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电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又一新的作战领域.为在网电空间占领技术和战略高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网电空间领域的发展与建设,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网电空间的控制.从美国网电空间安全战略、网电空间作战指挥机构和网电空间作战武器装备三个方面阐述了美国网电空间作战现状与发展,对我国网电空间作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前网电空间作战打击目标分类和打击重心分析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与网电空间作战的体系对抗特征相契合的并行目标分类方法,按照目标的系统要素和特征要素分别进行目标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定性阐述了网电空间作战的打击重心分析原则并给出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网电空间战场的基本作战样式和在网电空间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按照依靠网电空间的作战和网电空间内的作战两个基本分类对网电空间战场的基本样式进行了分类探讨并指出了原有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网电空间战场整体致胜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三点尚不成熟的在网电空间战场中谋求主动权的基本考量,以此为网电空间战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网电空间心理战是网电空间信息战和心理战相结合的新型作战样式,为了完成其作战使命,不仅需要作战专业队伍,还需要特定的心理战装备提供相应的作战能力。文中首先介绍了网电空间心理战概念,分析了其特点以及与电子战、网络战的区别和联系。其次,研究了网电空间心理战对抗模式和武器装备体系。最后给出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关键装备建议,这些装备能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等新型媒介影响敌对方认知、情感和意志,在心理战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网电空间作战的体系和逻辑对抗特征基础上,采用形式化的集合嵌套实现了战术单元和战术动作的层级组织定义,并用每层嵌套集合中新增的逻辑集合L表示只在这一层级才突现或使用的逻辑关系,为复杂系统环境下描述网电战术动作效果的层级突现特征和逻辑对抗本质提供了可行办法,随后说明了采用该形式化定义的目的;在这一战斗力描述基础上,分理想和实际两种情况,分析了指挥活动和控制活动的粒度和末端,为网电空间作战指控效果的度量和表达、以及阐述网电空间作战的效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网电空间作战控制实体行为的核心目的出发,将网电空间作战的阶段发展重心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围绕芯片的逻辑域对抗阶段、可伸缩的控域作战阶段和围绕战争主体的智力认知对抗阶段,分别就各阶段的作战运用展开论述,力求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霍元杰 《电讯技术》2013,53(9):1243-1246
针对美军网电空间战略构想中提出的作战空间和作战模式的变化,提出了发展数据链对抗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美军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数据链对抗系统的组成,探讨了数据链对抗的发展趋势和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相关研究对提升部队未来对抗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对台作战中,为了取得战场的制信息权,网电一体战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了台军网电一体战的作战思想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台军的网电一体战实力情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在网电一体战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分析结果对于我军网电一体战装备的建设将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无人集群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对无人集群的定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无人集群作战理论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其在网电空间作战中的优势,总结了作战实验与实践开展的情况。对无人集群作战的建模仿真框架、指控架构、任务规划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体系对抗层次,分析了无人集群作战建模与仿真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胡建平  杨峻巍 《电讯技术》2014,54(3):251-258
随着弹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弹群组网作战系统作为未来作战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简要概述了国外弹群组网作战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弹群组网作战能力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面、多子网、同构与异构并存、有中心与无中心网络的弹群组网混合体系架构,并对其功能及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弹群组网作战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子战与网络战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电子战、网络战在信息战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了电子战、网络战在信息战中相关性、独立性,阐述网络战与电子战的有机结合即“网电一体战”将成为信息作战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无线传感网中应用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处理,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掌握敌人的准确信息,增加作战的有利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无线传感网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搜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在无线传感网中应用数据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战争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点,是军事领域发展的大趋势,更是现代战争军事理论发展的必然,是战争历史上的深刻变革。现代战争需要各军兵种、各作战部队、各种战斗和战斗支援力量,军地一体协调一致,形成整体。这使得以往战争中主要是注重在同一作战地域内进行协同的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在同一时间范围内,使不同作战地域上的作战行动在整体作战空间紧密结合,交战各方空间信息系统之间的体系对抗贯穿了作战全过程。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空间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组成,掌握系统的空间信息对抗能力,提出空间信息对抗的可能方式,才能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满足现代军事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电磁频谱是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的第六维作战空间,并贯穿于其他五维空间的作战中。为有效应对电磁频谱空间的挑战和威胁,美国国防部提出了电磁频谱作战概念,对未来作战样式乃至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电磁频谱应用角度出发,系统性介绍了美国国防部对电磁频谱的应用现状和代表性工作。首先,系统性梳理了电磁频谱的传统军事应用,如无线通信、雷达、信号情报、红外传感器、电子战、导航战;其次,重点介绍了电磁频谱的新兴军事应用,如5G通信、人工智能应用、激光通信、定向能武器、反无人机系统以及新兴概念;最后,总结了美国国防部制定的电磁频谱战略和政策,结合国内电磁频谱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加强我国电磁频谱作战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新军事变革中战场较量方式、作战目标等的变化,论述了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和对作为信息化战场的技术基础的网电一体化要求.分析了它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功能、系统通用化软件的开发等问题,提出了调动整体国家实力调整国防工业来应对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研究针对赛博空间对抗威胁环境下C4ISR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了一种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建模方法.首先,从C4ISR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战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传感器和作战应用系统中存在的脆弱性和面临的赛博空间安全威胁.其次,首次提出了系统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的概念内涵,从作战应用系统通信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基于Winsock2SPI架构的效应产生机制,并建立了作战业务信息失真效应的数学表征模型.最后,在仿真实验环境下,以某防空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为实验对象,利用研制开发的恶意代码工具,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下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间作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论述了实现空间作战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作战仿真体系结构,空间目标轨道计算、地球和卫星的绘制以及动画的实现技术等.根据庞大的空间目标轨道计算会直接影响仿真速度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轨道快速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缩短轨道计算时间.利用OpenGL和Visual C 的编程技术实现了一个对卫星轨道的计算、显示和动态控制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继发布《2010四年防务报告》和《2010核态势评估报告》之后,美国防部将于2010年9月发布最新的《空间态势评估报告》。据称,在副部长林恩将向国会提交的《空间态势评估报告》中,作战响应性空间(ORS)概念将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作战响应性空间概念的核心是开发“响应性不断增强的体系结构”,以实现对空间系统的快速部署,为作战人员提供支持。林恩称:“作战响应性空间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太空面临的威胁。通过建设基于小卫星的系统,并利用模块化元件,作战响应性空间将为我们提供能够快速增强空间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工程》2018,(5):367-371
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作战空间之后的新作战领域,其能力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热点之一。美军深刻认识到了其网络战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出台了基础网络战系统研究计划——X计划,研究网络战系统顶层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以期建立美军网络战系统的主要框架,形成一个面向整个网络作战空间的完整作战系统体系。分析了美军网络战系统建设的不足,介绍了X计划概况和关键技术研究领域,归纳总结了美军网络战系统的建设思路,为研究人员研究网络战系统和关键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亮 《通信技术》2014,(5):469-473
美国战术星项目是美国国防部作战响应空间试验计划的主要技术验证项目。作为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卫星,TacSat-4卫星为实现作战响应空间提供了“动中通”通信、数据暗渡和蓝军跟踪等相关先进能力,从而提高了作战响应空间系统的通信与覆盖能力、改进了卫星通信需求的能力和体系结构,并且为未来作战响应空间项目的采办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美国的战术星项目还需要面对军事效果评估和商业策略的挑战。然而,美国战术星的先进技术及军事效果评估结论也为我国未来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以及卫星通信系统对抗装备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