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学不能致用"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最突出的问题,所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应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文章从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教学过程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措施等方面出发,探讨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众多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变得日益迫切。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454"模式,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到教学评价体系等四大方面阐述广告学"1454"模式的特色及内容,通过教学内容、方式等具体细节表述了"1454"模式的重要性及对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46-47
目前三本院校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有随意性和不科学的缺陷,根本问题在于对何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理解不到位,也没有弄清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本文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理想就业目标出发,结合这些领域必须通过"法考"的要求,指出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求与"法考"确立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并举的人才选拔方向不谋而合,并在分析以"法考"为课程设置目标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三本院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为目标,忽视了社会对研究型、技能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于"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型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中文与英语相融合"的四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9)
培养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要以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条件等为基础,着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工程项目式教学,以增强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3)
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建设目标,分析测试中心秉持"培养人+服务人"和"物尽用"的理念,利用自身优势,采用以生为本培养人,以师为重服务人,通过设备的更新和测试功能拓展,为黄山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有生力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高校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综合素质和集成化能力的教育基地,是形成教育与社会互进发展战略核心优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9)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可以根据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行"双导师制",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入手,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6)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方法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知识应用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协同创新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完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放式、有特色、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结合不动产学院产业专业特色,探索协同创新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