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摘     
细鳞片中碳石墨的浮选提纯试验对品位 81 %、含有半石墨的难选细鳞片石墨提纯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在一次磨矿、两次精选的工艺流程条件下 ,磨矿时间1 0min ,水玻璃用量 1 0 0mg/L ,2 #油用量 9 2mg/L ,煤油用量1 3 8mg/L ,最终获得精矿品位为 95 1 5%和 90 %的两个石墨产品 ,选矿回收率达 92 84 %。隐晶质石墨的高温碱煅烧法提纯工艺研究用高温碱煅烧法 (高温 化学法 )提纯隐晶质石墨 ,可使石墨精矿含碳量达到 96%以上 ,其技术工艺要点是 :用碱量为 1 6 7%~ 2 5% ;碱煅烧温度可在 60 0~ 90 0℃之间 ,最佳为 850℃ ;酸洗时…  相似文献   

2.
肖骁  龙渊  刘瑜  张国旺  石立  赵湘 《矿冶工程》2021,41(6):145-149
以固定碳含量92.49%的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采用改进碱酸法(增加了碱洗工序)纯化制备高纯石墨。分析了Si、Al、Fe等主要杂质元素的存在形态,考察了烧碱用量、焙烧温度/时间、水浸液固比/温度/时间以及酸浸硫酸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了Si、Al、Fe等杂质在纯化过程中的行为走向。结果表明,石墨浮选精矿中的杂质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等,采用改进碱酸法可以获得高纯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可达到99.95%; 采用硫酸浸出可以很好地脱除Si、Al等杂质,而对Fe、Ca等金属离子杂质脱除效果不理想。纯化过程对石墨晶体结构和片状微观形貌均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黑龙江某地细鳞片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进行碱酸法提纯试验,探讨了碱酸法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在NaOH用量3.0 g(碱固比0.6:1)、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40 min、浸出水用量50 mL、酸浸HCl浓度1.0 mol/L、用量40 mL、酸浸时间40 min的条件下,通过碱熔焙烧-水浸出-酸浸的工艺可将石墨固定碳含量由95.89%提升至99.94%。随着反应的进行以及物相的变化,杂质最终演变成可溶性物质,以洗涤的方式被去除;水浸出过程中保持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硅酸钠的溶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江西宜黄石墨矿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方法,用熔碱法进行提纯,可得到品位为93.92%以上的石墨.得出最佳提纯方案为NaOH石墨为10.6,碱熔温度为500℃,碱熔时间为60min,HCl加入量(对石墨)为40%,酸浸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目前隐晶质石墨高温提纯或化学提纯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加快隐晶质石墨的开发利用,本文使用新的方法对隐晶质石墨进行提纯。试验选用黑龙江鸡西生产的隐晶质石墨浮选精矿为原料,采用先对隐晶质石墨单独焙烧活化再分别进行碱浸、酸浸的方法进行提纯试验研究。本文在保持酸浸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焙烧工序和碱浸工序中各因素对隐晶质石墨提纯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焙烧条件和最佳碱浸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使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由原来的84.173%提高至93.852%。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隐晶质石墨经单独焙烧后,可提高杂质与碱、酸反应的活性,提高杂质的脱除率,提纯效果优于相同条件下未经焙烧的隐晶质石墨样品。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某低品位微细粒石墨矿原矿固定碳含量(质量分数)为6.01%,石墨嵌布粒度0.002~0.020 mm占85%。采用浮选和混酸法联合工艺进行提纯。粗选磨矿细度-0.045 mm质量分数为89%,复合改性柴油用量为280 g/t,2#油(松醇油)用量为150 g/t;粗精矿采用一磨两选工艺进行四段再磨八次精选,低品位中矿集中再磨再选,获得浮选精矿固定碳含量为94.94%,固定碳回收率为90.22%。浮选精矿混酸法提纯工艺为:一段提纯浆料质量分数40%,HF用量20%,HCl用量2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 h;二段提纯浆料质量分数40%,HCl用量40%,HNO3用量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 h。最终获得高纯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为99.95%。  相似文献   

7.
福建某隐晶质石墨原矿嵌布粒度较细,固定碳含量80.71%,Al_2O_3和SiO_2含量分别为2.72%、5.00%。为实现该石墨的提纯,分别采用碱焙烧法和酸碱法进行提纯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碱焙烧法,酸碱法提纯效果较好,提纯精矿固定碳含量可提高到90.88%,纯度较高,可进行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8.
碱酸法是石墨提纯的主要方法,应用很广泛,但是提纯效果并不理想,其制备的石墨产品固定碳含量通常无法达到99.9%。通过对工艺流程中各阶段的石墨样品及洗涤过滤液进行分析检测,得出了提纯效果的制约因素。经过水浸洗涤处理,含Si杂质没有被完全去除,酸浸时又容易形成很难除去的硅胶,造成Si无法根除,限制了石墨纯度的提高,此外试验原料灰分含量较高也会对提纯效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碱煅烧法提纯石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对攀西地区片麻岩型鳞片石墨进行碱煅烧法提纯的研究。探讨了碱煅烧法提纯过程中包括NaOH药剂用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浸时间等的影响。经过碱煅烧法提纯,品位从原来的80.21%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大田细鳞片石墨的提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大田县产细鳞片石墨(含碳量为90.94%)为原料,采用碱酸法时其进行提纯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提纯效果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熔过程中焙烧温度600℃,时间90rain,NaOH溶液浓度38%,NaOH/石墨质量比26.8%;酸浸过程中酸浸温度70℃,酸浸时间120min,盐酸浓度10%,HCI/石墨质量比3.84,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石墨固定碳含量达到98.74%.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对石墨的需求,保护我国现有的石墨矿石资源和矿区生态环境,增加社会财富,在对黑龙江萝北某石墨尾矿进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浮选工艺进行了石墨再回收试验。结果表明:①该石墨尾矿-0.074 mm占89.48%,固定碳含量为4.98%,石墨单体解离度为75.59%,试样中的石墨为无定形石墨,多以鳞片状或平行状石墨集合体及粒状单体形式存在,具有强非均质性,石墨主要与云母和石英连生。②采用1粗1精—4阶段磨矿5阶段精选—高品位中矿直接返回—低品位中矿1次扫精选后返回流程处理该石墨尾矿,最终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85.65%、回收率为66.22%的石墨精矿,该精矿固定碳含量达到GB3519—83规定的耐火级石墨材料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石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所必须的基础矿物原料,也是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既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资源生产消费大国,但却不是石墨资源强国。为使我国走向石墨资源强国,我们应该对石墨资源供需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文从资源入手,主要对天然石墨的供需形势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石墨资源角度来看,全球石墨资源储量丰富,中国石墨资源位居全球第三;从供需情况来看,全球石墨生产集中,消费分散;未来石墨消费结构将从传统领域转向新兴领域,在传统领域,石墨需求量将呈现稳定状态,在新兴领域,石墨需求量将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石墨由于其在钢铁、航空航天、新能源、医学、信息技术等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产业的广泛应用,被各国政府所重视。通过梳理分析相关的政策,认为资源勘查方面,国内现在施行的勘查政策发现了大量的石墨资源,但同时,石墨资源的大量发现造成石墨供大于求和石墨价格的下降;资源开采方面,石墨资源整合等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石墨产业的优胜劣汰;材料加工、应用产品制造方面,《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促进了石墨相关技术的发展。最后,提出了不再鼓励石墨勘查,落实石墨最低开采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下游企业进行上下游一体化开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石墨资源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了实现石墨资源的高效、低耗开发利用,归纳总结了大鳞片石墨、细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磨浮工艺流程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包括抑制剂、pH值调整剂和分散与絮凝剂)等三大类浮选药剂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石墨浮选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石墨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截止2015年,全球探明天然石墨储量约2.3亿吨,中国占全球储量的24%,中国石墨矿石以鳞片状晶质类型为主,次为隐晶质类型。我国石墨产品产量约100~120万吨,出口量约占石墨产量的20%,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60%,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产国、出口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初级原料为主,进口产品以高档石墨制品为主。最新勘查表明,我国查明晶质石墨矿物量2.6亿吨,优质石墨资源潜力巨大,但我国并不是石墨强国,资源应有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鉴于此,笔者提出四点建议:1.转变勘查方向,摸清优质大鳞片石墨资源家底。2.加强对石墨企业整合,培养优质产业集团。3.加强市场研究和定位,尽快实现产业现代化。4.成立产业联盟,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墨资源是我国战略性矿产,是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必须的矿物原料。我国在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中构建了完善的石墨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分区体系,石墨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分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湖北、山东等省(区)。下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中,石墨资源勘查规划布局需与成矿区带分布等地质基础结合,石墨开采规划布局需要强化优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粒度小于0.2 mm的中细粒天然石墨浮选精矿产品,直接应用的范围有限,价值低。但该粒级石墨可深加工成高纯球形石墨,将具有独特的物化性质及粒度特性,可作为电池材料、污水净化材料,其价值显著提高,而石墨球形化是生产高纯球形石墨的关键技术。对我国东北某地中细粒石墨浮选精矿进行了球形化试验研究,采用系列微粉气流磨进行了粗磨、细磨、整形条件试验,获得了适宜的加工参数,经5次粗磨8次细磨16次整形生产试验可获得产率52.73%、D50=15.99 μm、振实密度为1.06 g/cm3的高品质石墨球形化产品,该产品符合GBT-24533-2009中Ⅱ级改性天然石墨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粒度及振实密度等要求。该工艺为类似石墨资源球形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墨是一种战略新兴矿产,是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石墨资源储量及其在全球中的地位,并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石墨贸易格局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石墨资源丰富,资源地位突出;第二,石墨国际贸易呈现"需求方相对分散,供应方高度集中"的特征,以日本、德国、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为进口国,中国为唯一出口大国;第三,中国石墨贸易"高进低出"现象明显,石墨产品附加值低,石墨工业发展较为落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通过国家提高行业标准、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提升我国石墨工业发展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铜镀覆石墨粉末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耐磨擦特性,金属和石墨的复合,是石墨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在石墨镀铜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和混合体系的研究,本文作者认为,表面活性剂是通过其润湿和分散作用,从而达到活化石墨表面和分散石墨粉末的目的。同时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具有明显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更有效地提高石墨粉末表面的镀铜效果,使石墨粉末以分散的颗粒形式存在,其表面完全为铜所包覆。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石墨矿尾矿石墨含量为1.02%,石墨呈鳞片状分布,片层之间分层明显,石墨单体解离度为87%以上。为给该石墨尾矿的回收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以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水玻璃为精选抑制剂,经1粗6精浮选,精选1~3尾矿扫精选,扫精选精矿与精选4~6尾矿合并返回精选2的闭路试验,获得了石墨含量为81.45%、回收率为72.49%的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