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N-环已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六氟丙烯三聚体(ChMI/MMA/HFPT)共聚在共聚物骨架上引入氟元素,生产出聚氯乙烯(PVC)树脂的耐热改性剂。试验证明:共聚物可提高PVC树脂混合物玻璃化温度tg。维卡软化温度tv及极限氧指数(LOI),从而降低PVC耐热制品的成本。三元共聚物ChMI/MMA/HFPT的最佳配比为35/62/3(wt)。耐热改性剂加量占PVC树脂混合物10%时,可大大提高PVC制品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Hf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纳米Al(OH)3(nano-Al(OH)3)颗粒进行表面聚合,使nano-Al(OH)3表面成亲油性,从而与聚氯乙烯(PVC)颗粒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在PVC聚合后期加入这种改性剂,纳米粒子包覆在PVC颗粒表面,改性PVC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最佳试验反应条件为:HfA/MMA/nano-Al(OH)3的配比为3∶5∶92,PVC聚合后期加入占改性PVC树脂含量8%的HfA/MMA/nano-Al(OH)3复合材料,制备出的改性PVC树脂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抑烟性能均比空白样品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HfA),丙烯酸甲酯(MA),对纳米硅基抗菌粉体(SiAP)进行表面聚合,使纳米硅基抗菌粉体表面成亲油性,与聚氯乙烯颗粒的相容性得到提高,在聚氯乙烯聚合后期加入这种改性剂,纳米粒子包覆在PVC颗粒表面,改变了粉体表面的极性。改性后的抗菌粉体在PVC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改性PVC的抗菌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均得到改善。最佳试验反应条件为:HfA/MA/SiAP的配比为1.5∶2.5∶96,PVC聚合后期加入的HfA/MA/SiAP量为改性PVC质量的8%。  相似文献   

4.
ChMI/ MMA/AN悬浮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利庭  胡学锋  高俊刚 《塑料工业》2003,31(4):12-14,18
通过悬浮共聚得到了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三元共聚物(PCMA),用作耐热改性剂与PVC共混。考察了共聚物用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断面。结果表明:随共聚物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点明显提高;PVC第一阶段降解速率减小,降解守毕后平台区残留量逐渐上升;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冲击强度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几乎不变;熔体表观粘度增加,呈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元共聚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成耐热管材专用料,考察了共混体系中耐热改性剂、抗冲改性剂、填料及热稳定剂等各组分对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氯化聚氯乙烯和自制耐药改性剂的耐药和加工性能进行了比较,所研制的耐热改性剂与PVC混合后耐热效果较好,且易挤出加工。研制的耐热管材的维卡软化点可达100℃,比无规聚丙烯管材的维卡耐热性能要高。  相似文献   

6.
张凯舟  郑祥  郭建兵  何力 《塑料》2012,41(5):33-36,95
主要研究了耐热ABS加入PVC中对其耐热性能的影响,此时合金的耐热性能随着耐热ABS含量的升高而逐渐提高。当耐热ABS的添加量固定在50份时,添加不同形态的无机填料(片层状滑石粉、针状硫酸镁晶须、球形碳酸钙和棒状的凹凸棒土),研究不同形态的无机填料对PVC/ABS合金耐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下,片层状的滑石粉和凹凸棒土对合金的耐热性能提高最为明显,球形碳酸钙次之,针状硫酸镁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含氟丙烯酸酯四元共聚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半连续滴加工艺制备共聚物乳液。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聚合及其产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PMI—St—AN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PVC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杰  黄志明 《中国塑料》1999,13(8):51-54
以PMI-St-AN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考察其用量对PVC耐热、力学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改性剂能明显提高PVC的耐热性能和拉强度,冲击性能略有下降,加工性能则随改性剂分子质量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氯化原位接枝法制备了PVC/含氟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以下简称改性PVC树脂),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的种类和用量对改性PVC树脂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PVC干混料加工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在考察的4种含氟单体(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八氟戊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生产的改性PVC树脂综合性能最好;②当m(丙烯酸六氟丁酯)∶m(PVC)=5∶95时,改性PVC树脂的综合性能较好;③改性PVC树脂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表面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增韧PV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对纳米碳酸钙颗粒进行表面聚合改性,在聚氯乙烯(PVC)聚合后期加入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生产出增韧改性PVC。结果表明: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丁酯/纳米碳酸钙质量比为2∶8∶90,PVC聚合后期加入10%的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的PVC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的主要耐热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添加热稳定剂、交联改性、共混改性、共聚合改性以及氯化改性等,指出了其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MA),探讨了各个因素对POE-g-MMA接枝率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配方为:MMA 2.5%,DCP 0.5%;第二单体St的加入使接枝率有所提高,当St与MAH物质的量比为1/1时,接枝率达到最高;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50℃,反应时间10 min,螺杆转速80 r/min.  相似文献   

13.
PVC用热变形改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淑英 《杭州化工》2001,31(4):27-29
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PVC用热变形改性剂。其组成为聚丁二烯乳胶/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该改性剂在低温下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及很高的抗冲击性能。并考查了弹性体含量对共聚物的耐热性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VC/HRA共混物耐热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杰  黄志明 《中国塑料》1999,13(6):30-33
以PMI-St-AN三元共聚物为热改性剂,以ACR为抗冲改性剂,对PVC进行耐热和抗冲改性研究,探讨了共混温度及两种改性剂用量等对共混物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制备了耐热,抗冲性能兼备的PVC共混改性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聂婭  金石磊  段家真 《广州化工》2022,50(7):82-84+90
采用丁苯树脂(SBR)和N,N′-4,4′-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树脂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高耐热性能的复合材料,研究了BMI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当BMI添加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3.24,介电损耗正切为4.13×10-3。红外光谱分析(IR)与SEM分析表明,BMI与丁苯树脂发生交联固化反应;DSC和TGA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为200℃,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50℃,质量损失率为50%。  相似文献   

16.
张桂文 《广州化工》2014,(3):121-122
通过对影响PVC树脂热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综合国内现正在广泛使用的各种热稳定性剂的性能比较,选择了其中从经济技术及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均认为比较理想的液体锌与脂肪酸锌进行了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大提高了PVC树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对PVC/PNBR热塑性弹性体机械共混体系和动态硫化体系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讨论了其静态热氧老化和动态热剪切老化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VC/PNBR体系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将石墨烯分散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制成石墨烯/MMA分散液,分别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171)、单烷氧基类钛酸酯偶联剂(JTW-101)为分散助剂将石墨烯分散到苯乙烯(St)中制成石墨烯/St分散液。通过沉降实验、离心实验、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等对石墨烯/MMA和石墨烯/St分散液的分散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已被均匀、稳定地分散于MMA或St中;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分散助剂制备的石墨烯/MMA分散液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