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1,(1)
项目组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内容部分加强了教学研究,并对其修改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基本原则,持续促进新教材中法律基础的教学体系转化和理念更新,安排好法律基础部分的学时分配,重视法律知识传授中宪法的主体地位,补充适当的部门法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到法治思维的形成,达到培养德法兼备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277-278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蕴含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财富。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传承的"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待人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情操、"敬业乐群"、"见利忘义"等奉献精神,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本文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缘由,之后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之体现,突出在饱含情怀的主题思想以及充满志趣的项目内容,同时对极富责任的考评方式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民办高校,在教学上要不断整合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对学生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要不断利用互联网搜集教学资源,延伸教学渠道;同时在课程考核中要倡导内外兼修,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4)
"基础"课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大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等重大任务培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习途径。文章主要从该课程开设的意义、目前教学现状以及改变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104-106
在注重意识形态教育的今天,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引入实践教学,但效果都不甚理想。以"基础"课为例,从实践教学的功能入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完善其实践教学,从而构建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对高校学生的成人和成材能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一般,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拥有着重要价值,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还是改善大学生思想状况等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融入路径,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赋予高校思政教育更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条件下相对枯燥乏味的授课与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大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又自成一种独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四部分内容。对“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的教学系统,以期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