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业节水首先要合理调控利用当地水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生 《中国水利》2000,(1):41-42
我国灌区妈水的利用率低,水浪费严重,这是农业节水主要潜力之所在。灌区应以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基础,引地表水作补充,采取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方式,合理调控利用当地水资源。在靠井灌溉没有渠灌水源的地区,要拦蓄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水回补地下源。在有条件开发地下水的河水灌区,要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在灌溉管理上,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建议按流域和灌区工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在河水灌区积极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河流域灌溉农业的特点,分别对渠灌区、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机电提水灌区、集雨灌溉、城郊灌溉、抗旱灌溉等提出了各自的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并指出黄河流域灌溉农业节水发展应加强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必须建立稳定高效的投入保障机制,制定鼓励管理机构发展灌溉农业节水的政策。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灌溉用水方式的改革,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节水主攻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园 《中国水利》2000,(1):39-40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问题的关键,是在现有的大中型引河水的灌区内打井,按照以井灌为基础、引地表水补源的原则进行技术3和加强用水管理。井灌区应采取以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保持在一个水文周期内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喷灌是先进灌水技术,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限制条件,推广应因地制宜,新生群众意愿。  相似文献   

4.
水库防洪与补源优化调度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凤  王本德 《水利学报》2005,36(7):0772-0779
本文从洪水资源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建立水库防洪与补源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利用流域产汇流模型计算入库洪水,并考虑短期降雨预报信息,将交互式生成技术与动态规划模型相结合来优化水库的调度方案,给出考虑洪水预报和降雨预报误差的水库防洪与补源优化调度风险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将此模型和风险分析方法应用于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的防洪与补源联合优化调度中,对其风险值和补源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调度相比,引洪补源优化调度能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补源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①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②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偏高,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③水价低于供水成本,不利于节约用水;④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是: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灌区管理体制和农业水价体系;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③合理开发地下水,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④加快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速度;⑤加大灌区水污染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实现灌区水资源利用的优化调度,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灌溉效益,发挥水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生态中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具体灌区水资源利用实践,从灌区需水量的分析预测、水库模拟调度计算、水库蓄水量的优化调度、灌区规模及各干支渠规划的优化调度及种植结构的优化等方面探讨了灌区水资源利用优化调度的方案。以期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提高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7.
德州市自2012年实施农业提补水价节水机制试点建设以来,在激发农民节水内在动力、体现节水公平、提补水价可操作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河套灌区20多年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历程的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节水灌溉的政策、技术措施及节水效果,并结合灌区引黄水量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地下水位、节水灌溉工程状况等情况,从水资源优化配置、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种植模式等6个方面对今后的农业节水灌溉发展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宋庄示范区三面环水,具有利用境外汛雨径流回灌补源的条件。在对现状水资源平衡分析基础上,认为应把涵养水源与节约用水结合起来,以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维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随着养水工程与节水工程的建设,用水逐步减少,引流入渗机遇增加,通过节水灌溉利用汛雨和外引客水入渗补源的试验研究,重演水文过程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并对水资源养用结合的技术途径作了初步探讨。本文系阶段性分析成果,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花园口引黄灌区承担着灌溉、防洪、除涝、地下水补源等社会公益性任务,灌区用水调度水平将直接关系到黄河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灌区的优化调度是科学管理灌区的重要途径,尤其对郑州市因水资源短缺而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2~2004年三门峡水库原型试验期间的水库水资源平衡计算以及库区典型区域地下水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原型试验的3年间,三门峡水库对库区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19.3亿m3、20.3亿m3、23.6亿m3,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黄河滩地区域的地下水位与水库水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原型试验前后水库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差值发生明显变化;黄土塬区地下水水位急剧变化,水位变化幅度增加,区域地下水补给关系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原型试验期间,三门峡库区部分区域的地表、地下水资源补给关系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库运行方式变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均衡法在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详细阐述了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均衡法特点、基本原理及计算内容。通过收集资料,对西北某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定量计算,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保持水土平衡,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地下水超采、平原河流断流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将河道生态流量与地下水位作为整体来考虑,系统地确定复合型生态需水。首先以河道为对象,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其次,以河岸为对象,以地下水与河流补排关系和避免盐碱化为依据,以河道生态流量为边界条件,确定了支撑河道生态需水的生态地下水位。西辽河流域的地表地下复合生态需水指标由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以及地下生态水位构成,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资源的价值、资源结构和补给特征;分析了土壤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土壤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土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开展土壤水资源理论和开发利用方法上的研究,掌握不同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建立节水型农业的基础,也是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实现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鄯善县为研究区域,以2010年水平年的数据为依据,对研究区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水均衡计算,评价不同程度退耕方案下规划水平年2020年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出不同区域不同方案下的地下水超采量。结果表明:尽管大幅度地采取退耕还水措施(高方案),鄯善县的水资源也不能满足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要,南盆地地下水仍有超采。为尽快治理南盆地地下水超采现状,最重要的是要实行鄯善县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或跨流域调水,以实现鄯善县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地下水为主,近海岸地带地下水的持续超采,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破坏了地下水与海水的自然平衡,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生活污废水的排放,造成地表水水质不断恶化,水环境质量下降。提出推行科技节水,建设节水型的社会,减少水资源的用量,控制用水总量,实行高效的中水回用制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蓄水工程,增大地表水的使用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修建地下水库,有效地阻止海水入侵等对策,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地下水人工调蓄对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控制的基础上,对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人工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流域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人工调蓄系统,并分别对各系统进行水量平衡、调蓄模式和效益分析.从而得出用地下水人工调蓄对二松流域水资源系统进行控制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工程战略(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生态工程的战略是:生态与整体最优原则,保障主功能,统筹兼顾,将水资源、水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发展,在协调这一有益约束和规定之下,多系统、多要素综合发展。维护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作用、自我调节能力,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可通过人为干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提高或降低,但干预不能超越其自我调节能力。生态阻滞时,从源头因地因类制宜多途径地处理和利用造成水体阻滞的物质,控制它们输入水体的途径和量;同时调整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多途径疏通与增加水体中阻滞物质的迁移、转化、输出和良性循环的途径和量。在生态耗竭时,因地因类制宜、多途径增加耗竭物质的输入,并尽量挖掘内部潜力,减少耗竭物质的消耗和输出,对水资源分质利用、优水优用、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开源节流,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地表水体及地下水量的动态平衡,维护水生境、水景观、水安全、水生态系统协调的结构和功能,硬件、软件、心件相结合,政府、科技、企业和群众相结合,寓水资源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寓污染物处理于利用中。  相似文献   

19.
马海盆地鱼卡河下游流域地下水均衡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梁康  娄华君  贾绍凤  刘圣 《人民长江》2016,47(16):43-47
鱼卡河下游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马海盆地,地下水是当地重要水源之一。通过搜集气象、水文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野外实地考查与试验,在掌握其水文地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其地下水系统2000~2013年的地下水均衡量。结果表明:对于流域内的地下水系统而言,河流渗漏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源,约占总补给量的77.8%,而潜水蒸发是其主要排泄方式,约占整个系统排泄量的85.6%。流域内地下水年均补给总量为10 260.5万m~3/a,年均排泄总量为108 96.6万m~3/a,地下水均衡差为636.1万m~3/a,地下水位呈59 mm/a的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尝试采用水均衡方法的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塔里木河流域中游绿洲沙雅县地下水水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绿洲地下水处于正均衡状态,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绿洲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水均衡方法对较大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便易行,但是局部地区精细化计算能力不足,由于多数补给项采用补给系数法计算,结果误差偏大;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尺度研究区均可以进行模拟计算,但是对已有基础资料要求较高,模拟过程充分考虑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动态拟合精度,各源汇项计算精度优于水均衡评价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更好地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对沙雅县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目的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持水土平衡,促进沙雅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