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晖 《福建建材》2009,(5):34-35
中等职业学校的精品课程是指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我校的《建筑力学与结构》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在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4)
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由于具有覆盖面广、突破时空限制、互动性强等特点,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优越的辅助平台。该文以景观理水艺术课程为例,提出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建设思路,展现了如何使知识从单向传授到学习者主动获取,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启了e时代的教与学,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东北大学为创建一流本科教育而制定实施"慕课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跃升计划",并将其列入《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双一流"建设和东北大学"十三五规划"中,调动校内各院系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适合东北大学实情的慕课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及探索混合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在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为高等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范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9)
课程资源库建设是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点。该文从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方面,探索依托世界大学城平台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路径,为同行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与应用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群建设的主要思路是形成一支全新的教学团队,不断探索新的高职课堂教育新模式,为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积累经验;为类似的改革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述区域及城市群科创中心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包括科创中心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空间结构和布局等。其次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科创中心的基本态势,表现为:以各类企业为主要创新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科创中心正在形成,由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进的区域科创中心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并带动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最后探讨上海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及大区域科创中心的总体思路。上海既要加强自身的科创事业和项目建设,还要引领和协同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的科创中心建设,从而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及科创中心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
建设符合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既是自上而下国家层面教育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也是自下而上高校层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实所需。制定国际化战略的首要前提是高校领导层达成共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统一认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从建设思路、内涵建设、引智平台建设、国际特色校园、服务国家战略五个维度为学校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提出了战略性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是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途径。探讨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按照“1门户2平台3层级8模块”的资源库建设路径,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建筑学课程思政资源库,提供专业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平台,助力“大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铸魂育人的实效,同时对建筑学一流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164-165
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专业在过去20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途径在教学科研平台、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指出了未来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并列举了未来持续提升专业生命力和一流品质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石静  王晓飞  张坤 《砖瓦》2023,(7):163-166
基于新工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关系,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并以工程造价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内容结构优化、课程实施平台搭建、教师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转换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