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本文提出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的电子商务高职教学的新思路,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简要分析了该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该文立足于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应用,在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进行实践验证。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改善了课堂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移动学习以其独特的方式对教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如何提高材料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索一种有效融合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研究以移动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微信及"微助教"公众号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践证明,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拓展教学者的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5)
<正>本研究采用与实体课堂相近的直播课堂作为同步教学,同时采用慕课和雨课堂以及微信群作为异步教学的一种教学整合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解决师生由线下课堂到线上学习的融合转变,确保线上教学的现场感,学生的代入感、紧迫感与参与感。1在线教学课前准备1.1优质网络教学平台的筛选成熟、稳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依托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利用微信图文消息进行学习将成为发挥微信新媒体作用的主流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图文消息与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念,通过研究制作微信图文消息、设计整合教学过程、多方面分析教学效果三种途径,对基于微信图文消息的高校教育技术课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教育技术课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更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依托微媒体平台的高校广告学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减少对分课堂比例,结合线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微博、微信(对分易学习平台)运用于《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机制并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反馈。经过3轮教学实施,发现依托微媒体平台的高校广告学混合式对分课堂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态度明显改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微媒体运营能力,同时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于优慕课教学平台,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特点,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思维能力出发,尝试对"工程经济"课程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摸索与实践,旨在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具体实践。文章以人文通识课程为基点,从时代要求、教学改革、课程目标这三个层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综合考虑人文通识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以慕课、校园网络平台、QQ和微信等移动通讯平台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4A微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或软件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智能终端在促进其教育功能、满足人们的主动学习需求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分析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混合模式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了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模式教学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0):90-9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成为教育新形态,微信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便利的师生交流互动和发布最新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平台。文章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出发设计了微信移动教学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