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江北西段是西南三江成矿带的北段西延部分,已发现的矿床(点)明显受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及沿构造带分布的中酸性侵入岩体控制,成矿环境为典型的岩浆-构造活动环境。本文通过对楚多曲矿床在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基础上,新识别并确认了研究区近东西向断裂的控矿事实,改变了勘查工作只针对近南北向控矿断裂的现状;另外新发现了沿近南北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复合部位侵入的二长斑岩体,针对其斑岩型矿化蚀变特征,初步探讨了斑岩型成矿可能;指出了研究区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水地沟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属于北秦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银、铜、铅锌、钼、锑成矿带的中段。在详实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与构造、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展开研究,分析矿床主控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和矿体严格受朱夏深大断裂和瓦穴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尤其是受北东、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3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脉形态、产状与其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相似;水地沟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中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的秦岭群、二郎坪群和燕山期二郎坪岩体;成矿事件多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3.
新疆神泉—卡拉一带位于那拉提—红柳河板块缝合带以北,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中。该地区于华力西期经历了强烈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近东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中酸性岩浆活动广泛,为该区斑岩型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及赋矿环境。在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矿化蚀变特征,矿石共生组合,矿物赋存形态对研究区钼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其与典型斑岩型钼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及矿石特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BOUKHDEMA、KEF SEMMAH、AIN SEDJERA矿床隶属Guergour成矿带,BOUKHDEMA矿床成矿要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侏罗系白云岩,二是断裂构造;KEF SEMMAH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区西部近南北向大断裂及其分支断裂密切相关,矿体沿断裂分布;AIN SEDJERA矿床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东背斜的顶端及附近两翼。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因素,主要以构造控矿的思路开展找矿工作,并对找矿远景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友能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从江友能铅锌矿是断控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发育北西向和近南北向2组断裂,北西向压扭性党扭断层是控矿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矿体呈囊状、透镜状主要赋存于甲路组、乌叶组地层中.本文从矿石特征及控矿断裂特征2方面讨论成矿特征.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该矿床分为4个成矿阶段,第Ⅱ,Ⅲ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研究发现断层泥厚度-矿体厚度-品位三者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矿体具有膨大狭缩特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正蓝旗民乐北山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与华北地台(Ⅰ)内蒙台隆(Ⅰ2)接触带南侧内蒙台隆(Ⅰ2)地块上,处于区域铜铅锌多金属矿、萤石矿等热液矿床成矿有利地带。为扩大控制的萤石资源储量规模,提高矿床资源储量级别,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从民乐北山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国内已有萤石矿资料,分析内蒙古正蓝旗民乐北山地区萤石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指出矿区内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带是民乐北山萤石成矿的控矿构造和容矿空间,深部富含CaF2的热液沿断裂破碎带上移,并最终富集成矿,该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同时也指出在矿区断裂构造带南北两侧外围是寻找萤石矿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7.
西藏帮浦铜钼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带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根据野外调查以及室内分析工作总结,从矿区相关地层、岩浆岩、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等方面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西藏帮浦矿床属斑岩型—矽卡岩型复合矿床,由斑岩体内接触带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化体和接触带外侧灰岩地层中脉状铜铅锌矿化体构成。中二叠统洛巴堆组地层(P1l)是矿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F1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在中新世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帮浦一带大量的二长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侵入及后期构造作用和岩浆期后含矿热液作用是成矿关键。  相似文献   

8.
石龙沟重晶石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和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过渡地带内。重晶石矿体呈陡倾斜脉状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的断裂破碎带中,其形态受断裂构造带控制,成矿断裂主要为近南北向,为区内重晶石矿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在断裂破碎带膨胀部位,普遍有重晶石、石英脉充填,形成重晶石工业矿体,矿石类型可分为重晶石型、石英—重晶石型。本文以石龙沟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石龙沟重晶石的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总结了本区重晶石矿的找矿标志,认为石龙沟重晶石矿床主要受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三位一体”因素控矿,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罗卜岭铜(钼)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控矿花岗闪长斑岩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有关,其围岩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铜(钼)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花岗闪长斑岩体控制,产于斑岩体前峰(内外接触带),属中高温斑岩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羊拉铜矿床为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最为典型的铜矿床,其矿体明显受构造控制,研究深部中段的构造特征、总结构造控矿规律成为找矿预测的有效手段。以羊拉矿床的3 175m中段为研究对象,对其构造(断层、节理)进行了详细调查、描述。结果表明:羊拉矿床经历了近南北向构造带→早北东向构造带→晚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的四期构造运动,分别对应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而成矿构造为印支期早北东向构造带。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构造控岩控矿规律,提出了三个找矿预测靶区:28#勘探线北西侧、10#勘探线西侧、11#勘探线西侧。  相似文献   

11.
边宇  杨永鹏  李萌  贺鑫  唐浩  孙昂  鞠星 《中国矿业》2021,30(S2):153-157
随着勘探和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深化,当前地热资源产业体系已经显现雏形,地热资源的应用逐渐广泛化。地热异常区的识别是确定地热资源靶区,进而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大尺度地识别地表温度异常区。该方法不仅受地面条件限制小,且信息量大、检测精度高,对探寻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圈定地表温度异常靶区的定位技术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家庄金矿体赋存于秦岭群石槽沟岩组的蚀变白云石英片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Au元素呈正常背景极强分异分布,Ag、As、Hg、Cr呈强分异分布。△T平面等值线特征表现出北西向的串珠状正磁异常,形成了北西向的带状异常。从叶家庄金矿体赋存的特征进行了论述,通过地质、物化探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得出本区金矿体是一条低温热液蚀变型半隐伏矿体。叶家庄金矿体的发现,为峡河群地层金的找矿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某公司澳斯麦特炉渣中的铜主要为硫化铜,其次为少量的金属铜,还有微量的氧化铜、易溶铜盐和其它铜。铜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不均匀,呈粒状、浸染状、星点状分布。通过缓冷工艺、磨矿和浮选药剂等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两段磨矿分级后进行铜浮选的原则流程,并在原诺兰达炉渣磨浮生产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澳斯麦特炉渣选铜多年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当原渣品位1.152%时,获得的精矿品位19.31%,尾矿品位0.243%,选铜回收率79.91%,生产实践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罗小兵  张兴勋  王滔  张日富 《矿冶》2017,26(4):81-83
研究硫化法新工艺从紫金山含铜酸性废水中回收铜工业化运行。经过研究硫化钠与硐坑水接触反应15 min反应完全,ORP控制在150~180 mV,硐坑水中铜金属回收率大于95%,回收金属经济效益最佳,同时处理后的溶液达到国家Ⅰ类水排放标准。该法有利于降低废水治理成本,提高铜资源综合利用率,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00-2010年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连续赶超西方强国,从经济总量世界第六跃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中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在全球化浪潮中,“十二五”期间,中国矿产资源不但要立足国内市场,而且要紧盯,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矿产资源。然而在矿产资源有限性背景下,矿产资源逐渐演化成为各国的战略性产业,矿产资源的充足率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川西伟晶岩型锂辉石矿中锂辉石普遍结晶较大、易于解离且在碎磨过程中容易细化,而入选锂辉石矿样的粒度对浮选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选择性磨矿—强化浮选的工艺来加强对锂辉石的回收。试验确立了最佳的磨矿条件:钢球球径配比制度为35 mm∶30 mm∶25 mm∶15 mm=2∶5∶3∶7,钢球充填率为30%,磨矿时间为8 min,磨矿浓度为65%。在这一最佳的磨矿条件下可以生产最大量的有利于锂辉石浮选分离的中粒级-74+38μm产品。磨浮选工艺闭路试验可获得Li2O品位5.81%、回收率79.52%的锂精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氰化法提金中存在的氰化物污染问题,在不改变原有氰化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基础上,用碱性环保提金药剂替换氰化钠,考察了H2O2用量、药剂用量、矿浆浓度、浸出时间、保护碱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药剂在常温空气搅拌下即可浸金,当其用量为30 kg/t、矿浆浓度40%、p H值12、浸出时间48 h时,金浸出率达99.41%,浸金效果和氰化法相当。经贫液调浆优化,药剂消耗降至13 kg/t。另外,指出了环保药剂应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为其工业化推广应用奠定一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萃取-电沉积处理含铜氰化废水回收铜和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季铵盐N263为萃取剂,采用萃取—电沉积工艺对铜氰废液中的铜和氰化物进行回收。结果表明,N263对含氰溶液中的铜氰配合离子有良好的萃取能力,在高碱性条件下其对铜的单级萃取率仍超过90%;饱和负载有机相经反萃可为后续电沉积提供高浓度含铜溶液;提高电沉积温度有利于铜的回收与氰化物的保护;处理后尾液可直接用于氰化浸出。通过萃取—电沉积工艺实现了废水中铜和氰化物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鑫  宁平  唐晓龙  易红宏  周连碧  李凯 《矿冶》2014,23(4):92-96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采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污染最小的元素为铜、汞和铅,污染最严重的元素为铬,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属于清洁。但是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对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汞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采取监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相,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为陶瓷相的新型低成本金属陶瓷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投料成分的精准设计,采用真空冶金+堕气雾化的冶金方法直接制备了(Cr,Fe)7C3/Fe3Al新型复合粉末,获得碳化物原位自生于Fe3Al基相且呈弥散分布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原料;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Cr,Fe)7C3/Fe3Al涂层,并通过销-盘往复干摩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具有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弥散强化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在室温及400℃下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Fe)7C3/Fe3Al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60.51Mpa,涂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衰减较慢,且在室温和400℃相应实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7722和0.5634,均明显低于RuT350铸铁基体摩擦系数,400℃下其摩擦副的总磨损量仅为RuT350基体摩擦副总磨损量的50.4%,耐磨性优于Fe3Al涂层和NiCr-Mo-Cr3C2涂层。(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中高温耐磨性主要源于金属间化合物Fe3Al粘结相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具有异于普通合金的R现象,促使(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并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Cr,Fe)7C3晶粒,不易造成陶瓷颗粒从金属相中脱落在磨损表面形成第三粒的协同机制。研制的(Cr,Fe)7C3/Fe3Al涂层新材料在400℃左右的中低温下具有优异的耐摩擦磨损性能,且原材料成本低,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