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3)
英语作为由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的语言精华,在翻译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典故的翻译是翻译过程的重点。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深化下,英语文学作品作为英美文化的财富,从语言内涵到语言的表达色彩上,英语文学作品对典故的运用都是文章韵味的体现,对提高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有重要作用。在中外文化具有差异性的前提下,做好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发挥着语言交流的作用,还促进了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63-66
汉语诗歌的翻译已是不易,而汉语诗歌中常用的典故的翻译尤为不易。典故的文字虽然简洁凝练,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翻译典故时,首先要探寻清楚其文化渊源,然后理解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灵活地翻译,在译入语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向译入语读者传播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6)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作为广告的一种专门用途文体,双关语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语言特点,这说明了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较为复杂,并有着其独特的标准和特点。本文拟从双关语的分类,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及仿拟双关几方面入手,阐释双关语的使用技巧;考虑到双关语的双重含义这一特点及广告语体风格,广告中的英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可以采用套译法、契合译法、分别表译法、侧重译法和补偿译法,并对以上五种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6)
在德国功能派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旅游翻译时出现的种种文化信息失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增译法、删减法、改译法、解释法、借用等翻译方法来翻译包含文化因子的诗词、典故、神话传说、传统节日、饮食、历史人物、故居等旅游文本,灵活地使译文达到最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78-81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许多我们熟知的同源典故性词语,虽然它们的来源不尽相同,但它们所隐含的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使两种语言中的典故性词语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从它们的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广告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英语世界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英语广告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遣词造句、句法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探讨了英语广告汉译过程中的五种方法,即省译法、增译法、改译法、套译法和创译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Z1):43-45
<正>同学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其中有很多都是源于风俗习惯,这些英语典故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被赋予了浓厚的民族和感情色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英语典故吧!1.be left in the basket(字面意思:被置于篮中)源自英国旧时习俗。旧时英国一些育婴堂门边放置几个篮子或筐子,以便收留弃婴,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广告语是集经济、文化、宣传、美学为一体的鼓动性的艺术语言,因此其翻译手法和技巧比其他文体的文章更加灵活。"本文试结合具体广告翻译实例分析广告翻译中常用的创译法、套译法、零译法三种广告翻译手法,并具体阐明其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典故的式微     
《Planning》2014,(5)
传统意义上的典故运用在"五四"运动后遭遇严重挑战,之后便江河日下,再不见振起。其深层原因乃在于典故赖以存身的文言文体的崩溃,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白话文体的崛起与强力推行下的日渐成熟终于将典故逐出,白话文体的明白、清晰、准确、直接的内涵要求并不需要典故的密语寒暄似的委婉含蓄。再一个眼见的事实就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塑。古人因功名之动力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就是蒙学教材亦是通过典故去了解事实的真象,包括著名之《三字经》、《千字文》、《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于是典故作为特殊之语言构体嵌入心灵深处,运用也就自如,所谓得心应手、熟能生巧、融汇贯通也。而现行适应白话文体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因与传统经典割裂而致典故储备修养严重不足,所以就失去了典故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36-41
崇古重史的思想依据,"古训是式"的行为规范,墨子"三表"、庄子"三言"以至"征圣""宗经"的创作准则以及"子曰""诗云"的征引传统导致典故运用的生成。于是典故在文学性表达的时空中纵横驰骋,一无阻碍。典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从来都是从客观的物、事"他"的角度表达主观之"我"的情感观点,所以典故思维既有"兴"的意味,也有"比"的意味,还是一种意象性的言说;这种典故叙述以骈文为代表,延及近体诗、文人词甚或群体性投入其中的各种文学流派如宋之西昆派和江西诗派、明之前后七子及戏剧之临川派,清之浙西词派、肌理派、宋诗派等。相关题材如咏史、游仙、艳情、咏物尤其是咏史咏物也被典故叙述收入囊中。而作为修辞的典故则由袭其成句、化用其意发轫,诱发并推动了新文体集句和隐括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