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德霖 《中国园林》2008,24(2):25-26
2007年5月13日,中国有2位我所知道的人逝世了。一位是曾是演员的陈晓旭,她的生病和离世全国各大媒体都有追踪报道;另一位是建筑学家,风景园林学家,我的恩师周维权教授,他辞世的消息我仅从先生女儿一位同事的电邮中辗转获悉。先生生前安详宁静,身后宁静安详。  相似文献   

2.
<正>褚承祖先生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恩师。恩师生前长期担任河南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我们都称呼他为"褚总"。1975年初,我刚调入河南建筑工程材料科研所时,分配在防水保温科研组初来乍到,对这类新材料一窍不通,只能在几个老同志做试验时打个下手当时全组都在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青藏铁路路基保温和防护材料研究"紧张地工作有一天,所里接到紧急任务,说要赶制一批展板,送到青藏铁路科研协作组兰州指挥部,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正>惊闻恩师离世,心痛之至。恩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更是我的精神领袖,是他引领我走进学术的高地,是他教授我如何治学,是他教会我如何为师。从师三年,受用一生。而今恩师突然离世,顿觉精神之地空旷无边……恩师生病我竟然不知,未能尽弟子之职,带着对恩师深深的愧疚,带着对恩师的无尽思念,我含泪  相似文献   

4.
吴肇钊 《风景园林》2014,(3):151-152
孟兆祯院士是风景园林学科杰出的学者,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严谨的学风、借古开今的科研成果与实践作品均堪称学界的领军杰作。他既是我的启蒙老师,又是引领我在学术道路上步步前行的恩师,我将继续以他为楷模,继续学子之路。 1研发假山技艺填补学科空白 孟先生在园林学科的学术成就是巨大的。他任风景园林系系主任期间,编写了首部园林工程的教材,鉴于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这就决定了假山与理水处于中国园林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故有“无园不石”的记载。园林界泰斗汪菊渊先生说园林学科中最难的是假山。他迎难而上,为了“外师造化”而踏察了三山五岳等风景名胜,走遍国内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从文史古书中学习研究传统理论,又向“山子张”等山石师傅学习假山工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园林界首次发表《山石小品初探》论文,以实例论证“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继而又出成果《假山浅识》、《北海假山浅释》、《假山、园林、工程、置石》论著。  相似文献   

5.
褚承祖先生是我的老领导,更是我的恩师。恩师生前长期担任河南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我们都称呼他为“褚总”。  相似文献   

6.
李嘉珏 《中国园林》2012,28(8):13-15
2012年6月8日,恩师陈俊愉先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令人悲痛不已。然而,先生并没有远去,因为他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作为一名由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培养的老研究生,回想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与先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我往往情不能自已。想说的话,想写的事,很多很多。对我来说,他是终身的导师!也是一块丰碑,一个楷模,一面旗帜,一位具有大家风范的伟人!  相似文献   

7.
高翅 《风景园林》2014,(3):154-155
我想说:谢天谢地谢恩师,园冶园衍园林梦。梦,谐音孟先生的“孟”,园林梦是孟先生的梦,也是中国梦的梦,更是所有美梦成真的梦。 为什么要谢天谢地?孟先生所走的风景园林之路其实就是彰显天地精神之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孟先生的为学与为人都昭示天地大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以要感谢恩师引领着为学与为人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莫伯治与《莫伯治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伯治与《莫伯治集》顾孟潮读书、求师、寻友是人生的三大幸事。佳作、恩师、挚友是人的三宝。一本书是一个台阶,一个朋友是一盏灯。一位老师的价值呢?是罗盘,他指引着人生与事业的走向。而一本好书,可以同时起着书、师、友三者的作用。而今摆在我书桌上的,岭南丛书...  相似文献   

9.
八月三日,申城异常闷热的一天。上午,友人周君从广州来电,告诉我恩师余峻南先生已于七月二十九日十六时仙逝,享年八十三岁。惊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闷热的空气中又增加了几分沉重。”在燥热凝重的空气里,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先生事务所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师妹詹云波,她那声调不高而又十分明晰的语句肯定了这个噩耗,并告诉我,先生追掉会交于八月十日在广州举行,善后事宜及追掉仪式由广州市设计院负责。我国建筑界的一位杰出大师,岭南建筑界的一颗巨星由是陨落!去年八月,我赴香港开会,为了探望先生特意在广州停留。那时先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日,在外公出的我,突然接到恩师家人的电话,惊悉恩师离开我们的消息。身在恩师1931~1935年留学过的德国,我不禁感触万千。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德国尽快赶回北京。就想再看看恩师陆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