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秦山320MW机组反应堆功率运行期间,反应性控制主要来自硼浓度的变化。从核安全的角度看,硼化是偏安全的,但是从核电站的经济效益,功率运行期间误硼化带来的就是降功率;少量的误稀释只会导致控制棒的下插,但是对于核安全却有不利的影响。文章对于误硼化稀释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情况的预防措施及操作应对进行探讨,建议在实际运行中建立相应的规程来指导操纵员在误稀释或者误硼化之后响应,避免更大的瞬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正>0引言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位置传感器检测装置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危及反应堆安全运行。国内一核电站控制棒位置传感器检测装置在反应堆运行时出现热态断路故障,为了准确找出位置传感器检测装置故障原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经过安全性、可行性、合理性多方面分析论证,决定设计一套工况模拟加热装置,进行温度自动控制试验研究,以满足系统的温升要求,并按要求进行热容试验、温度自动控制、模拟压力跟随控制试验,以修正实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5)
控制棒组件(Rod Cluster Control Assembly)简称RCCA,在正常运行时用于调节反应堆功率,在事故工况下快速引入负反应性,使反应堆紧急停堆,保证核安全。随着核电站运行周期的增加,RCCA长期处在高温、高放射性、往复机械运动的特殊工况下,金属材料热老化现象、RCCA与导向管的接触磨损工况,均会导致服役一定时间的控制棒组件产生磨损、肿胀裂纹等缺陷。本文主要论述了RCCA可能产生的缺陷及分析、RCCA肿胀机理、RCCA肿胀部位以及肿胀时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5)
随着燃料组件燃耗加深,燃料组件慢慢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有可能导致控制棒组件不能完全插入堆芯,从而使得未停堆预期瞬态(ATWT)发生的概率大大的增加。ATWT的发生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进行了VVER-1000型核电站弹棒事故的ATWT分析,分析中考虑了保守的假设以及核电站实际运行经验的反馈。通过分析发现,当发生弹棒事故时,必须依靠停堆棒的引入反应性来满足反应堆的安全准则,仅仅依靠应急安注无法保证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本文阐述了三代核电厂反应性控制模式,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反应堆功率控制策略,包括自动调节反应堆功率和自动控制功率分布;基于当前棒位和功率计算而来的控制棒插入限值;为克服灰棒非均匀消耗和燃耗屏蔽而引入了控制棒交换逻辑四个方面。对控制棒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突出了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1)
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每台机组的反应堆管道和设备装有抗震液压阻尼器46个,它们用来在设备和管道受到地震和事故动载荷时,限制设备和管道的位移,液压阻尼监测系统实现了液压阻尼器的位移监测和备用油位的液位监测,用于在机组冷却、加热、正常运行和强度水压试验期间监测主管道、主泵、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的热位移,对其他核电站反应堆设备热位移的监测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核电厂机组功率运行期间经常通过稀释的方式释放反应性补偿燃料的燃耗以及毒物的毒性。由于稀释量比较频繁,对于稀释量的确定是对反应堆反应性的反复核对确认过程。是核安全文化的良好践行。本文主要阐述了机组运行期间反应堆稀释量的确定过程及稀释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4)
核电站反应堆功率能否稳定控制对于核电站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反应堆功率测量和校正原理出发,对核电站发生热功率漂移对核功率控制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设计改进措施,优化操纵员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4)
辐射监测系统是核电站仪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监测手段。田湾核电站的自动辐射监测系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描述了自动辐射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其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引起核电站事故的首要自然因素,针对核电站的地震防灾工作十分重要,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是实时监测地震动状态、反馈给核电站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对系统构成、系统运行支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进行描述来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并通过系统状态和参数检查、功能性能试验、故障报警试验和算法试验验证了该地震监测系统在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