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鲜活的色彩,浪漫的图纹,将年轻一族随处可见的休闲服饰浸染、搭配、组合得激情四溅,时尚飞扬,我国著名休闲女装品牌“彬伊奴”日前发布2006春夏品牌流行文化,充满激情的时尚色彩,充满活力的款式造型,演绎青春的涌动,再次让消费者领略了“休闲是种健康的情感”这一国际时尚理念。  相似文献   

2.
周梦 《纺织导报》2011,(5):93-96
中国风格的设计元素在国际时尚舞台上由来已久,在近年更是达到高峰,西方设计师主要从中国服饰元素、中国文化元素、中国色彩元素、典型时空下典型服饰元素等4个角度出发,对中国风格元素进行了设计和创造,运用了夸张与放大、简化与抽象、排列与组合、混搭与诙谐化、工艺等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巫舞"服饰的象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菊含 《丝绸》2004,(1):46-47
通过对古代巫舞服饰中假面、神衣、色彩、饰物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得出“巫舞”的象征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贵州丹寨白领苗“窝妥”纹服饰在色彩的对比中寻求美的规律和原理,通过点缀色的“画龙点睛”使服饰达到极致的效果,折射出白领苗族人的智慧。丹寨白领苗“窝妥”纹服饰表现出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对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观察等方法,从窝妥纹的起源、视觉造型特点、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与文化内涵,以此引发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明中后期汉族女性衣衽为左之现象,借助域外文献、图像、妇人容像及水陆画,爬梳明代中后期女性服左衽现象的群体、时期、地区分布及服装类型,并回溯明代初期,探寻影响汉族女性衣衽方向择用的社会因素,以期厘清明代女性服饰左、右衽并存的本原与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屈悦玲  贾朝红 《西部皮革》2023,(24):120-122
文章旨在探讨现代美学视角下壮族“以黑为美”服饰文化的审美表现,揭示其文化价值和影响。通过田野调查、图像研究、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壮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当代审美意蕴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揭示了壮族“以黑为美”服饰传统的文化背景与审美意蕴。壮族“以黑为美”服饰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审美价值,为文化认同和审美领域提供丰富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马润泽  刘海燕  杨瑞 《西部皮革》2023,(11):142-144
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和载体,反映着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发展历程。康巴藏装图案以其特有的色彩和造型构成了康巴藏装特有的文化,其中服饰图案涵盖了康巴藏族民族文化的内核,传递了康巴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是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文化意蕴深厚的康巴藏族民俗文化的符号。通过康巴服饰图案可以反映这一西部古老少数民族的人文历史、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在造型手段、审美形式等方面受到藏民族游牧文化、宗教信仰、动植物崇拜以及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为了让我们对康巴藏族服饰图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文章着重归纳了康巴藏族服饰图案的起源与特征并探析了康巴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庄立新 《丝绸》2012,(9):44-47,65
介绍了传统苗族女装元素的造型与结构、色彩与图案、面料与饰品等呈现形式,重点论述了苗族女装服饰元素的服装整体造型与款式元素的重构、色彩与图案元素的重构、面辅材料与饰品元素的重构。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瑰丽宝藏,汲取传统苗族女装中的服饰元素,按照现代设计的方法和规律进行重构,使之通过时尚创意得到提炼、充实、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展现民族服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怡妮 《西部皮革》2023,(24):71-73
“留白”艺术形式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方式和技法之一,文章阐释了“留白”艺术形式的定义和象征意义,探讨了中国画“留白”艺术形式和审美原则,并分析了“留白”在纺织服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价值,进一步思考了“留白”艺术的运用思路和运用路径,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设计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卞钟婕  朱华 《辽宁丝绸》2020,(1):35-36,25
唐代美学影响千年,历久弥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这种魅力非凡的中华文化也吸引着各国友人,开始走向世界舞台。而唐代女性服饰之华丽优美更是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史料文物为基础对唐代女性服饰的造型,材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将结合多个角度分析唐代女性服饰的风格特征以及探索其与社会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蒋寅曦 《西部皮革》2023,(8):146-148
目前,我国现代舞台艺术的造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要想呈现更好的舞台艺术效果,就需要合理的设计舞台服装。研究认为,舞台服装与生活服装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也与生活服装关系密切。舞台服装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更需要生活服装的基础上结合舞台表演的实际需求进行再设计。舞台服装应该符合舞台的表演形式、表演情景与表演内容,在音乐、灯光与剧情的搭配下,凸显人物的特点,最终实现最佳的演出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服饰造型的戏剧性研究在秧歌剧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海阳秧歌剧中乐大夫服饰背景文化、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将乐大夫服饰以其形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从不同时期服饰造型以及同一时期服饰造型所体现的戏剧性两方面对乐大夫服饰造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海阳秧歌剧中乐大夫服饰造型受独特的秧歌特征、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影响,呈现民间社火性、尚武拥军性、齐鲁传承性等戏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与往届深交会不同的是,第8届深圳服装交易会迎来了一批新客人:由韩国时装协会组织的20多家韩国优秀服装品牌的“韩国展团”也亮相服交会,并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举行了由KIMWOOJONG、CHOIBOKO、ETALAGE、PASKAL品牌组成的韩国设计师时尚汇演。他们以“加强中韩合作交流,将韩国的流行服饰推向全世界”为主旨,汇聚了韩国当红时尚品牌,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流行色彩,向人们展示了来自韩国最新的时尚资讯和潮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所收藏的民间服饰实物的造型、组合图案以及图案中的形象所体现的解构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传统的民间服饰中早已运用了解构的设计手法.并且,这些民间服饰中所运用的解构手法主要体现了道家的"有无"虚实""大象无形"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图像和实物观察,一种女子服饰在明代首次出现,直至清初都相当流行,但中国古代服装史均未提及此服.经过笔者的初步考证,确定此类服饰当时的称谓为“披风”。本文就“披尉’的形制、材料、流行时间、穿戴搭配方式以及流行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追溯明代女子服饰形制的改变与西亚、中亚服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析惠安女的服饰造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一期我们介绍过惠安女的服饰色彩特征,这一期将对惠安女的服饰造型特征作浅要分析。福建惠安女的服饰除了亮丽的色彩组合.还有独特的样式和装饰手法以及丰富的外部装饰,这些形成了惠安女服饰的另一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素亚 《西部皮革》2023,(20):81-83
拼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拼布服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涵。拼布服饰是一种用天然面料制作的服饰,它在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再造设计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以中国传统拼布服饰中的水田衣为例,从形式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水田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展现中国传统拼布服饰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苗族百鸟衣中的图案纹样造型多样、工艺精巧、文化底蕴深厚,但将其创新应用至女靴设计领域却相对较少。文章采用统计分析的思维方式,从百鸟衣中选取“组合图案纹样”作为衍化对象,利用分解重构、简化设计等手法提取其初始形状,通过执行扭曲、组合等创新设计再造其形态,最终延伸出多种创新图案纹样;结合现代女性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将创新图案纹样应用到女式皮靴设计中,以此来丰富鞋靴产品的设计体系,也为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汉代百戏包罗了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为角抵戏和乐舞杂戏,但其服饰却是学界触及较少且常常被人遗忘的领域。以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为例,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史料结合文物史料比对分析,深入探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发展的社会背景、形制及其与汉人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研究表明:汉代角抵戏服饰与艺人的假形装扮密切相关,其形制特征为头戴假面,身着羽毛或兽皮材质,且与扮演的角色相得益彰,并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乐舞杂戏由日常生活中表演舞蹈、奏乐的艺人和滑稽的俳优组成,其服饰形制特征为交领右衽袍服、宽松裤子等汉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虽然不能对汉代百戏服饰包罗万象,但是从某种角度也突出了汉代百戏服饰的时代特色,并彰显了汉代百戏服饰与汉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传统纹样”“传统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巧妙应用;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国潮服饰设计的价值,认为其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最后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潮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的“国潮”服饰设计,将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时间的界限、认知的壁垒,真正地“活”在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