师工作站作为校企双方共建共管的平台有利于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实施、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专业和课程建设,对推动校企双方协同发展有良好效果,为高职院校及其他高校提供了一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需要精心规划,重点落实,讲求实效,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从而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高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中存在双方合作缺乏长期规划,结合不够紧密;相当数量的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本身就有抵触,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呈现两张皮,缺少有效对接或对接程度相对表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科学构建理事会、落实校企办学的双主体地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拓展校企合作内涵、共建行业特色学院的办学机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始终贯彻校企合作这一办学中心理念,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融合,通过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项目融合,有效提升校企合作定位,共建特色行业学院。  相似文献   

7.
正高职院校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行业企业发展,都要求校企双方寻求合作。本文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与当地装饰行业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实践途径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思考。合作基础校企合作的基点在于校企双方找到恰当的利益点,只有双赢的合  相似文献   

8.
邓佳 《建筑》2014,(19):24-27
<正>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创新教育模式对于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独具优势,北京建筑大学与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长期合作,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支持教育事业,也利于企业选拔人才。2012年,校企双方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协议,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一、基地建设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一)"共管、共建、共育,实现共赢"的组织管理模式共管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订单教育"作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最见效的深化产学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新型模式,体现了校企平等合作的互利互惠原则。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学校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真正把对方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把对方的发展当作自己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使校企双方寻求更全面、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有了基础,使校企的相互持续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47-50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学校实现开放办学、提升办学内涵,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架构机制融合、资源融合、育人方式融合、产学研融合、利益融合的"五融合",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发展的五大共同体,校企双元育人特色鲜明,专业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