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结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特点,紧扣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关的毕业要求,对教学目标与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与评价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环节,提出了课程达成度评价与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课程达成度计算值为0.8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预设的课程目标达成,课程改革较成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本文针对"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为满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该研究针对流体力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就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该研究成果可为环境工程专业认证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探讨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从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四个方面建构成果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体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在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中如何满足专业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是当前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点。文章详细阐述了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光学原理的改革和建设情况,分别从支撑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目标、多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以及课后辅导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思路,介绍了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对高等院校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开展的认证,旨在为工程技术人才从业提供教育质量保证。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文中提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首先介绍了专业认证的意义,然后通过具体课程知识的结构、课程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开展分析,给出了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下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188-19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核心教育理念对工程类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弊端入手,明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课程考核方式要求,探究工程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是当下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剖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基础上,指出课程思政可以涵盖工程认证的所有非技术指标要求,指出课程思政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角度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有规划地将思政目标与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相结合,通过课程具体落实思政的目标,整体实现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非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为中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指明了道路,更进一步为培养专业实践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授课形式单一、结合新技术少和涉及实践知识少等问题。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要求,横向对比国内及新加坡高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期为国内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在分析工程教育认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的基础上,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师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试方式,以及教学质量改进等方面对课程综合改革进行探索,使其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