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1)
"2011计划"旨在打破相关组织间壁垒,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煤炭行业背景高校,如何突出煤炭特色,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让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值得我们思考。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出台,以"协同创新"为核心词,"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为基本原则,促使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设计领域在服务于产业的过程中也充分运用到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以上海市级首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项目:中华艺术宫《群仙祝寿图》多媒体展示秀项目为例,综合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力量,将传统经典艺术以现代数字化科技手段完美演绎呈现,并思考在文化创新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体现了团队内部从事创新活动的实施效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典型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研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提供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工业企业是宁波制造业创新的主体。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宁波工业小企业总体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协同创新是宁波工业小企业实现全面创新的重要模式。在梳理宁波工业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宁波工业小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一重要机遇,提出了推动宁波工业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四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10-14
体制机制障碍成为抑制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高职院校呈现出对内教学资源封闭、条块分割,对外服务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协同创新将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参与协同创新需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内外部的关系,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技研究等领域实施改革,以达到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5)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明晰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概念,深入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特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目的是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要素、融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能力与创新优势。成都理工大学依托学科优势,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化、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创新联盟,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重大问题,产出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