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120-121
美国好莱坞电影日益成为美国文化输出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因经济、政治体制与内地不同而具备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对美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也独具特色。本文将从港台地区美国电影译名的特色、使用的翻译策略、其利弊所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实例加以说明,以期对港台影视译者的风格进行借鉴、学习和吸收,促进中国影视翻译界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6)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行为,文化间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5)
翻译是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也是改变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在翻译中,译者们翻译出来的作品出现的语言西化现象就越严重。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翻译作品,翻译出来的文章不但读不通而且逻辑不通,因为里面除了汉字是中文之外,语法和句式已经西化得非常严重。本篇论文重点讨论一下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以做出最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Z1)
<正>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媒介,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翻译中,译者需要结合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在了解其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在中英翻译中,中国译者进行英语翻译可根据原文的内容和文化背景进行还原,这是基于原文的客观性,但是如果翻译作品是文学作品,那么翻译目的是为了方便中国读者阅读,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中国读者惯有的语言风格还原作品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7)
文化是语言存在的一个背景,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文化与语言之间可以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互相转化的一个途径,而文化差异可以说是翻译工作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翻译工作可以说是跨文化的一种理解力,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所以译者必须去了解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在中英文翻译中亦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中英翻译工作中影响也是很大的。文中将阐述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语翻译工作影响,及如何做可以更好的避免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6)
阐释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自斯坦纳将其引入翻译研究以来越来越受关注,阐释和翻译密不可分,可以说,翻译就是阐释。本文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出发,从空间差异角度分析《诗经》的五个英译本,旨在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对同一原文阐释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翻译。译本的评价也因此因人而异。阐释学为翻译的第一步——理解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研究总体可分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其中,翻译的过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将一种语言符号加以理解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呢?人类大脑的共性决定了语言符号理解和生成机制具有共性,同时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也有其特性.语言符号转换的内在过程就是译者进行双语思维的过程,就是语言符号理解和生成机制发生两次甚至多次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99-106
英语世界关于《孟子》的理解与阐释历经180多年,译本诸多。通过探究《孟子》七个英译本中比喻意象的转换与变形,从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意象的投射与缩放等角度对《孟子》中比喻意象进行分析。不同译者对同一意象及其喻意进行理解和阐释时,语言意象的转换呈现出一致、相似或是完全不同的特点,翻译具有多样性。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喻体对象,凸显了不同语言文化的译者理解、认知以及描述世界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5)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语言符号的集,每个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家将隐喻简要概述为用一个概念域来表示另一个概念域,用一个象征单位来喻说另一个象征单位。在翻译的过程中,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种,不是单纯地将一种符号系统转换为另一种符号系统,而是建立在译者的认知思维上,利用认知中的隐喻将译文转换成一种更适合本国读者接受的语言文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7)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国与国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中英之间的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礼仪、宗教、教育,以及思维模式上等等。这些差异,是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分析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翻译的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有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涵的文化。当译者遇到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时,翻译过程往往较为顺利;而若遇两种文化的差异之处时,翻译就不那么好进行了。这时就要考验译者的思辨能力了。翻译不单纯是语言的照搬,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解码的过程,需要译者进行分析和再创造。只有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能广泛的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3):79-81
当下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模糊,错位现象严重,这既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品质与效益。基于实践需求,数学教师应从八个方面入手,树立积极的、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3):79-8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毛泽东群众路线历史发展的梳理和内容的阐述,深刻地把握群众路线的实质,对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坚持公平正义,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坚持依靠学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113-118
文化转向批判性反思下的认知转向和社会学转向要么关注译者的语言认知,要么凸显译者在社会中的个体认知,都存在一定不足。将社会认同理论应用于译者认知研究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认同角度界定了译者身份内涵,勾勒了译者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建构及其内化于自我的个体认同模式;研究发现,社会认同有望为解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3)
<正>0 Introduction1)George Steiner’s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The word"hermeneutics"originates in old Greek and its Latin spelling is"hermeneuein",meaning to understand.In the Middle Ages,it developed into hermeneutics of theology,as it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crees of God and records of antiquity.Through the reformation of the Renaissance,hermeneutics,applied for semantic explanations in rhetoric and poetics,evolved into a methodology contributed by the German Romantics,Schleiermacher(1768-1834)and Dilthey(1833-1911)who interpreted various texts of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ir work.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1)
随着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成为当前国内译者风格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近10年(2007-2017)收录的有关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梳理其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的共性和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回译可以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除了检验翻译实践效果和翻译教学质量,对翻译理论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辜鸿铭作为国学大师,在中学西译方面一度起到先锋作用,然而以保守主义知名的辜鸿铭,在英译《论语》时对专有名词和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却刻意删除了中国文化的痕迹。本文以回译辜鸿铭《论语》英文原句为实例探究译者自身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原因与程度,通过剖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深度原因。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3)
回译可以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除了检验翻译实践效果和翻译教学质量,对翻译理论研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辜鸿铭作为国学大师,在中学西译方面一度起到先锋作用,然而以保守主义知名的辜鸿铭,在英译《论语》时对专有名词和文化信息的处理方面却刻意删除了中国文化的痕迹。本文以回译辜鸿铭《论语》英文原句为实例探究译者自身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原因与程度,通过剖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方法的深度原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3)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者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阐释翻译行为。本文对韩斌英译《高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指出《高兴》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是译者职业惯习和翻译规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韩斌熟谙中西方文化的学者惯习,灵活采取替换、删简、增译、音译和字面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1,(3)
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都是从社会学视角描述、解读翻译现象。译者惯习强调译者主体性和个体选择,翻译规范则关注宏观的社会层面,将二者结合可以更为清楚地阐释翻译行为。本文对韩斌英译《高兴》进行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规范与译者惯习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指出《高兴》英译本的成功译介是译者职业惯习和翻译规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翻译过程中,韩斌熟谙中西方文化的学者惯习,灵活采取替换、删简、增译、音译和字面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