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2)
基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压倍加器开展中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的中子探测研究。为了保证单粒子效应截面测量的准确性,需建立可靠的中子探测方法。对国际上开展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的实验室所采用的中子注量探测方法进行了调研,比较了这些中子探测方法以及相应探测器的特点。学习BF3和3He正比计数器加慢化体探测中子的方法,验证了这种探测方法可以为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的准单能中子注量测量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79-81
由于地层模型和测量条件不同,随钻和电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存在差异,对其响应差异研究可为随钻测井解释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不同地层模型,模拟不同测井环境条件下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随钻测井条件下,热中子计数比值随地层孔隙度增加按三次多项式趋势增加,电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也具有相同的规律,但随钻和电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曲线存在交叉点;随钻测井条件下孔隙度相对灵敏度计算值大于电缆测井,但随钻测井条件下的钻铤会降低热中子计数统计性,影响孔隙度测量精度;不同测井环境条件对由于其改变引起的随钻和电缆测井响应差异影响随地层孔隙度增加而减小,岩性、泥质含量和井眼尺寸对随钻测井响应的影响都大于电缆测井,井眼流体为淡水、油或盐水时对脉冲中子孔隙度响应影响可忽略,井眼流体为气时对电缆测井响应的影响大于随钻测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使用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线监测单晶硅受照热中子注量时,需要对其测量信号(电流值)进行刻度。由于探测器无法布置在硅体上,导致其信号刻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为保证刻度的准确性,本文对影响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和单晶硅位置的热中子注量率分布及中子能谱的因素进行了简要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刻度试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高压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艺在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结合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论证了高压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巨厚层大块径填石层成孔工艺成孔效率低、塌孔、卡钻及垂直度不易控制等问题,而且创造了目前有文献记载的国内高压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艺成孔直径与成孔深度的纪录。高压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艺成桩具有垂直度高、沉降量小及承载力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高压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工艺及参数、设备选型,最后与冲击钻成孔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了本工艺所具有的优缺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缆隧道差定温感温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及普通细水喷雾、中压细水雾、高压细水雾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特点,并在电缆隧道实体火灾中的测试比较。  相似文献   

6.
范道波  赵若红  徐安  吴昱  罗宝 《混凝土》2016,(5):117-121
现有导电混凝土均采用物理导电,而其中的导电材料往往存在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离子导电的原理制备导电砂浆并阐述了其制作工艺。研究了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在不同溶液质量分数和不同电压值下的电学特性。对比了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对离子导电砂浆电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的导电性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其电阻率则随电压值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使用交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电阻率比较稳定,随电压值变化很小,且与使用直流电源时测得的趋于稳定的电阻率值很接近。当通电时间比较长时,直流电容易产生极化效应,建议使用交流电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6)
随钻测井系统中仪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各不相同,仪器硬件版本升级和新仪器的挂接问题增加了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可维护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仪器库的随钻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基于仪器库的软件架构模型,对仪器库的层次划分、通用接口设计及与应用层的交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随钻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现。现场应用表明,该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稳定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维护成本,可满足现场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2016,(5)
现有导电混凝土均采用物理导电,而其中的导电材料往往存在难以搅拌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离子导电的原理制备导电砂浆并阐述了其制作工艺。研究了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在不同溶液质量分数和不同电压值下的电学特性。对比了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对离子导电砂浆电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直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的导电性随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其电阻率则随电压值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使用交流电源时,离子导电砂浆电阻率比较稳定,随电压值变化很小,且与使用直流电源时测得的趋于稳定的电阻率值很接近。当通电时间比较长时,直流电容易产生极化效应,建议使用交流电源。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某大型跨海通道隧道段采用钢壳沉管,为寻求快速可靠的钢壳沉管混凝土脱空缺陷检测技术,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制作沉管模型,采用声波CT法、冲击回波法、中子法对脱空深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测试速度快,但无法定量检测脱空缺陷深度;中子法可定量判断脱空深度,但耗时较长。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可先用冲击回波法大面积筛查钢壳沉管内混凝土填充质量,再用中子法对混凝土填充质量较差的区域进行脱空深度检测。  相似文献   

10.
围岩集聚应力是诱发煤岩动力灾害的根本力源,为提高钻屑法表征围岩应力的精度和效率,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测试提出了通过钻孔极限摩阻力表征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的新方法。首先推导围岩应力与钻屑量的平面应力损伤方程,根据已有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试结果验证该方程的有效性,并分析均布围岩应力、侧压系数、杨氏模量及损伤因子对钻屑量的影响规律;其次根据钻头受力特征,建立随钻参数与钻孔极限摩阻力的关系方程;最后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钻屑法钻车开展工程测试,采用75%的实测数据(共24组)建立随钻参数与钻屑量关系模型(DP-N模型),并表征了12120工作面机巷围岩应力分布特征,通过25%的实测数据(共8组)验证了DPN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钻屑量与均布围岩应力和侧压系数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损伤因子呈指数函数递增关系,与杨氏模量呈幂函数递减关系;(2)钻孔极限摩阻力与钻屑量具有分段拟合特征,分段点两侧钻屑量随钻孔极限摩阻力的变化特征相反,且与煤体损伤因子和杨氏模量动态变化有关;(3) DP-N模型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表征结果与实测钻屑量的表征结果基本一致,平均误差率为11.4%。研究结论可为煤岩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