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4)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问卷,测量106名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结果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的心理资本总分为(103.81±21.83)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5.74±12.54)分;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心理资本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预测效应为42.40%)。结论 医学院校财务人员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本研究以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为被试对象,调查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对方式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且主观幸福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目的:探讨大学生责任心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2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5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心;(2)责任心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3)回归分析表明忠诚可信、尽职尽责、积极进取能有效预测幸福感,联合解释率为29.6%,积极进取、本分守信能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联合解释率为8.9%。结论:大学生责任心水平总体较高,且责任心能有效预测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探讨人格和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主观幸福感差异均不显著;人格五个因素中,开放性与幸福感总分相关性较高。与主观幸福感六个因素相关性较高的是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及适应性;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其中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比较突出的几个因素;回归分析中,发现人际交谈、人际交友的分数均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况。结论:不同人格特质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人际环境,不同人格特质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关心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通过问卷法对67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资本、理性思维风格和学习自主性对学习效能进行调查,发现并分析学习自主性和理性思维风格在心理资本与学习效能之间起的序列中介效应。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心理资本、理性思维风格对学习效能有直接的正向效应;理性思维风格在心理资本与学习效能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通过理性思维对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学习自主性和理性思维风格在心理资本与学习效能之间具有联合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心理资本通过学习自主性的完全中介,以及理性思维风格的部分中介,对学习效能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投入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245名中小学教师,探讨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是两种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心理状态,在不同工作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高、低职业倦怠组教师的工作投入、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差异;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部分通过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起作用,并且主观幸福感中的知识充裕、心理健康、自我接受和心态平衡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建议:提高教师自我接受水平增强职业发展的源动力,营造能提升教师工作投入和主观幸福感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幸福水平或幸福感如何,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教育的和谐发展,因此,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笔者以辽宁大学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探讨人格和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不同人格特质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人际环境,不同人格特质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关心和教育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3)
为探讨大学生宽恕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运用《宽恕倾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宽恕倾向在性别和独生子女与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中的消极情感频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整体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大学生宽恕倾向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宽恕倾向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1)
目的:探究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定。干预实验是以讲座方式向被试讲解主观幸福感有关知识,并开展主题为"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心理咨询。结果:实验班总体幸福感量表后测得分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结论: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十次小组""流动性"解析与延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次小组关注的流动性概念的研究,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组织性、历时性以及社会的流动属性出发,对城市流动性理念进行解析。流动性以其表象中物质性的可视运动方式与隐性中非物质性不可视的流动并置,为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带来启示性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冬 《城市建筑》2009,(6):31-33
本文分析了西部建筑师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意识观念,将其专业工作状态定位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进而剖析了这种状态的几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3)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连城市色彩的地域性建设与规划,论述了大连城市色彩的主题色彩,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各城市关于应对"地球变暧",低碳经济解决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李华 《新建筑》2010,(6):121-123
此文是一篇非严格意义上的对《不分类的建筑》的书评。与一般的评价式书评不同,它试图通过重构书中阅读的线索,探讨建筑写作的一种立场,即作者所关注的"游牧",在拓展建筑学的知识中所具有的价值,带来的思考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4):109-114
针对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安装工程计价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完善,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安装工程计价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文章立足于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视角,以论述信息化技术在"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切入点,阐述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模型的框架,最后提出优化课程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据说目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关于在建材中“和”、“合”标准用法的规定。但其中,“掺合料”、“拌合”这种用法在汉语用词上是有误的。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国家规定的普通话“以北方音为基础”有关。“和”在汉语中有五个读音:h(如温和、和平、共和),h(如一唱一和)、h(如打麻将和  相似文献   

19.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1)
人民是唯一的吗?人民是人还是民?人民是谁?对人民的审视,关联着现代国家的行政合法性与正当性,也构成了公共性的价值根基。基于学术史的梳理,重新将"人民"引入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到在理论和实践取向上,"人民"总是在形式和口号上成为行政目标的代名词,其价值蕴涵经历了数次内部的分化与流变,最终实现了行政公共性等同于人民权力与价值的理论确认。"人民至上"作为一种行政价值,在实践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引领了我国公共生活与行政变革的良序发展,让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显示出正当性与确证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