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7)
该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研究课程、实践、技能认证、实习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技能认证与企业工程实践融入课程体系,强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环节,企业工程实践与校企联合毕业设计相结合,并完善多层次校企深度融合管理与实施机制,以提高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契合度,缓解企业个性化需求与应用型人才岗位能力培养共性之间的矛盾,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如何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理论、实训与岗位需求出现偏差的困境,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产教共生教学模式,梳理专业教学模块化前后衔接的课程体系,结合“岗-课-赛-证-创”一体化理念,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与校企共同培育行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为例,根据区域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和在校学生实际的能力为基础,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微电子专业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9)
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为例,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身份渐变成长路径,完善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基于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学生特质与企业不同岗位相对接的个性化育人方式,以保证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探索杰出工匠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
对接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地区装备制造伍佰亿产业建设,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宗旨,以"双主体育人"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深化实训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丰富实训教学资源,构建"职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通用技能实训-岗位方向技能实训"的三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校企双方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制订了"工学交替、闲学忙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探索素质培育流程化,实行"素质积分认证";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推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入手分析了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业岗位,以物联网体系架构为核心,探索更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装潢艺术设计行业或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以及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系统,构建双证融通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36-39
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招生就业的有力保障,专业建设的焦点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当前,不少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开设随意,技能核心课程单一,导致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薄弱,难以胜任企业岗位。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数控专业"二三四"课程体系,修订教材,重构教学内容,以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职业教育数控专业发展探索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2)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协同理论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校企联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