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形成的食品运载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活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重点介绍了蛋白质-多酚运载体系的特性以及其在功能活性物质缓释载体、乳液稳定剂和功能性薄膜中的应用,并基于目前与蛋白质-多酚相互作用有关的食品运载体系形式较少、配合物研究单一以及复合物缺乏安全性评估等问题提出了见解,以期为拓展蛋白质-多酚复合物在食品运载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282-288
植物多酚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在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酚可以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从而导致2种化合物的结构、功能和营养特性的变化。影响蛋白质与多酚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因素包括温度、p H、蛋白质的类型和浓度,以及酚类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相比,蛋白质与多酚共价相互作用将不可逆地改变2种分子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文中介绍了蛋白质和多酚之间相互作用的生化机制,讨论了用于研究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方法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指出了分析蛋白质-多酚产物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7):277-282
近年来食品中多酚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食品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蛋白质是食品中的重要组分,其结构和功能特性对食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生物活性,它能够以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共价键等方式与蛋白质发生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性质。文中主要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以及对多酚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和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多酚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在食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酚与蛋白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改变了两者的营养特性与功能结构,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得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部位、作用力类型、结合位点数、多酚与蛋白结合后引起蛋白构象与生理功能变化以及外界条件对多酚-蛋白结合的影响等信息。本文主要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包括分子对接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温滴定量热法、拉曼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综述发现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与局限性,使用多种方法结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多酚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酚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活性成分.蛋白质则是以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构成细胞有机体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多酚可以与蛋白质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对蛋白质和多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和营养价值造成一定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种类可以分为非共价作用和共价作用,前者作用力主要包括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后者主...  相似文献   

6.
食品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按照直接和间接方式分类总结了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温滴定量热法、分子对接、分子动态模拟等多种分析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技术在研究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特点和实例,以期为食品科...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质与植物多酚是食品基质中两种重要的组成成分,常因其相互作用而被广泛研究。大豆蛋白质与植物多酚的相互作用能够影响两者的结构、功能特性以及生物利用度。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植物多酚与大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对大豆蛋白的结构、功能特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同时着重总结了相互作用对多酚的影响,以期为大豆蛋白质和植物多酚的高值化利用、产品开发以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是可食植物的主要成分,而多酚作为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中大量存在。近年来多酚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极大关注,二者形成的复合物对食品的感官、功能和营养特性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形成机制,介绍了可逆和不可逆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总结了复合物对食品体系功能性质、感官及营养学特性的影响,列举了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近些年的研究方法,以期为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酚因对人类健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而广泛应用在食品体系中。多酚可与食品体系中的蛋白质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作者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对蛋白质结构、功能特性、酶活性、氧化性和消化率的影响,并总结了二者相互作用机制的常见分析方法。最后,对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与植物多酚是食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相互作用被广泛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合理设计功能性食品和提高多酚、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的关系出发,阐述影响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因素;同时重点总结近几年多酚-蛋白质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消化性、致敏性和抑菌性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医...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蛋白质与多酚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对蛋白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多酚和蛋白共存体系食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在抗氧化、降血脂和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生理调节活性。在茶多酚的利用过程中易与蛋白质结合,影响食物中茶多酚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因此茶多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机制被食品学术界广泛研究。本文对二者相互作用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茶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多酚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茶多酚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热分析法在食品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热分析在食品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及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详细论述了表示扫描量热法在食品体系各类研究中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14.
姜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叙述从药用价值和食疗作用两方面阐述姜的功能特性,并介绍几种以姜为原辅料的食品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配方。  相似文献   

15.
多酚-蛋白质共价作用及其对食品体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多酚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食品体系的影响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按作用方式可将多酚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非共价作用和共价作用。有关非共价作用的研究较完善,相比之下共价作用的研究报道非常少。为推动对食品体系中多酚与蛋白质共价作用的研究,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多酚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这种结合对食品体系感官特性、功能与营养特性、安全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有关食品体系中多酚与蛋白质共价作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苹果多酚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苹果多酚是苹果中的一类功能性成份,特别是未成熟苹果中含量特别丰富。很多研究表明苹果多酚可作一种优越的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其表现出的生理活性比茶多酚还高100倍以上。介绍了苹果多酚的组成成份,从而成熟苹果中制取苹果多酚的工艺,苹果多酚的生理活性功能,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蛋白质是食品组分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其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变化对食品品质影响较大。磷脂是一种有效的天然乳化剂,是重要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磷脂与蛋白质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等方式结合,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文对食品中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等蛋白质与磷脂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磷脂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提高食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蛋白作为天然食品乳化剂,其优势不言而喻.但蛋白质易与食品中的酚类物质结合而影响其乳化特性,并与环境因素有关.已有诸多文献报道了多酚极易与植物蛋白结合形成微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但是并无系统论述多酚和植物蛋白形成复合物对稳定乳液的作用方式及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界面特性.基于此,文章综述了多酚与植物蛋白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而多酚是植物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二者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产生“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这两种相互作用大多在食品中自发,并显著影响食品的功能特性及质量。本文综述蛋白-多酚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及表征复合物相互作用的现代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论述相互作用对蛋白质溶解度、热稳定性、乳化性、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分析蛋白质-多酚复合物对二者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在乳液、薄膜、递送系统方面的应用潜力,旨在为深入研究蛋白质-多酚复合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蛋白质、多酚的高质化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对人和动物的营养,生理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加工方法的开发,对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必要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