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限度酶水解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浓缩蛋白的分散时间和分散稳定时间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大豆浓缩蛋白经过Alcalase酶低限度水解后,分散时间和分散稳定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考察了低限度酶水解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大豆,是我国的四大油料作物之一。60年代以前,大豆榨油后的脱脂粕主要作为饲料或肥料,60年代后,大豆中蛋白质的开发和利用才开始被重视,从Burnett在1951年提出大豆蛋白的工业用途起。直至1959年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Ooncentrate)才成为食用产品,其中1943年Morse首次提出酸等电点沉淀法(PH4.2/4.5)制取大豆浓缩蛋白,1968年Circle等才发现用乙醇溶液浸出大豆脱脂粕后,对其的风味有很大的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醇法SPC)制备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酸处理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条件酸处理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考察在30℃下将一定浓度SPC溶液pH调至3、4、5,并保持60 min后对其溶解特征影响。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经酸处理后,随酸处理pH降低,对应温度下溶解度逐步降低,且温度对溶解度所带来影响逐渐变弱;常温下溶出物中蛋白聚集体量逐步递减,当pH达到3时,聚集体溶出量基本为0,溶出活化能值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4.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针对吸水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实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微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水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7、微波功率为650w、时间为3min、溶液高度为2.0cm,在此条件下吸水性可提高64.1%。   相似文献   

5.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及功能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实践,介绍了醇法浓缩蛋白生产及综谷物理改性工艺生产功能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产品纯度高、反应温和的酶水解作为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以氮溶解指数为考察指标,通过木瓜蛋白酶和1398中性蛋白酶单酶水解和双酶混合水解大豆浓缩蛋白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分析比较,表明双酶混合水解效果优于单酶水解,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为6.5%、pH为6.5、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混合酶浓度为5 000 U/g,大豆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可以恢复到81.94%,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酶法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性,采用Alcalase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酶法改性试验。试验表明,酶法水解能显著提高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性。酶解的最佳条件是pH8.5、温度62℃、底物浓度5%,酶浓度2%(E/S),在此条件下酶解4h,大豆浓缩蛋白的水解度在12%以上,大豆浓缩蛋白的NSI从10%提高到85%左右,有较好的溶解性。并利用浊度法测定了不同水解度条件下酶解大豆浓缩蛋白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水解度约为8%时乳化性最大,水解度约为6%时乳化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转谷氨酰胺酶酶解大豆浓缩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在催化转酰基反应改善蛋白的交联作用,使肽链中含硫氨基酸通过氧化作用形成二硫键,对醇提大豆浓缩蛋白改性.以蛋白中巯基的变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谷氨酰胺转氨酶改善醇提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的最佳酶作用条件:底物浓度5%,酶添加量0.7 U/100 g·底物,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3 h,pH为7.在此条件下,蛋白中巯基的变化率可达到40.63%.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针对吸油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实验并由STATISTIC软件分析,最终得出超声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吸油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为1∶7,功率密度为0.6w/cm2,时间为5min。在此条件下,醇提大豆浓缩蛋白的吸油率可提高97.8%。   相似文献   

10.
微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采用微波技术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针对起泡性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最终得出微波技术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7、功率500W、时间2min、溶液高度2.0cm,在此条件下醇提大豆浓缩蛋白的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可分别提高83.5%和52.0%。  相似文献   

11.
探究乳清蛋白在碱性蛋白酶限制性水解下功能性质变化。以乳清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确定乳清蛋白的等电点及分析不同水解度下乳清蛋白功能性质在p H调控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乳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8。乳清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后功能性质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溶解性在DH14、p H10下达到最大值,较原蛋白提高了14.55%;起泡性在DH14、p H4下达到最大值,较原蛋白提高了107.5%;起泡稳定性在DH4、p H4下达到最大值,比原蛋白提高了8.66%;乳化性在DH14、p H12下达到最大值,比原蛋白提高了56.1%;乳化稳定性DH4、p H12下达到最大值,比原蛋白提高了50.42%。   相似文献   

12.
脱脂蛋黄蛋白(DEYP)是食品工业上提取蛋黄卵磷脂的副产物。研究了动物(胰蛋白酶)、植物(木瓜蛋白酶)和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三种来源蛋白酶的限制性酶解对DEYP功能性质的影响并对其酶解产物的应用进行初探。结果表明,酶解使DEYP的溶解性、起泡性(FC)和泡沫稳定性(FS)显著提高,乳化性适度改善;其中,胰蛋白酶对溶解性改善最显著,水解度(DH)8%时达49.21%;木瓜蛋白酶DH5%的酶解物FC高达DEYP的3.4倍,FS高达DEYP的2.5倍;碱性蛋白酶对DEYP的乳化性改善最明显,DH8%时酶解物的平均粒径达9.22μm。选择DEYP木瓜蛋白酶DH5%的酶解物作为起泡剂,部分替代蛋清制作蛋糕,替代率10%以内可制作出易打发且品质和原始相仿的天使蛋糕。DEYP酶解物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配料,在食品行业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木瓜蛋白酶适度酶解,进行常压和高压熬制,探讨鸡汤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显示:酶解鸡汤熬制过程中粗蛋白逐渐增加,30 min后呈显著性增加(p<0.05),常压熬制90 min、高压熬制30 min分别为0.848%、0.921%。可溶性蛋白逐渐增加,但常压熬制120 min仍然较低,仅为5.45 mg/g;高压熬制20 min的可溶性蛋白为6.546 mg/g,熬制70 min后高达8.372 mg/g。酶解鸡汤常压熬制过程中胶原蛋白呈显著增加(p<0.05),熬制120 min后仅为4.208%;高压熬制60 min后显著增加(p<0.05),熬制90 min后高达7.827%。酶解常压熬制和高压熬制鸡汤的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了13.64%、42.94%,苦味氨基酸分别增加了14.59%、53.95%。表明适度酶解和高压熬制能加快蛋白质类物质的溶出,缩短鸡汤熬制时间,但鸡汤苦味物质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多肽复合酶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分离、提纯可以制得大豆多肽。试验采用复合酶解法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大豆蛋白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酶复合蛋白酶(由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以1∶2∶Z的比例复合而成)、底物浓度4%、pH7.0、酶解时间9h、大豆蛋白酶水解度(DH)84.40%。  相似文献   

15.
采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大豆蛋白与壳寡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制备糖基化大豆蛋白,随后用胰蛋白酶对其进行限制性酶解,制得水解度为1%、5%、10%和15%的酶解物。分析糖基化及限制性酶解对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基化大豆蛋白的分子发生了交联,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变小,而且分布更加广泛;糖基化大豆蛋白的结构变得无序,酶解导致大豆蛋白的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两种修饰技术均能够改善大豆蛋白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糖基化及随后的酶解作用显著改变了大豆蛋白的表观黏度和黏弹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分布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乳化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技术将超高压协同酶解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分离得到5个分子量肽段,即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Mw)<3500 u、3500 u< Mw <7000 u、7000 u< Mw <10000 u、10000 u< Mw <20000 u和Mw >20000 u。通过测定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电势、粒径、还原力、以及对 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和 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 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析不同分子量水解肽的乳化性及抗氧化性变化。结果7000 u< Mw <10000 u的水解肽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电势和较小的粒径,而10000 u< Mw <20000 u的水解肽则表现出较优的乳化稳定性,但与7000 u< Mw <10000 u的组分差异不显著(P>0.05);水解肽的抗氧化性随肽段分子量的减小呈逐渐增大趋势,且不同分子量肽段与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超高压协同酶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乳化性和抗氧化性与其分子量分布有密切关联,这为相关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较为切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B.P. Lamsal  L.A. Johnson 《LWT》2007,40(7):1215-1223
Soy protein products hexane-defatted soy flour, extruded-expelled soy flour,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and soy protein isolate, were modified by using the enzyme bromelain to 2% and 4% degrees of hydrolysis (DH). Peptide profiles, water solubil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dynamic shear, large deformation, and apparent viscosities of resulting hydrolysates were determined. Protein subunits profiles for the hydrolysed isolates and concentrates were extensively altered by the treatment while only minor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hydrolysed flours. Water solubility profiles of all hydrolysates in the pH range of 3.0-7.0 were enhanced by hydrolysis. For the unhydrolysed controls, the isolate had the highest storage modulus (G′), followed by the concentrate, the extruded-expelled flour and the hexane-defatted flour. The hydrolysates retained some of their gelling ability even though the losses in storage modulus (G′) were substantial. After heating step to 95 °C, the G′ values of all substrates at 25 °C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DH. Texture profile analyses of the soy protein gels were also lower in hardness after hydrolysis. The Power Law model provided excellent fit to hydrolysate dispersions flow (R2>0.99). Hydrolysis decreased the consistency coefficients of dispersion and increased flow behavior index resulting in thinner disper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imited protease hydrolysis of various soy protein meals with bromelain produce soy protein ingredients with modifie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酶切方式对乳清蛋白疏水性和乳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蛋白酶对乳清蛋白进行水解,考察了肽键断裂方式对乳清蛋白肽疏水性和乳化性的影响,以及乳清蛋白不同酶解产物的疏水性和乳化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作用于乳清蛋白得到的水解产物疏水性不同,6种蛋白酶解液的疏水性均随水解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以胰凝乳蛋白酶酶解液的疏水性下降的最慢。研究还发现,乳化性随着水解度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以双酶复合酶解液最差。不同蛋白酶水解液的乳化性指数随疏水性指数的降低而升高,乳化性指数与疏水性氨基酸质量分数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