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华  孟一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392-395,400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肉类品质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可实现对肉品水分、蛋白质、脂肪、pH、新鲜度、剪切力等多个指标的检测。但单一技术无法实现肉品品质的综合评价,多源感知信息融合技术和高光谱图像技术将多种信息融合,可以更好地反映肉品的综合性状,在肉品内外部品质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肉品品质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稻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稻米的品质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为了保证稻米品质,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快速和无损的检测方法。稻米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立稻米质量和稻米安全有效监控体系的关键技术。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技术及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在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5个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猪肉质量包含猪胴体分级及猪肉品质两方面,猪肉品质包括其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品质及加工品质。概述猪胴体瘦肉率及猪肉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猪肉胴体分级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猪肉感官品质的无损检测多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及核磁共振技术;猪肉营养品质的无损检测多采用红外光谱技术、超声波技术及核磁共振技术;猪肉安全品质的无损检测多采用电子鼻、电子舌、生物电学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猪肉加工品质的无损检测多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未来我国猪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样品前处理简便、快速高效、可以实现多组分同时分析等优点的新型无损分析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1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类型,在食用油脂和食用油脂原料分析方面的应用。通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种类食用油脂的快速鉴别分析,食用油脂的各项理化指标(如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碘值、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的快速检测,食用油脂无损掺假检测,食用油脂原料(如玉米、棉籽、油菜籽等)含油量的无损分析。此外,针对当前食用成品油快速无损分析过程中的难题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无损分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牛肉营养物质丰富,是受消费者青睐的肉类之一。牛肉品质的优劣影响市场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满意度,因此牛肉品质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目前传统的牛肉品质检测方法存在耗时、样品损坏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快速、高效、无损、绿色无污染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牛肉品质检测。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的品质分析(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其他品质)进展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电子舌和电子鼻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详细论述了近5年内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品质分析的进展,提出了无损检测技术在牛肉品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牛肉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果品质评价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我国在水果出口方面的竞争力。无损检测技术高效、快速、准确的特点在水果品质检测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电子鼻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水果品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光谱技术在生鲜肉品质安全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光谱技术作为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在肉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实现生鲜肉快速、在线、准确、无损检测,是各类生鲜肉品质安全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技术、荧光光谱等光谱技术在生鲜肉品质检测和安全评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水分、蛋白质及脂肪等影响肉类营养品质的组成成分分析,肉品食用品质如嫩度、大理石花纹、肉色及新鲜度等指标的评价,肉品加工品质如保水性并由此实行肉类分级的检测以及生鲜肉在微生物污染等安全品质的评定.同时分析各种光谱技术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前发展趋势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光谱技术通过与机器视觉技术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机融合,将实现在线检测评价生鲜肉品质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新型检测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种类鉴别、掺伪掺假鉴别、理化指标定量分析及产地溯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谷物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志勇  王凤花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394-396,400
现代无损检测方法在谷物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对谷物的生产、流通、出售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电子鼻、机器视觉、核磁共振和声振动五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检测方法,重点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在谷物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无损检测方法在谷物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可降低成本,提高检测准确性,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必将在农业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作为一种无损、快速、准确的绿色分析技术在水产品品质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集图像与光谱技术优势于一体,HSI技术可同时检测实验样品的物理和几何特征(颜色、大小、形状和质地等),还可以提供内部组成成分的化学和分子信息(水分、脂肪、蛋白及其他氢键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HSI技术在鱼肉品质快速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到鱼肉的化学组成、物理属性、微生物污染以及新鲜度等四大方面。同时对HSI技术在鱼肉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开发适用于不同检测要求的在线HSI设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巴氏杀菌牛乳为代表的新鲜牛乳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新鲜度成为挑选牛乳的首要考量要素。同时,牛乳新鲜度评价是衡量乳品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流变性指标及介电特性等,当然一些参考性的评价指标也在补充和完善牛乳质量体系中发挥潜在作用;相关检测方法从传统的感官检测、微生物检测、常规理化检测拓展到了现有的红外光谱,液相色谱,基于传感器的电子鼻、电子舌等多种动态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理想的乳品评价体系需要囊括源头的新鲜乳品采集,到加工过程的安全杀菌和营养物质保留,再到乳品的新鲜度检测,当从全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确保乳品的新鲜。本文旨在综述牛乳新鲜度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从而为牛乳新鲜度鉴定和乳品品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但近年来,假酒、劣酒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有效促进白酒质量的提升,保障群众消费安全,有必要对影响白酒质量的常规理化及感官指标、与白酒安全性相关的安全指标和与品质相关的风味指标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常规检测技术虽然在白酒质量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设备庞大、样品前处理复杂、结果分析相对较慢,在食品监管人员现场执法对食品质量进行快速筛查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着很大需求。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不断融入新技术,不断增强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谱库,多种仪器协同发展,是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育新疆核桃坚果综合品质优良的核桃品种,研究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及后代坚果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核桃优良品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测定温185和新新2号核桃及后代坚果中10种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新疆阿克苏核桃实生后代坚果脂肪酸相关指标的变异情况。温185坚果脂肪质量分数为68. 11%,它的实生后代的均值为64.62%,其中温185坚果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69. 70%,其实生后代的占72. 39%。新新2号坚果脂肪质量分数为66. 55%,它的实生后代的均值为66.48%,其中新新2号坚果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71.01%,其实生后代的占70.95%。新疆温185、新新2号两个核桃品种实生后代脂肪酸含量相对丰富,这为品种改良尤其是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选择性育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储粮害虫是危害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害虫检测技术对于粮食综合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储粮害虫检测技术的研究报道,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分别介绍传统类、新型物理及生物类检测法。传统检测方法较为成熟并已被标准化,常用方法有直观检查法、取样筛检法、探管诱捕法;物理检测法较为新颖,以快速无损型检测方法为主,包括近红外及高光谱法、软X射线、电导率法、声测法、微波法、图像识别法、电子鼻等七种;生物检测法多为辅助性方法,常与其他方法联用以达到较优检测效果。本文对各种方法进行深入比较,并探讨国内外最新害虫检测技术,以期为将来研发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琳霞  李玲  习佳林  王蒙 《食品科学》2022,43(15):367-377
桃果实营养物质丰富,是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之一。但桃在生长、采摘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损害而导致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桃的经济价值,因此桃品质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果实商业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成本高、对样品有破坏性等缺点,而基于声学特性、力学特性、介电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子鼻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是基于光学特性的检测方法,因其无损、快速、准确的优势而发展迅速,目前在桃果实内外部品质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对其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缺乏系统总结。本文综述应用上述无损检测技术,尤其是基于光学特性和电子鼻的无损检测方法,评估桃果实外部品质(大小、形状、色泽、香气、表面缺陷)和内部品质(品种、糖度、可滴定酸含量、硬度、冷害、虫害等)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分析了其在桃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桃品质无损检测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桃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pH、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理化指标,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了-50、-30和-18℃ 3种冻结温度下鲅鱼新鲜度差异。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了不同冻结温度处理后鲅鱼的气味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处理了电子鼻气味信息数据,建立一种快速区分鲅鱼新鲜度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冻结温度处理后鲅鱼的新鲜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50℃冻结组综合新鲜度显著优于另两组,其中TVB-N和TBA值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而pH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同时,-50℃冻结组感官评分也优于其他两组。电子鼻结果显示,电子鼻对各个温度下冻结的鲅鱼肉响应灵敏,区分结果同理化和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能有效区分出不同冻结温度下鲅鱼肉气味差异,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区分冻结鲅鱼新鲜度的快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Quality of foods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ests. However, the necessity of a non-destructive, rapid and accurate on-line method to monitor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s the key topic of many research studies. Hyperspectral imaging (HSI)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ool to handle the afore-mentioned goals. It is a novel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simultaneous advantages of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HSI is an analytical method that simultaneously delivers chemic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formation from the sample.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analyze both individual kernels and bulk samples and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quality parameters of grains and nuts. Nuts and grains are nutrient dense foods with complex matrices rich in mono-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vegetable proteins, fiber, vitamins, minerals etc. Therefore, nuts and grains are useful dietary sources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diabetes,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is paper, recent applications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in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of nuts and grains such as classification, compositions prediction, textur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varietal impurities, damages, and infection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摄入坚果而导致的过敏反应屡见报道,已成为影响和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对坚果中常见的过敏原的性质及危害进行了介绍,列举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坚果过敏原检测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坚果中过敏原脱敏效果以及优缺点,指出目前坚果中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技术的不足和今后发展展望,旨在为坚果的加工和消费提供理论基础,助推坚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Jun Yang 《LWT》2009,42(10):1573-1580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 intakes and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cancers. The composition of lipids, minerals, and phytochemicals, and their associated health functions in Brazil nut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The nuts have high nutritive food value containing 60–70% oil and 17% protein. Brazil nuts contain abundant dietary antioxidants, especially selenium (Se). One single Brazil nut provides 160% of the US 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RDA) of selenium - perhaps the best source of Se from plant-based foods. Brazil nuts possess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in both free and bound forms and are rich in tocopherol, phytosterols, and squalene. These compounds' possibl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due to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which are linked to a reduced risk for developing atherosclerosis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