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乡村文旅的深度融合,传统村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乡村非遗文化传习馆对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但目前的乡村非遗传习馆大多存在展示模式单一、场景体验感不足、活态化传承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文化遗产的传播力与活力。以永州市江永县兰溪村勾蓝瑶寨女性技艺传习馆为研究对象,依托空间叙事理论,通过历史发展的潜在逻辑营造空间氛围,强调空间精神的传达,增强沉浸感与参与性,使参观者能深度体验女性技艺文化的独特魅力,完成系统性的空间叙事设计,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  相似文献   

2.
匡攀  李川 《湖南包装》2023,(4):94-98
湘潭老城区承载着千年历史文脉,是体现湘潭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文章立足于传统历史文化,研究湘潭老城区线性空间(即街巷)的特点,探究其场所记忆与文化认同,将湘潭老城区线性空间按方位分为纵向线性空间和横向线性空间两类。通过对线性空间尺度测量,分析各街巷的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值,基于场所精神所具有的方向感与认同感,探究湘潭老城区传统线性空间中的场所精神,分析“湘潭十八总码头文化”在强化老城区地域特色、赋予线性空间人文气息与精神内涵方面的作用。湘潭老城区传统线性空间展现了城市发展历程与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源于人们对湘潭的历史文化产生的情感,能够激发人们对老城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其成为一个富有意义和情感链接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以活化村落公共空间和传承特色地域文化为研究方向,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方法,选取婺源县思溪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揭示了思溪延村公共空间的现存状态。研究发现,文旅融合背景下思溪延村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村落的发展需求,村落内各类型公共空间正面临着功能退化的困境。鉴于此,以文旅融合为指引,提出思溪延村社会性活动公共空间、自发性活动公共空间和必要性活动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从而焕发村落内在活力,实现思溪延村公共空间保护有力、传承有序和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灵毅  谭逸夫 《湖南包装》2023,(5):64-66+71
相较于城市公共艺术的高速发展,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一直较为缓慢。文章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分析了当下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其为导向,通过个案实践研究,探索艺术介入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的乡村公共空间的方式方法,营造一个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乡村文化艺术空间。并通过个案总结经验,从环境资源、本土文化、乡风民俗中提炼地域文化特色,以艺术手段进行凸显,形成策略与路径,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莹 《绿色包装》2023,(12):191-194
近年来,乡村文创产品逐渐兴起,成为乡村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类型的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应体现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点,因此在进行乡村文创产品设计时,需要结合地方文化进行差异化的设计。本文通过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创产品“在地化”设计元素、创新乡村文创产品“在地化”的设计方法和形式、壮大乡村文创产品“在地化”设计者队伍的三种策略,用地方设计连接传统与当下,以期提高乡村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快速的城市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在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居住街巷空间出现在了城市的中心部位,城市中的传统居住街巷空间是城市的历史沉积,也是城市的另一种名片,如何保护与更新这种城市历史内核的载体,成了当今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光 《包装工程》2021,42(24):355-361
目的 对现代朝鲜族餐饮空间中朝鲜族传统家具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得出朝鲜族传统家具在现代公共空间的应用。方法 以餐饮空间中朝鲜族传统家具风格的发展及嬗变为切入点,分析朝鲜族家具与明代家具在设计风格、种类、取材与装饰工艺上的差异原因;再以朝鲜族文化视域为视角,探索朝鲜族传统家具风格演变、设计、应用。结论 揭示朝鲜族独特民族餐饮文化下的“现代功能”。今天的朝鲜民族餐饮空间依然充斥了整个朝鲜族文化空间,从餐饮空间中家具文化寓意来探讨朝鲜族传统的家具运用空间中文化传承基因的隐喻以及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以新的文化空间(“餐饮空间”)传承下来,这无疑是研究朝鲜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代中期以前,拉萨古城八廓街街巷格局和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之后,大昭寺广场的建设导致八廓西街被拆除,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环绕大昭寺的"回"形街巷格局被改变,八廓北街、八廓东街和八廓南街的一些古建筑被新建的藏式风格建筑所取代,街巷立面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文章通过解析1980年代以来的八廓街物质空间、人文空间和建立保护与发展的系统观三个方面,试图寻求八廓街科学保护的路径,以期为今后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三文化空间”的公共图书馆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它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学习、交流、创意、展示、娱乐等功能,为读者享受自由,释放自我提供一处轻松、舒适的空间。杭州图书馆以打造“第三文化空间”为目标,从空间、馆藏、技术、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尝试。  相似文献   

10.
大型邮轮是我国一个新兴产业,对邮轮空间中的文化传承提出了时代需求,邮轮中传统空间元素的转化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设计问题。在当前消费文化主导的社会背景下,体验经济受到追捧,传统基因必须与信息技术发展及新材料迭代相结合,空间状态与建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需要对传统空间元素逻辑重新进行编辑。本文在语言学、符号学的语境下,以“表征形式”、“文本结构”、“转化方法”3个层面为切入点;以文本句法逻辑研究传统空间元素的形式、结构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传统空间元素当代转化的可行思路,结合实际案例,总结邮轮内部空间中传统空间元素应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游春图》山水画意境空间的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研究,为目前中国山水画的数字化开发和交互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参考。方法 首先对山水画意境空间的理论进行梳理和研究,论证了山水画中蕴含着“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并将其作为交互维度;其次基于“具身认知”和“意象图式”理论,提出山水画的交互认知层次模型和沉浸式虚拟现实具身交互设计模型;最后将展子虔《游春图》作为研究案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三维意境空间。结论 创新性地将具身理论、虚拟现实和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和探索,将山水画中“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空间理想进行了三维交互式的实现,为同类型的传统山水画与虚拟现实结合及交互设计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贺小叶  韩波 《湖南包装》2020,(1):99-102
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正作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此大环境下,以文创作为手段,融合满足现代人审美诉求的“新匠人”理念,提出“文创+新匠人”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文章通过对此模式的分析和解读,以四川郫都区广福村的三产改造为例,运用“文创+新匠人”模式将新产品、新体验、新吃法融合于一,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生态设计理念与乡旅文创产品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提出了乡旅文创与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合建议,提出了从象征价值、情感价值、功能价值、品质价值、生态价值五个维度进行乡旅文创产品生态设计的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首先给出了有广义度量空间的基本概念,为通常意义下的度量空间、随机度量空间、概率度量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度量空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并在该模型下给出了模糊度量空间的一个新定义,改进了文(4)和文(7)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隋昕  訾鹏 《中国包装》2023,(8):63-66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模式的推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成为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发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区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将区域文化应用于设计的实践探索。文旅产品包装作为特色文化表达的交流媒介,是集文化、市场、消费者为一体的设计艺术,是文化创新传承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通过解读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区域文化的元素组成部分,即:文化中的“色、形、意”,分析区域文化在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价值,探寻将区域文化应用于文旅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为今后包装设计研究拓宽思路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卢建洲  马鹏 《包装工程》2022,43(14):434-444
目的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形象设计,并为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发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以及大力发展和振兴传统文化产业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法。方法 以神垕古镇的视觉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宋代钧瓷色彩入手,使用分光测色计对宋代瓷器色彩进行还原度相对比较高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对宋代钧瓷取样色彩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提炼和总结出宋代钧瓷的色彩规律。结果 针对神垕古镇的地域特点、旅游资源、人文特色等3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以色彩分析结果指导神垕古镇的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结论 以宋代钧瓷色彩为依据开发出神垕古镇的视觉形象设计,可以更深层次挖掘古镇的传统文化属性,带动和促进禹州神垕镇的旅游产业与陶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以生态发展为主要突破口,将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促进乡村整体协调发展。以奔牛老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和生态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奔牛老街生态空间与地域人文的内在联系。同时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原则出发,以自然生态维度、经济生态维度、社会生态维度、文化生态维度和精神生态维度的五个维度进行生态空间更新;五个维度形成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五大子系统,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村镇生态系统。对传统生态进行系统地探索,从而更好地开发传统生态文化,实现奔牛老街传统生态资源价值的转化,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振兴乡村的文化活动背景下,以湖头村创意集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集市小生态形象操作策略的介入路径,以期有效达成乡村特色文化和生活的设计运用。在情境制造与空间构建的视角下切入,结合乡村文脉理论和社区建筑群肌理分析为理论框架,从村庄生态、形态、业态和文态等维度进行深度解读,通过文化特征和典型元素的梳理归纳,探索创意集市的空间组织建构逻辑,着力分析情境场域意义与传播策略。基于乡村建设实践中以活化湖头村人文风貌的创意集市为落脚点,逐步形成理性逻辑视角,提炼出修复而非重建、生活而非展示,特色而非标准、拓展而非守旧等情境制造下的介入路径策略,拉近集市空间与村民、游客之间的距离,做到特色凝聚具象化,以拓宽中国乡村建设研究的前沿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基因图谱建立—景观基因排序—景观基因现状评价”五层级景观基因提取及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碛口古镇核心景观基因是码头文化,现存问题是码头文化缺失、功能布局混乱、街巷损坏严重、民俗文化衰落,并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保护措施。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的概括,是当下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近年来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实践;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启示也可为三江地区侗族传统村落的乡村发展提供指导。三江县林溪镇高秀村作为第4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通过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现阶段发展方向的偏移导致其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亟待解决。该研究以“两山”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为背景,根据村落现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分析村落发展需求,决定以乡村博物馆作为设计目标,整合其乡村环境,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乡村旅游,改善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为三江侗族地区其他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