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开采多位于地下,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巨大,需要切实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以保证煤矿安全运营。论文结合高密度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对其在煤田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对比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高密度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取更加完善、准确的信息,可以实现对煤矿小构造的精确识别,为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2.
丛琳  李欣欣  赵国石  张国臣 《矿产勘查》2021,12(6):1424-1433
松辽盆地南部M区块构造复杂,原构造解释成果是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得出的,随着近些年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补充了很多测井、地质资料,并且对M区块西侧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本文通过对三维资料的解释以及三维资料未覆盖的二维地区的重新解释,最后将解释成果通过软件拼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区地震构造解释的精度。本次断层解释所得到的断层与原断层相比,主要在断层数量和断层形态上有所不同,并且通过此次构造解释,一些典型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为有利区块的优选和布井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老地震资料精度以及地震勘探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万利矿区某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同时开展采区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下槽波地震勘探的综合地震勘探。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及处理解释方法,针对三维地震解释的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断层再进行井下透射和反射两种槽波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深入勘探,经过钻孔揭露验证,两种地震勘探方法均成功解释了F8断层,槽波地震勘探成果精度更高。结果表明,综合地震勘探方法对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的探测是有效的,大范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槽波地震的精细勘探,可为矿井巷道开拓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本文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探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工作。应用济宁某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基于探采对比分析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陈学明 《云南建材》2012,(13):126-126
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煤田地质领域目前应用高密度采集的基本状况,通过实例说明,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大有作为,并特别指出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勘探需要达到的地质目标和应采取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成莲花 《山西建筑》2009,35(7):134-135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地质概况和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探讨了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及措施,指出三维地震勘探关键在基岩出露地段的资料采集上。  相似文献   

7.
非洲赤道几内亚某水电站坝址区需要了解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并需要查找断层,确定断层的产状等。经过试验,选择了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该区勘探的基本地球物理手段。该区共布置近20条测线,对数据处理和反演后,参照地震折射和钻孔数据,确定了地层划分标准的物性参数。经过仔细的地质解释,得到了覆盖层的厚度和断层分布等成果,并用钻孔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该区的勘探实践证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第四系覆盖下的花岗岩风化带和新鲜岩石这样的地质情况下有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0)
复杂山区三维地震由于地形复杂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以及岩性横向变化大,使得野外数据采集工作难度大,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后期数据处理。为复杂的山区三维地震主要技术难点和关键,通过采用不同的孔隙形成工具,提高激发岩性、观测系统的合理布局、层析静校正和一些相应的技术措施,克服上述缺点。勘探复杂山区贵州地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策和所采用的地质成果。经过初步验证的巷道掘进,勘探结果是一致的,条件相似的地区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李强 《四川建材》2019,(4):53-54
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以往勘探程度较低,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解释了3条断层以及4-2煤层起伏形态和煤厚,为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的下一步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大型跨海通道,在大桥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的补充地质勘察工作中采用了水域走航式高密度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勘察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叙述了港珠澳大桥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分析了该工程开展地球物理勘探的难点及对策,讨论了水域走航式高密度地震反射波勘探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