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华海蔗区选定几个测报点利用甘蔗螟虫性诱剂对甘蔗螟虫进行监测,以便掌握蔗区螟虫的发生规律,从而有效的指导蔗区螟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2015~2016年2年连片分别实施2000 hm~2以上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2年来,取得了螟虫为害枯心苗率平均下降48.51%、螟害节率下降51.26%、死尾率下降51.56%、原料蔗单产增加21.77 t/hm~2、蔗糖分增加1.83个百分点的良好效果。本文报道了赤眼蜂防螟虫效果,分析了影响赤眼蜂防治螟虫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提高防效方略。  相似文献   

3.
2015~2017年在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蔗区大面积连片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总面积达4947.3 hm~2。放蜂区螟虫枯心率比未放蜂区低4.74个百分点,螟害节率降低16.87个百分点,死尾率降低8.11个百分点,蔗糖分提高1.35个百分点,增收13363万元。  相似文献   

4.
甘蔗螟虫对甘蔗产量危害较大,严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25%~30%。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具有对环境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甘蔗品质及产量,改善大田生态环境。通过2014~2016年3年的调查,对卵寄生率、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坚持持续释放赤眼蜂可使寄生率明显升高,糖分可提高18%,直接经济效益增加6255元/hm2。  相似文献   

5.
几种农药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虫是甘蔗的主要虫害之一,在甘蔗整个生长期都有为害,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2008~2009年进行不同农药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复方特丁硫磷。5%蔗来茎120kg/hm^2用量分2次施用效果最佳,建议种植时施5%蔗来茎60kg/hm^2,苗期再追施一次60kg/hm^2。  相似文献   

6.
广东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翁源蔗区甘蔗螟虫严重发生与为害的问题,利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在甘蔗条螟性引诱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以甘蔗条螟性引诱剂迷向防治法为主的技术,通过控制虫源基数,配合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农药,把农业防治技术措施贯穿于整个甘蔗生产管理过程中,并将各项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创造一个有利于甘蔗生长和天敌活动而不利于甘蔗螟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甘蔗螟虫为害的目的。成功研究与总结出了一套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该项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台糖22号引种总结──卢昌,甘蔗,2001,8(4),54~56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主要农艺性状较好,公顷有效茎、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比桂糖11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大的丰产高糖潜力.新台糖20螟虫防治试验初报──邓展云等,甘$,2001,8(4),57~60 本文探讨了新台糖20号螟虫的各种防治方法.结果表明,按测报施药及投入赤眼蜂、性诱剂可有效减轻枯心率,降低螟害株(节)率,建议生产上以这两种防治方法为主.条螟发生规律──黄河清等,甘蔗,2001,8(4),20~23 条螟属兼性滞育…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沙围田地区是广东的主产蔗区之一。由于水肥条件好,甘蔗产量较高。七十年代以来、由于高产良种粤糖57/423的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甘蔗螟虫的为害也比以前严重,据广大蔗区的干群反映:由于螟害每亩损失产量一吨以上。螟害严重已成为沙围田蔗区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明确由于品种、栽培制度的变化而带来虫害的变化情况,我们选择在主要沙围田蔗区之一的番禺县  相似文献   

9.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扶绥蔗区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甘蔗害虫的综合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针对广西扶绥蔗区甘蔗害虫发生与为害特点,利用螟虫性诱剂建立螟虫监测网点,实施高效低毒农药、赤眼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形成一套甘蔗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模式,在加强广泛宣传和对基层农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展开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甘蔗害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甘蔗枯心苗相对防效达55%以上,枯梢相对防效超过50%,甘蔗蚜虫、蓟马的相对防效达89%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蔗螟虫防治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甘蔗螟虫的发生和防治概况甘蔗螟虫是我国甘蔗害虫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类害虫。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江西、云南、浙江、湖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中,蔗螟都普遍发生,严重为害,成为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赤眼蜂的寄生特性、气候因素、化学农药的使用、农田环境、放蜂数量和赤眼蜂批量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甘蔗二点螟田间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年来我场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三点螟,能增加产量,提高糖分,节约蔗种,是一条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不污染环境、保护无敌,防治效果显著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平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条螟是为害甘蔗的一种主要螟虫、甘蔗苗期受害和其它螟虫一样造成枯心、甘蔗拨节伸长期受害则造成梢枯(死尾蔗)或螟害节,对甘蔗生产威胁极大。据1977年在顺德县蓬间大队调查,仅甘蔗生长后期受害而造成梢枯死尾的蔗茎占10.8%,由此造成蔗茎产量损失5.6%,若加上苗期的为害造成枯心缺株及中后期受害造成螟害节,损失达10%以上。沙围田蔗  相似文献   

14.
呋喃丹3G防治甘蔗主要害虫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呋喃丹3G苗期防治甘蔗蛴螬和甘蔗螟虫的试验结果。呋喃丹有效成份(ia)1350、1800和2250g/hm^2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78%、66.49%和72.69%,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05%、77.01%和82.61%。施用呋喃丹后甘蔗株高及茎径有所增加,蔗茎产量提高10.65%~25.78%。  相似文献   

15.
广东农垦蔗区属广东省甘蔗优势产区,是广东省蔗糖产业主要集中地,但甘蔗病虫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与质量。首先介绍了广东农垦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以性诱剂、赤眼蜂、白僵菌、高效低毒药剂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应用,最后总结构建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实现甘蔗病虫害有效防控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防治甘蔗二点螟虫是确保甘蔗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使广大蔗农掌握有利防治的时机,做到防在关键,治到要害,把甘蔗螟虫消灭在危害之前,达到经济有效防治。因此,必须做好蔗螟预测预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场是以种植甘蔗为主的综合性农场。于1967年开始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种植甘蔗面积不断扩大,至今已达5万多亩。因而人工繁殖赤眼蜂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过去采用的小木箱繁蜂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四川蔗区病虫害发生及相关情况,然后分析了导致近年来四川蔗区病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期助力科学、长期、有效防治四川蔗区病虫害,实现四川甘蔗健康可持续生产,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粤西蔗区以粤糖09-13为供试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在甘蔗苗期和分蘖期叶面喷施海藻生物刺激素,研究海藻生物刺激素对甘蔗农艺性状、蔗产量、蔗糖分、甘蔗叶片抗旱性及甘蔗虫害相对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时期喷施海藻素均有利于增加甘蔗产量,提高理论产糖量,同时提高甘蔗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加叶片含水量,从而降低干旱对叶片造成的伤害,提高甘蔗抗旱能力。对于甘蔗螟虫、蚜虫和蓟马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施用海藻生物刺激素有利于提高甘蔗产值,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赤红壤蔗区是我区的主要蔗区,由于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甘蔗产量低,单产长期徘徊在57-60t/m^2,本文简要分析了赤红壤蔗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制约甘蔗生产的主要生态因素,并根据在赤红壤蔗区贵港试验区实验4年的“赤红壤区甘蔗两高一优综合技术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探讨了实现甘蔗高产优质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