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11)
高考,是我国高等学府选拔招生的方式,关系着千万考生的未来及千万考生家庭的希望,为了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高考一直"与时俱进"地改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考改革的新篇章,但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物理遇冷"现象让人担忧。高考改革的实施对河南省教育教学有着相应的影响,但改革的实施"不容缺席"。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选考物理的态度和影响学生选考物理的因素,探索河南省若实施"3+3"的高考模式,学生选考物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物理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思维和科学原理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掌握。本篇文章主要对"实验—探究"模式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我国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0)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需求、社会现实等具体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0)
<正>一、项目背景浙江省于2017年全面深化统一高考招生改革,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3门选考科目。技术成为高考选考科目,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关注。技术课程包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想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选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自学考试课程体系,依托现有慕课资源,在价值理性视域下建设自学考试通识教育选考课,增加"双创"教育选考课,发挥自学考试选考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7)
<正>有位教研员的女儿,特别喜欢物理。因此,选考课程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然而班主任认为,她的物理虽然可以,但在学校里都排在二十名开外,放在省里不知排到哪里去了,如果选择考物理很有可能上不了重点大学,如果选考通用技术,拿满分的可能性很大。她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爱好,此时学校其他老师都来劝说,甚至物理老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倡导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物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和学科教学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8)
本研究对来自全国26个省份265所优质高中的18 618名资优高中生进行了"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Assess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ACC)问卷调查,得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下资优高中生的选考科目特征,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的吻合程度、学习时间分配,以及选考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感受等统计数据。对考生选考科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高考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引导高中课程改革和探索教学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
基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式,分析了"二考合一"模式、选考科目成绩转换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从考试时间、"合格考"与"等级考"的设置、选考科目成绩等级划分与转换赋分方式、"合格考"成绩呈现方式、选考科目的数量等方面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3)
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贫困地区,基本上每个中学都会存在"学困生",在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学生辍学的人数较多,教育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也造成"学困生"人数增加。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等因素造成。目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下,辍学率和"学困生"人数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