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8)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液流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给出了基于FPGA设计的四通道电压同步采集电路、温度采集电路、通信电路及控制接口的设计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单体电池电压、总电压、电流、温度的检测,具有绝缘检测、故障保护、通信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都很熟悉电池的应用。如果有人采用mV级小容量的电池,通过千万只串、并联的方案去实现一个高电压、大功率输出的网电系统,那是很不科学的。人们有可能选用有限的大容量电池,做一升压交流设施,投入使用,这样做通常被称为逆变,而且在选用电池时,对电池的参数严格地要求一致,因为,串、并联使用的电池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STM32F103VET6单片机和LTC6802芯片为核心的锂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对8节锂离子单体电池电压的检测及显示,对电池组充放电进行监控和保护,实现电池组的SOC估算和充放电均衡,利用RS485总线对其进行通讯设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关键之一在于负极,开发高比容量、良好电化学性能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硅基负极材料由于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优异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硅基材料的纳米化结构设计及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化两方面介绍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电池荷电状态(SOC)是衡量电动汽车剩余电量的重要参数,常用的SOC估算方法多以容量作为参照标准,因此容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SOC的准确性。由于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电流波动大,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充放电频繁等因素,引起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不能维持稳定不变,进而导致SOC估算不准确。本论文结合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着重从充放电倍率、温度、自放电、循环耐久等四个方面,浅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电动汽车SOC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2)
本文通过对便携式锂离子储能电源电池能量、电池密度的不足与人们对使用时间、使用功率之间的矛盾分析,提出一种多步骤的扩容的电路及扩容方法,实现便携式锂离子储能电源安全、稳定的扩容,此扩容电路及方法正应用于公司产品,并已申请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主设计的交流阻抗监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平台,对锂离子电池热滥用过程中阻抗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基于交流阻抗技术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热滥用过程中阻抗、相位角、欧姆内阻、极化内阻及电压随电池表面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热滥用过程中,阻抗会先减小并在电池断路前几分钟快速增长,电池电压保持稳定直至电池断路;相位角在加热中会减小然后保持稳定。18650型锂离子电池阻抗主要受欧姆内阻影响。锂离子电池极化内阻能在电池断路前保持稳定,说明正极材料在此阶段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6)
本文主要探讨用于电池储能的双向DC-DC变换器,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此变换器具备升降压双向变换功能,能量能从直流稳压电源流入电池组中,同时也能从电池组经过同样的结构输出值负载。其结构包括双向DCDC主拓扑,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基于IR2104的驱动电路,以及DSP接受电流电压反馈并进行PI计算后输出相应自带死区的PWM信号的控制电路。依据设计方案制作了样机,实验结果证明样机能实现电池充放电,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载体之一,为新能源并网、电网调峰与调频提供了重要支持。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不能忽视。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集装箱爆炸事故原因可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释放出的可燃烟气是爆炸的主要成因。根据燃烧三要素原理,设计了CO2气体保护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阻燃对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规划设计了CO2惰化式锂离子电池储能集装箱,以期为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线剩余寿命预测时容量难以直接测量以及预测表达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监测参数构建剩余寿命预测健康因子的方法框架,实现了锂电池健康状态的表征,同时利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方法给出剩余寿命预测的不确定性区间,从而构建了锂离子电池在线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体系。基于NASA锂离子电池数据集和卫星锂离子试验数据的剩余寿命预测验证和评估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框架可以很好地支撑电池在线剩余寿命预测的应用,具备较好的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精度和不确定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