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组合,对不同组合纺制纱线的强力、毛羽和条干等主要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极差法分析各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程度,选出最优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16倍、隔距块规格为3.0 mm、锭子转速为11 000 r/min时,纱线的综合性能指标更好。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关键工艺的研究可为棉毛混纺纱的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纳米抗菌涤/棉混纺纱,开发了3种纬编针织面料及其针织内衣产品。测试了纳米抗菌涤/棉混纺纱的性能,制定了纬编织造工艺和染色后整理工艺,测试了所开发面料的服用性能和抗菌性能。研发结果表明:纳米抗菌涤/棉混纺纱具有良好的服用舒适性和抗菌功能,适于开发针织内衣产品。  相似文献   

3.
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odal纤维及面料的特性,通过试验选择精梳紧密纺Modal、棉(30/70)混纺纱作为原料生产生态悬浮式小空气层双面布,阐述了该面料的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并对其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克服了纯棉小空气层双面布强力偏低的缺点,适合制作高档针织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发新型阻燃防护服用面料,利用玄武岩纤维质轻、防火、隔热、美观等功能特性,将阻燃棉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以60/20/20的比例混纺生产50 tex纱,采用蜂巢组织设计一种混纺阻燃面料;介绍整经、浆纱、穿经和织造工艺参数以及织物上机图,分析织物的阻燃及服用性能指标。实践表明:阻燃棉/阻燃粘胶/玄武岩纤维60/20/20混纺纱的强力、毛羽及条干均匀度指标均满足后工序喷气织机织造要求,其织物布面风格细腻、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功能,是具有优异舒适性和高强度的防护服用面料,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毛/涤混纺面料、毛/粘混纺面料的特性,综合该面料的优点,采用羊毛、涤纶、天丝为原料,纺成毛/涤/天丝混纺纱,织制毛/涤/天丝精纺面料;在纺纱过程中,采用紧密纺纱工艺纺制高档精梳毛纱,通过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加强纺纱过程质量监控,以改善精梳毛纱成纱的毛羽和条干,提高纱线强度、断裂伸长率;在纺纱中,通过和毛油、针梳机针号、加压等工艺的控制,达到控制毛纱的毛粒,以使后序工艺加工出高品质的精纺面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仿天丝面料,经纱采用涤纶单孔丝,纬纱采用棉/黏/混纺纱。经过短流程一浴法染色、酵洗、压皱处理和罐蒸等,得到优化工艺为:压皱温度190℃、罐蒸温度110℃。经测试,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为3~4级、耐水色牢度为3~4级、瞬间凉感值为0.211 W/cm2、芯吸高度为98 mm、蒸发速率为1.35 g/h、透湿量为810 g/(m2·d)、滴水扩散时间为0.9 s,各项指标接近天丝面料。  相似文献   

7.
选用中空改性涤纶/Viloft纤维混纺纱线开发出一种保暖面料.介绍了Viloft纤维的性能特点、中空涤纶/Viloft混纺纱线及产品设计;对产品的蒸纱定形、络筒、整经、浆纱、喷气织造等关键工序的工艺与技术措施作了分析与研讨,研究了Viloft保暖呢后整理技术要点.产品经测试,各项性能指标与服用性能均符合有关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有机棉与彩棉的特性、70/30精梳有机棉/彩棉14.6tex混纺纱的加工过程和工艺配置,以及利用该混纺纱生产14.6/14.6530/380149面料的工艺配置和技术措施,分析了影响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铜氨纤维在某些性能上与真丝相近,可用来生产高真度仿真丝类产品。选用铜氨/绢丝混纺纱为经纱,麻/天丝混纺纱为纬纱织制斜纹面料。面料既保留了真丝织物凉爽、舒适、飘逸的优点,又克服了蛋白质纤维易老化和吸收汗渍后容易变黄的缺陷。前织工序选用“小张力、低速度、保弹性”工艺原则,解决了铜氨/绢丝混纺纱耐磨性差、易伸长的问题;控制烘筒温度解决了铜氨/绢丝纤维易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麻/天丝/棉面料是以天丝/棉纤维混纺纱和大麻/棉纤维混纺纱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喷气织机进行交织而成的高档机织物面料。本文从产品的设计、原料的选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遗留问题等方面阐述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5 tex(30~S)莫代尔与涤纶涡流纺混纺纱(70∶30)、8.3 tex/72 f(75 D/72 f)Coolcool纤维、8.3 tex/72 f涤纶低弹丝,在28针/25.4 mm单面大圆机上,开发一款新型吸湿速干针织面料。详细介绍面料的编织工艺,包括设备参数、组织结构、编织参数等,以及染整工艺和技术关键点。并对面料的基本性能及吸湿速干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面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适合制作夏季针织服装。  相似文献   

12.
介绍竹、棉、绢丝混纺纱的成纱质量。采用14.6tex该混纺纱与氨纶交织生产高弹针织内衣面料,详细阐述了编织工艺、染整工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从测试该针织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和染色牢度指标中可以看出,竹、棉、绢丝混纺弹力针织面料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色泽亮丽、透气凉爽、散热快、不贴身,突出了舒适、抑菌、防霉防蛀、外观高贵优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亚麻和70支澳毛两种纤维的特性对混纺纱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原料选配的重要性.合理的设备配置与纺纱工艺参数选择是纺好细特纱的关键,针对16.5 tex 50/50亚麻/70支澳毛混纺纱的工艺进行了多次实践,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纺纱工艺,生产出的纱线可用作高档西服面料及针织服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湿排汗纤维、竹浆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来加工户外休闲面料用纱线。介绍了3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原料采用了必要的前处理工艺,然后将3种纤维混纺制备18 tex 70/20/10吸湿排汗纤维/竹浆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探讨了各工序的工艺设计及技术措施,重点优化了细纱工序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了最优工艺。纱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纱线可满足织造用纱线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汉麻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的刺痒问题,对汉麻在针织居家休闲服面料上的应用进行研究。介绍了汉麻纤维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汉麻纱线合股的工艺,以及“超棉”纤维在汉麻混纺纱中的应用;阐述了用其开发居家针织面料的编织、染整、涂料印花工序中的工艺创新和技术改进;并对面料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异形涤纶“超棉”纤维加入到汉麻混纺纱中,对增强汉麻居家面料的吸湿和散湿性能,起到了促进作用;采用复合茶皂素工艺对汉麻居家面料进行染色前处理可以减少纤维损伤;采用“磨毛”工艺对汉麻短纤进行处理,可以减轻纤维素酶的处理强度;选用亲水氨基硅油柔软剂可以提高面料的吸湿性能;工艺改进后所开发的汉麻针织居家面料,其各项服用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选用圣麻纤维/合金锗纤维65/35混纺纱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接触凉感家纺面料。介绍了合金锗纤维及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分析与探讨了合金锗纤维和圣麻纤维在纺纱、织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同时介绍了接触凉感整理技术的具体工艺。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面料比未整理面料温度下降3~4 K,水洗10次后下降3 K;面料负离子释放量≥2 800个/cm~3,水洗10次后负离子释放量≥2 500个/cm~3。产品经检测机构检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吸湿快干且兼具抗菌作用的复合功能性面料,采用抗菌环保的艾草/棉混纺纱与吸湿快干的Coolmax纯纺纱进行交织,设计织造了9种不同工艺的织物。通过抗菌测试发现:相较于Coolmax/棉织物,随着艾草组分含量的增加,织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增强,最高抑菌率为84.6%;通过热湿舒适性指标测试可见,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快干性能;通过导热系数测试得出,8#织物的散热性能最好;通过抗皱性能测试得出,Coolmax增强了面料的保形性。综合对比发现,8#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优,适宜开发夏季服装面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中国风·青花"高支高密桑皮/棉纤维混纺床品面料的设计要点。通过分析桑皮纤维和棉纤维的物理性能特点,选择桑皮/棉混纺比为30/70,制定了涡流纺14.6 tex桑皮/棉30/70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面料的织造工艺设计、印花图案的设计及床品生产工艺设计,并进行了工艺参数的设计与优选。该面料具有透气透湿、抗菌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大麻/棉针织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麻纤维有许多优异性能,但纤维较硬,抱合力小,纺纱有困难;棉纤维柔软,长度、细度均匀,可纺性好,能弥补大麻的不足。介绍了用大麻/棉混纺纱开发的吸湿快干针织面料,并讨论了上机编织工艺和染整处理工艺。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防霉抑菌、防紫外线、抗静电、生态保健等性能,是理想的运动服装面料和夏季面料。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竹浆纤维与Coolmax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混纺纱工艺配置及工艺参数,可以实现竹、棉、Coolmax三组分混纺纱在棉型纺织设备上加工的目的,并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为竹浆纤维三组分混纺纱线加工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