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的著名小说作品,小说塑造了"阿米尔"这一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因为曾经所犯下的过错而承受内心深处的煎熬,并通过后续的努力来实现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故事。小说以阿米尔这一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表现出了家庭、友谊、背叛、救赎等多方面的内容。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使用倒叙的手法来构建了这篇文学大作,其借助阿米尔这一人物形象讲述了自己对待爱、恨、恐惧、成长等内容的认识。本文从《追风筝的人》的基本内容出发,对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着重说明了阿米尔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1):107-108
亲子关系是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呈现的重要主题。伴随着亲子关系的不断变化起伏,从隔阂到和解,主人公阿米尔的内心也经历着成长和蜕变。文章基于对英汉译本的细读,通过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亲子关系,研究小说中亲子关系的变化对主人公内心世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9):114-117
本文以Halliday的人际意义系统为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和人称三大系统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说中语气、情态和人称的选择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构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创作主题的揭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在文学作品分析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在文学中的应用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成长小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意识流在成长小说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随着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意识流也从混沌到逐渐清晰。当主人公与外界交流以理性思考占主导地位时,意识流性质的描述适当消失。同时,当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顿悟而成长时,意识流则再次充盈于这些顿悟之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2)
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充分展示了人性善恶并存的特点,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在经历了童年的错误选择之后,他重新回到阿富汗,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9)
成长小说是描写主人公从少年成长至青年的过程中人格的形成以及生活轨迹的小说。资本主义登上历史的舞台的同时人们也逐渐从封建社会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在切断了和固有的封建社会的联系后也渐渐失去了在原本社会中存在的归属感,变得孤单起来,丧失了在原本社会制度下所拥有的安心感和归属感。由此而产生了孤立的个体凭借自身的力量探究人生寻求自我价值的种种现象。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进行"人格形成"的过程。以此为主题进行探讨和描写的小说就是所谓的"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是以"心智的成长"为主题从而进行研究的小说形式,在世界文坛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并且受到很高的重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愈来愈受到西方文化及文学方面的影响。近现代的成长小说的创作及研究也开始受到了瞩目。在诸多作品中下村湖人的《次郎的故事》是一部描写主人公本田次郎在幼年时期被领养以及幼年到青年期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小说。这部作品包含着浓厚的自传色彩,整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十分渴望母爱的同时又充满着反叛的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同自身同社会的各种矛盾的纠结与挣扎,是成长小说中的典型的代表作。本论文采取重文本分析,美学诠释的日本文艺学研究方法及比较文化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的范围,锁定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成长小说"这个领域和日本及作为背景的西方的成长小说,整部论文研究的重点,放置在对日本成长小说内容层面所进行的分析。内容则按照脱离贫困、跻身上层社会、确立个人价值体系、追求艺术之路等分类来进行分析从而比较出日本成长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本论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在盖茨海德—落伍德—桑菲尔德—圣约翰家—重返桑菲尔德这几个阶段中心理成长的过程,并深刻解读了每个阶段心理成长的原因。对女主人公心理成长过程的探讨,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对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当代年轻人了解自己成长因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小说《讹诈》人际意义进行研究。旨在从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探讨《讹诈》最具有代表性的实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对构筑小说人际意义的贡献。研究发现,人物对话中语气系统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揭示了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和性格特征;情态系统选择符合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地位、性格和态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张洁的《无字》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旨在全面展示女性主体成长的成长小说。两部作品记录女性生命成长的历史时,都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主人公的"出走"与皈依,展现了女性为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与逆境顽强抗争,从而独立自强的心路历程。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成长均集结到"皈依"。简·爱的皈依是"复归乐园",吴为的皈依却是"走向死亡","殊途"同"皈"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描述女性成长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两部作品都采用了自传性叙事的表现方式,由此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张洁的《无字》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旨在全面展示女性主体成长的成长小说。两部作品记录女性生命成长的历史时,都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主人公的"出走"与皈依,展现了女性为追求自身价值和幸福与逆境顽强抗争,从而独立自强的心路历程。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成长均集结到"皈依"。简·爱的皈依是"复归乐园",吴为的皈依却是"走向死亡","殊途"同"皈"体现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描述女性成长的生命史和心灵史,两部作品都采用了自传性叙事的表现方式,由此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