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分数极路比绕组是一种有效解决绕组极数与支路数不匹配问题的非常规交流绕组,对拓宽大型交流电机定子绕组设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分数极路比绕组中各支路电动势和磁动势呈不对称分布,各支路绕组设计中存在多种绕组排列及连接方案,对绕组排列方案的优化设计是绕组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分数极路比绕组设计问题,详细分析了分数极路比绕组分布特点与设计原则,提出了分数极路比绕组的优化设计方法,幵以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设计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功率的交流调速电动机及大电流的直流电机等换向器电机必须采用双叠绕组的设计.本文主要介绍换向器电机各种类型的双叠绕组的均压线的设计方法.特别对乙种均压线的设计要求和条件进行详细论述,也对各种类型的双叠绕组的换向器片间电压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对不同要求的换向器电机合理选择双叠绕组类型及其均压线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单、双波绕组极对数p、支路对数a、槽片数u和槽数Z间的设计原则。并且对具有死线圈和人工跨接线的单波绕组及双波绕组的均压线进行工程论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回路电流法的双抽头单相电机的网络方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借助于异步电机的等值电路,采用了与传统的交轴磁场法和旋转磁场法不同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通用性强,适于分析定子绕组具有各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异步电机的稳态运行性能,并能列写出便于计算机辅助计算矩阵方程。以定子绕组连接复杂的双抽头单相电机为例,该方法把该电机的定子电路分成了2个回路和6条支路,选择其中的1条支路作为基准支路,转子绕组向基准支路中的绕组折算,各支路绕组中的正序与逆序感应电势当作流控电压源进行处理,然后由回路电流法列写出了计算电机性能的网络方程,为验证计算结果,给出了1台双抽头单相电扇电机某些电流与电压的计算值,并与实测值作了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互吻合说明了网络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无刷双馈电机定子绕组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刷双馈电机工作原理及其定子绕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利用双极槽号相位图和单板槽号相位图对具体定子绕组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设计出的无刷双馈电机定子的单套或双套绕组方案,能保证定子绕组各支路感应电势相等以及其他电气性能要求,从而保证了无刷双馈电机的运行性能及可靠性,对无刷双馈电机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直流电机中甲种均压线在各种不同安装结构下的非全均压单叠绕组电枢的片间电阻变化规律,为检测出的电枢片间电阻差的控制值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工作绕组极对数为P_1,非工作绕组的极对数为P_2。当各绕组均为三相对称绕组时,P_1极绕组将在P_2极绕组每极每相元件产生感应电势,其幅值是相等的,其相位差:α=180°×P_1/P_2。根据α的值可以画出其每极每相元件感应电势矢量相位星形图。由星形图可知,对1路△接时,由于三相合电势为零,不会有回  相似文献   

8.
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温升和温升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海 《微特电机》2005,33(1):43-43
1引 言直流力矩电动机通常工作在堵转状态下,技术标准中也规定: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温升在连续堵转电压或连续堵转电流下进行测试。然而,由于直流力矩电动机结构和设计的特殊性,其温升和温升测试并非那么简单,值得进行研究。2直流力矩电动机的温升由于普通直流电动机采用的是迭绕组,两换向片间只短路一个元件,有多少对电刷,就有多少对并联支路。这样,电枢任何位置,各支路并联的有效元件数差别不大,所以多支路并联后电枢各个位置的电阻近似相等,再加上普通直流电动机是在额定负载、额定转速下动态测温升,所以电枢电阻任一时刻的平均功耗是相等…  相似文献   

9.
单套定子绕组无刷双馈电机的绕组设计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提出了无刷双馈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形式及其设计方法。当功率绕组与控制绕组为1套绕组时,该绕组在2种极数连接形式下各并联支路电压相等,不会在绕组中产生环流,提高了无刷双馈电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BDFM来说,绕线转子是比较新颖的一种。利用单极和双极槽号相位图对绕线型BDFM的定子和转子绕组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并对其中的环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实践证明使用此方法设计的绕线型BDFM的单套和双套绕组方案,能保证绕组各支路感应电势相等以及其他电气性能要求,从而保证了绕线型无刷双馈电机的运行性能及可靠性,对无剧双馈电机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发电机气隙磁势、磁导、磁密、定子绕组两条并联支路的感应电势和电路方程,得到定 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的电压差表达式。通过分析正常及故障运行时各参数的变化得到了并联支路电 压差和环流特性,理想电机在正常运行时不存在电压差和环流,而转子绕组短路故障将引起二次谐 波环流,定子绕组短路、定转子气隙静偏心、气隙动偏心故障将引起基波环流。由于不同故障引起 的环流特性存在差别,提出了基于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的发电机故障识别方法,并实测了 SDF-9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正常及故障运行时的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发电机气隙磁势、磁导、磁密、定子绕组两条并联支路的感应电势和电路方程,得到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的电压差表达式。通过分析正常及故障运行时各参数的变化得到了并联支路电压差和环流特性,理想电机在正常运行时不存在电压差和环流,而转子绕组短路故障将引起二次谐波环流,定子绕组短路、定转子气隙静偏心、气隙动偏心故障将引起基波环流。由于不同故障引起的环流特性存在差别,提出了基于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的发电机故障识别方法,并实测了SDF-9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正常及故障运行时的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在2 000 kW高速比直流电机电磁设计中,采用带均压线的单叠异槽式电枢绕组和分块电刷等,来提高电机的换向性能;绕组端部采用下压式无纬带结构,以满足电机的高速运行;电枢铁心采用径向通风,在转轴筋之间焊接倾斜导风板,以提高电枢通风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水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连接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水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通过对支路感应电势不对称度的分析,总结出了绕组连接方案选优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专家解疑     
<正>问1:单叠绕组有什么特点?怎样连接成单叠绕组?答:单叠绕组的特点是:一个线圈的两个边相距近似等于一个极距,两端分别接到相邻的两个换向片上,极对数p1时串联的线圈数较单波绕组少,并联的支路对数等于极对数。  相似文献   

16.
汽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连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连接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支路不对称绕组连接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汽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的连接方法.通过对支路感应电势不对称度的分析,总结出了绕组连接方案选优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机理,依据多回路方法提出了回路选取原则,据此选取各回路及其独立变量,形成了联无穷大电网时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多回路数学模型;用气隙磁导法推导了单个线圈间电感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得到了数学模型中定子绕组各支路自感及其间互感,阻尼绕组各回路自感及其间互感,定子绕组各支路与阻尼绕组各回路间互感,励磁绕组各回路自感及其间互感,定子各支路与励磁各回路间互感,励磁绕组各回路与阻尼绕组各回路间互感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绕组正常时参数对比和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时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了回路选取、数学模型和电感系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因为300Mvar调相机单机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应用常规措施已不能满足其温升要求,故本文对300Mvar调相机进行了多并联支路绕组设计。通过对不同绕组接线下的基波感应电动势不对称度和支路绕组系数的分析计算,在选择各支路基波感应电动势尽可能接近平衡的连接方法下,采用三支路绕组设计可以达到减小支路电流,降低调相机温升,从而大幅提高单机容量的目的。本文为调相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直流电机电枢绕组支路个数多且相互并联的特点,先使用绕组函数法计算电枢绕组各支路自感、互感,然后根据实际连接关系推导出电枢绕组自感及与其他绕组间互感,以此计算ZD 115型脉流直流电机的电感参数,并考虑了漏抗参数的影响。建立了该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其结果表明,绕组函数法与有限元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导变压器几种不同绕组形式的环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绕组各支路或并绕导线间漏电抗小小的不平衡将会引起很大的环流.环流的存在使得磁场分布更不均匀,进而影响交流损耗和临界电流.本文采用磁场计算与电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用有限元法分析磁场并计算反映支路间电磁耦合的电感矩阵的基础上列写电路方程,计算了低压绕组取圆筒式、螺旋式和饼式等三种形式8种情形的环流,并分析了支路电阻对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从减小环流看,圆筒式绕组较螺旋式和饼式绕组更适合具有多根导线并绕的情况;而从减小环流和减少导线焊点考虑,双螺旋式绕组具有优势.同时还证明就环流来说,不能将二次侧圆筒式绕组各层两端短接后用铜线过渡到相邻层来代替绕组轴向并绕导线在层间的换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