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笑影 《上海包装》2023,(8):126-128
木刻版画作为一种印刷方法,具有可复制的特性,在古代用于印制插图、年画、笺谱、画谱等,对图像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文化、社会和精神文化的属性,提供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动力,满足当代消费群体的审美意识,以木刻版画为切入点,分析了木刻版画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意义、应用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的意义及方法,设计一系列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为目的,通过应用象征性符号、运用传统色彩、融入传统文化内涵的方法,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插画,并应用在文创产品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的相互融合。文创产品不仅是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媒介。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既可以使得文创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可以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3.
邹岚  杨丽萍  古丽珠  廖钲宜  李潇  彭梅 《包装工程》2021,42(18):374-379, 422
目的 高校文创纪念品记载着学校的历史、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文创设计助力传统农业文化传播,有助于高校打造优质的校园形象并建立特色文化.方法 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品为例,基于传统农业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纪念品设计的相关策略,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相关农业资源与文化特色,搜集归纳出代表学校农业文化基因的创新元素.指出高校文创纪念品设计中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及艺术价值的融合.以校园文创设计作为创新设计的主要方法,吸取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故事精髓并结合现代审美需求.结论 使用校园文创纪念品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传播、传承和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专业发展、区域经济需求和校园文化特色三者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高校文创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昌军 《包装工程》2022,43(2):341-345
目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载体,是高校图书馆传播文化的创新途径,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价值内涵的广泛传播的方式,通过探讨树立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识的文化价值体现,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方法提出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涵和意义,阐述文化传播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以地域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传播价值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进行体现,得出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实现途径。结论把我国多元的文化设计要素融合到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创新思维和方式,探索适应大学生用户文化感知和精神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素养和国民素养,具有社会传播和知识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洋  门梦菲  田蜜  解真 《包装工程》2020,41(14):288-294
目的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内容形式大多千篇一律,普遍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结合实践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跨界融合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挖掘需求,贴近生活"、"激发情感,塑造体验"、"传承智慧,弘扬文化"、"结合时政,寻求发展"四个维度探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新思路,提出文化深度、古今融合、专属特色、艺术审美、实用功能、趣味体验、教育感化、绿色环保、品牌观念等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九大要点,并结合设计实践对其进行创造性解析。结论力求以系统性的设计理念指导并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性研究,更好地满足当下人们对文创产品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形成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慧敏  赵建府 《包装工程》2024,45(4):458-465, 490
目的 通过以传统文化设计为例的数码版画教学实践,提出AI赋能设计视阈下的可行性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字化工具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在探索版画创新应用的同时也起到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作用,并通过AI赋能数码版画与传统文化设计的教学实践来论证其在文化表达、应用与传播中的独特魅力。方法 教师在实践前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数码版画,以及二者在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而后通过实际操作与讲解使学生学会借助AI进行辅助设计,通过Discord来使用Midjourney制作出数码版画并用于文创设计。结果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提高了创作的表现力与数字化实践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多元融合的创新能力。结论 通过数字化实践教学,以多元的视角展示了版画在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创新力,为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创作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途径,也为AI赋能时代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1,42(16):323-334
目的 研究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拓宽赣傩文化内涵及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方法 挖掘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特色艺术元素,提炼出赣傩艺术元素作为设计元素具有的民族特点,并总结出赣傩艺术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要坚持实用性与审美性、识别性与艺术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原则;提取赣傩面具、舞蹈、傩庙的典型元素,通过"面"中有意的融合运用、"舞"中有情的设计塑造、"庙"中有新的传承再现,进行具有赣傩艺术特点的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结论 结合现代的生活理念和设计需求,提升文创产品的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并为传统文化意蕴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实践与分析,使人们更加意识到了赣傩艺术元素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京艳  马佳淇  李洋 《包装工程》2022,43(14):190-195
目的 缩小传统民俗文创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结合信息反馈系统,形成文化信息循环传播模式,分析循环传播过程中编码信息与解码信息之间差异性的原因,并根据设计原则完善文创产品,从而在下一阶段的循环传播过程中提升民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加深受众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方法 对传统民俗文创中的文化理解程度和信息反馈情况进行用户问卷调研、用户访谈和文献资料研究。结论 结合文化符号学理论,拓宽设计思维,提出文化循环传播模型和文创设计思路模型,解决民俗文化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造成的文化折扣。采用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民俗文化对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实践,设计出文化折扣相对较小、确保文化有效传播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9.
2022年中轴线申遗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中轴线文化进行挖掘,探索有效的北京中轴线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有利于解决中轴线文创同质化、形式化的问题,更有利于助力中轴线文化传播与申遗工作。文章挖掘与梳理了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内涵,将中轴线带状文化带的古建筑、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视觉转化,确定文创产品转化方向。同时基于艺术系统理论,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3个环节思考总结北京中轴线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结合中轴线红包文创设计实践,最终提出了文创艺术系统的设计架构,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文创转化提供了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下,新疆剪纸艺术现代化的研究出现新角度和新思考。为推动新疆文创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从传统艺术与时代创新相结合视角出发,将新疆剪纸艺术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探讨新疆剪纸艺术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创新发展传统艺术的思路,以期对推动新疆剪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为典型时代特征的背景下,借助非遗数据库的构建,保护和传承湘域傩面具艺术文化资源,为文创设计、研究及其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依据基础资源数据库和互动成长资源库相结合的双数据库思路,构建以文化创意为导向的湘域傩面具艺术数据库。提出湘域傩面具艺术资源采集整理、分类检索、介绍解读的具体方法,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并且系统地构建了文创资源库、推广传播平台和对接服务平台,强化其成长性与传播性。结论论述了数据库的具体构建方法并解决了关键技术线路问题,可有效服务于相关资料机构、设计研究机构和文化创意产业,从而起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文创设计水平、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曹馨文 《上海包装》2023,(5):159-161
河南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体现了河南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广袤性与浓厚性,但从河南非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新媒体传播应用不足导致传播对象稀缺、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缺失无法建立品牌形象、非遗主题形象设计缺乏创意与特色等问题。基于文化传播视角,从创新设计的要素、创新设计对策等方面入手,探究河南服装文创创新设计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版画文创产品也显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位置。本项目以创新、弘扬为使命,针对百集"广西故事",凝练广西特色元素进行版画文创产品再创作,并装帧成册,通过文化旅游等各种渠道平台进行广泛的展示与传播,从而让广西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西塘传统建筑的形式架构、装饰艺术、色彩意蕴等具象视觉形态,将建筑构成语言通过形象化提炼运用到文创包装中,使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构建起宽泛的传统文化多样化表达与传播链路。文章主要对西塘传统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包装设计的创新应用进行阐述,拓展文化创意在产品设计中视觉呈现的多样属性,利于西塘传统建筑形式的创新与传播,为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文创包装设计的融合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徐静 《包装工程》2022,43(14):408-416
目的 分析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构建文化元素活化导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模式。方法 通过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搜集与挖掘,从设计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传播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活化价值与方法,寻找提升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结论 提出中原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形象活化、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方法,使文创产品设计的社会层价值和文化层价值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7.
邓程程 《包装工程》2021,42(4):219-223, 266
目的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适应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对打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创新品牌,拓展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文创产品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解析"鹿"文化传递的吉祥观念,结合传统鹿文化的表达形式,依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诉求,探索鹿文化的吉祥寓意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结论 从形象感知、文语感知和意蕴感知三个层面将美好的情感寄托与文创产品进行设计融合,从而为文创产品领域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与参考,让传统吉祥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王健荣  艾文华 《湖南包装》2023,(1):22-25+29
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及其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阐释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要义。应用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进行符号学分类,同时通过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创产品的意义进行辨析。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在符号学理论的探讨下,文创产品在湖南博物院馆藏文化符号的应用下,让馆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人们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博物馆文化符号集中的重要窗口,将文化符号与产品相结合,使场馆文化得以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聚焦普米族的民族文化中服饰纹样的研究,并依托IP人物设计开发普米族系列文创产品。厘清普米族民族服饰纹样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研究其在民族杂居大环境下保留的传统服饰纹样的独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少数民族如白族、纳西族、藏族等的影响。通过对普米族服饰中头服、上衣、下裳和装饰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整理研究,从款式类型、色彩搭配和装饰技艺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结合IP人物形象设计的审美价值、创新形式、工艺技术以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理念,解构后再创作实践,设计出基于普米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符号化、大众化的文创产品。同时,民族服饰能够体现其民族文化、民族独特风貌和其发展轨迹,将普米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设计元素相结合,赋予现代设计产品浓厚且扎实的民族文化属性、艺术属性,使产品更具竞争力。优化文创设计产品,使民族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引导市场消费者主动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杨嘉伟 《包装工程》2024,(8):377-380
目的 探究在文创产品当中融入传统纹样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产品更具冲击力,使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能得到更好地提升。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展开研究,对传统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及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建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案例展开研究。结论 传统纹样历史极为悠久,承载着中华文化数千年来的流变和传承,其极具民族特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