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和自信心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的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2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自信心显著相关(p<.01)。(2)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1),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共解释了大学生自信心22.6%的变异。结论 :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显著相关,学业成就归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红色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宝贵资源。近年来,江西省探索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效果比较明显。目前,大学生对红色资源还存在认知有偏差、情感有疏离、动机不纯正、学习娱乐化等问题。需要协同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力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红色文化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大荒精神为例,通过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时代价值,分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构建依托北大荒精神的红色校园文化,探索出红色校园文化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积极创建校园红色网站品牌,从而推动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初中生心理资本测量》《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北京市448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心理资本与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攻击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呈正相关(r=0.49,p<0.01);心理资本与攻击性之间呈负相关(r=-0.51,p<0.01);心理资本对攻击性有负预测作用(β=-0.60,p<0.01);心理资本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性之间起调节作用(t=-2.73,p<0.01);心理资本在负性事件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理应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重任。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体育旅游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探索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体育旅游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对策:(1)瞻仰革命圣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2)重走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打造红色体育赛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红色体育旅游,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283-290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合理引入区块链相关技术以进一步强化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既符合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需求.根据当前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提出:在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方面,区块链具有对在线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认证、实现优质资源的深层次共享、促进原创教育资源涌现三方面的前景.同时,区块链技术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也面临着法律体系和技术规范不完善、高校教育主体对区块链相关内容了解不足、人才瓶颈制约三方面的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培育的客观规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出台行业和技术标准.各高校则要通过与具备较强科技实力的企业合作增强自身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实力,补齐自身在人才和技术资源方面的短板,形成长期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6):149-152
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应在我国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8)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长期发生着作用,本文以儒家美学思想为视角,阐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并立足高校教育,提出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本文采用"自恋人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成都市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探讨大学生自恋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寻找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方法。结果表示:(1)大学生显性自恋比例高于隐性自恋,人际关系困扰整体偏大。(2)大学生自恋水平与人际关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