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西龙门山油气保存条件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内外推覆带油气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构造形变、盖层及油水与油气保存关系等方面,对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油气保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在区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江油—都江堰断裂以东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建立了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形变保存模式,以及适应本区特征的评价技术方法和指标。据此预测石板滩背斜、鸭子河背斜为龙门山前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束鹿凹陷西斜坡潜山油藏特征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的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束鹿凹陷西斜坡主要发育块状残丘潜山、断块潜山和地层楔状体潜山;盖层的有效性是块状残丘潜山成藏主控因素,侧向封挡条件是断块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底板层的有效性是地层楔状体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山坡断棱块状油藏、山坡断棱层状油藏、山坡断沟侵蚀型油藏、山坡楔状体层状油藏、高位风化体块状残丘油藏等五种成藏模式。该研究有效地指导了束鹿西斜坡潜山目标的落实与钻探部署,实现了潜山领域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隐蔽型潜山油气藏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方向.以成藏理论新认识为指导,以先进适用勘探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新思路.提出了以“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为核心的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全凹陷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重建凹陷构造、沉积和储层等地质模型、油气资源分布量化表征重描、多领域油气成藏模式创建、多领域目标整体预探以及上产增储一体化实施等.该方法的提出,对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勘探,实现油气勘探持续规模增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富油气凹陷的二次勘探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二次勘探"是针对富油气凹陷提出的一种新的勘探思路和方法,其实质是对富油气凹陷待发现资源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核心是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富油气凹陷丰富的待发现油气资源,不同区带、领域间油气勘探的不均衡性奠定了实施"二次勘探"的基础;油气成藏理论与认识的发展为"二次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高精度三维地震重新采集与连片处理等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二次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单一奥陶系潜山向寻找多层系潜山油气藏勘探的转变。以埋藏浅、近油源、具多层系含油潜力的港北潜山为例,通过对潜山内幕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攻关和构造精细解释,从潜山构造形态、源岩系统、储集层特征、疏导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入手解剖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构思"多类型"储集层,构建"多层系"成藏新模式,指导潜山勘探。结果表明: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是潜山勘探突破的基础和前提,多期构造强改造、多类型储集层发育以及源岩供给充足是多层系潜山高产富集的主控因素。港北潜山多套含油层系均获发现,拓展了油气勘探层系和领域,展现了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多层系潜山良好的勘探前景,为大港油田增储上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东部同类型油田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宇晶 《石化技术》2022,(4):228-229
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MT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明确该区下步勘探潜力与方向,在已发现储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接替领域。通过开展系统的断裂与沉积体系研究、测井评价、储层预测方法探索与实践等工作,结合该区烃源岩、储集条件、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研究,优选出下步有利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对其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对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以明确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未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波拿巴盆地油气在平面上呈不均衡分布,东部以大、中型气田为主,西部以中、小型油田为主;主力烃源岩的生烃母质类型、成熟度及保存条件控制了油气资源类型;西部构造遭受后期破坏、调整导致其油藏规模偏小,东部构造后期活动加剧造成其气藏规模较大;保存条件是武尔坎次盆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储层质量是卡德尔地堑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圈闭条件是盆地东部斜坡区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盆地内发育的中、小型构造圈闭,与断层相关的圈闭,岩性圈闭及与(膏)盐岩相关的圈闭均为未来勘探的有利目标,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无井钻遇成熟烃源岩,因此烃源岩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该难点制约了褶皱过渡带断裂体系和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等问题,笔者基于大量一手的钻井、油田和地震资料,运用区域构造和沉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油比反推法预测烃源岩发育位置的手段,得出油气平面上均富集在构造发育部位、垂向上主要富集在浅层层序、构造是成藏主控因素等结论,并建立了“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泥拱+正断层”成藏、“泥拱+逆冲+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下盘成藏、“逆冲”逆冲上盘成藏5种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泥拱相关构造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到圈闭成藏"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准则,结合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运聚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深入剖析,对三大盆地主要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了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之子系统基本特征,深入剖析了油气运聚规律与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今后油气有利勘探方向及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无井钻遇成熟烃源岩,因此烃源岩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该难点制约了褶皱过渡带断裂体系和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等问题,笔者基于大量一手的钻井、油田和地震资料,运用区域构造和沉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气油比反推法预测烃源岩发育位置的手段,得出油气平面上均富集在构造发育部位、垂向上主要富集在浅层层序、构造是成藏主控因素等结论,并建立了“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泥拱+正断层”成藏、“泥拱+逆冲+正断层”逆冲上盘成藏、“逆冲+泥拱+正断层”逆冲下盘成藏、“逆冲”逆冲上盘成藏5种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泥拱相关构造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红山嘴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在该区三叠系地层中已发现多个油藏,但是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油气成藏的因素较多.在对红山嘴地区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断裂时油气运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沉积岩相控制着油气藏的规模和分布.通过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地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自赵古1井成功钻探以来,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南部潜山成为辽河油田的一个新的储量增长点,研究其油气成藏及主控因素对于加快油气勘探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的复杂情况,从构造、储层分析入手,开展了潜山构造形态、内幕结构、输导体系、油气保存条件等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源边型潜山断裂控藏的新认识,建立了源边型潜山立体成藏的新模式,并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前陆盆地掩伏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针对掩伏带构造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构造解析、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构造演化、成藏期次分析手段,明确了西北缘掩伏带构造及演化特征、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西北缘构造具有东西分带、上下分层的特点,掩伏带地层分布与后期逆冲推覆构造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构造型掩伏带的源-储-盖层分布对于形成高效疏导体系和大规模地层油气藏十分有利。该研究推动了风险探井的部署实施,为该地区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基底结构复杂,潜山形成机制多样,潜山的分布预测、储集性能评价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是进一步评价潜山勘探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钻井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了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潜山的形成主要与控盆断裂、褶皱构造、反转构造的发育相关;基岩储层普遍低孔低渗,构造裂缝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总体上越靠近断裂带,裂缝越发育;潜山能否富集成藏取决于基底与烃源的接触方式、裂缝的方向及开启性与烃类运移方式是否一致;桑北、桑南基底潜山直接与烃源岩接触,供烃有利,有利于形成基底油气藏;中央构造带、七棵树和秦家屯等地区基底潜山幅度低,距离大断裂位置相对较远,基底主要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烃源岩呈间接接触,对基岩油气成藏相对有利;通过该研究在梨树断陷识别出20多个潜山圈闭,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西部桑树台潜山带和中央构造潜山带为下步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基岩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孟涛 《特种油气藏》2015,22(1):66-69,153-154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出义和庄潜山带和孤岛潜山带为济阳坳陷太古界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其中义和庄潜山带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于寻找内部储层,孤岛潜山带则应确定输导砂体和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17.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经过20多年的油气勘探,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该凹陷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影响油气成藏因素较多,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烃源灶控制着油气藏规模、数量与分布;沉积岩相控制着油气富集和分布;区域盖层越厚,其下储集层富集油气概率越大;断裂作用对圈闭含油气性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通过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贝中次洼及乌东斜坡带是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复杂油气成藏分子地球化学示踪技术获重要突破。该突破解决了中国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和非常规等主要油气勘探领域油气性质预测及富集分布规律认识的难题,为准确定量评价多源生烃成藏潜力、动态示踪油气"生、运、聚"及成藏次生变化过程和有效预测主要勘探层系及其烃类流体性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黄骅坳陷主要勘探领域之一,也是较为独特、成因复杂的勘探对象.以千米桥、港西、孔西及乌马营等潜山为例,在应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潜山成藏理论,研究了黄骅坳陷奥陶系潜山的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储层特征、烃源岩的形成演化以及时空配置关系,在"新生古储"和"古生古储"2类成藏分类的前提下,结合潜山的发育部位、构造样式、供储方式和成藏作用等因素,建立并完善了该区反转逆冲断块"新生古储"、盆内高位断块"新生古储"、盆缘高位残丘山、反转逆冲断块"古生古储"及深埋逆冲断块"古生古储"5种潜山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油气成藏模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式、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对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明化镇组油气成藏组合的特点、分布层系及其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不同构造带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黄河口凹陷4种油气成藏模式:陡坡带"中转站式"成藏模式;中央隆起带"网毯式"成藏模式;缓坡带"复合式"成藏模式;凸起带"阶梯式"成藏模式。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模式差异性决定了油气富集层位,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