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晨晨  魏欣 《包装工程》2020,40(24):231-236
目的 研究谐音吉祥图案的动态化表现方式,拓宽谐音吉祥图案的应用领域,发掘传统谐音吉祥图案与当代艺术设计载体的融合作用,促进传统谐音文化在设计领域中的现代化发展,使传统谐音吉祥图案更符合现代审美,更具文化性、现代性和社会性。方法 以谐音吉祥图案的创作思维方式为基础,通过对前人创作的谐音吉祥图案的思路探究,“雅俗文化”两类谐音吉祥图案的特点比较,现代谐音吉祥图案艺术作品的静态、动态视觉表现,笔者作品和未来谐音吉祥图案的发展方向的叙述与分析,研究其现代化发展特点和动态表现手法。结论 总结出谐音动态图形巧适事物、应时而动、感官融合三大表现方式,探讨谐音吉祥图案的传承创新形式,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德昌 《包装工程》2015,36(16):19-22
目的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体现出的文化审美价值,应该得到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关注,挖掘其核心理念并作出现代化解读,能够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水平。方法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及其艺术语言外化特征,并通过回溯其理念的发展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精神脉搏作对应性研究,探索其在版式设计中的价值与魅力。结论中国文人精神一直存在于传统主流文化意识中,它的核心价值与当代艺术设计仍然能够交汇出新的审美能量,版式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化系统,在理念与表现上都应该向传统学习,对这一文化概念的回溯与再利用,将对平面设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董岳  邓莉丽  韩贝贝 《包装工程》2022,43(20):383-394
目的 以战国“山字纹”铜镜为研究对象,梳理比较“山字纹”铜镜中“山字”的设计源流,对“山字纹”铜镜的设计类型、山字形态特征、组合形式变化、地纹装饰及使用原理等进行研究,挖掘“山字纹”铜镜的设计理念和文化传承。方法 从设计学的视野出发,结合考古学、图像学、历史学等,分析“山字纹”铜镜的变化特征及类型、视觉形式与审美、映容使用等,以及分析战国时期该铜镜设计的源流性、装饰性、实用性及在地性,探究该纹样的设计内涵和文化基因。结论 战国“山字纹”铜镜在传承中创新,具有当时特殊的设计思想和文化价值,其“山字纹”及图案组合视觉审美丰富,各具特色,既在楚地创造了特殊的形态符号,又是楚地文化、信仰、审美的标志,集历史、文化、审美、信仰、功用于一身,代表一段时期和地域铜镜设计的新艺术和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传统视觉元素在目前设计中的价值为出发点,从艺术元素的视觉表现的切入点和视觉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传统视觉元素在设计中是如何传承的。同时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传统图形等视觉元素所特有的气韵、意境和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它们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具体呈现和应用,从而找到现代书籍设计与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和最佳表达方式。继而提出书籍设计的必由之路是将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和现代人的审美欣赏习惯进行融合创新,并注重设计的内在涵蓄。  相似文献   

5.
针对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元素,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探索设计作为美学形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历史模式的复杂,交错的内涵,旨在凸显当代艺术对功能性对象与美学对象,造物术与乌托邦之关系的深入思考。“超设计”从三个层面重视审视“设计”的可能性;艺术设计,日常生活设计,  相似文献   

6.
叶莉  矫苏平 《包装工程》2020,40(22):201-206
目的 选取当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非和谐”设计实践,从形式分析的角度出发,重点对视觉设计领域中的“非和谐”形态进行分类研究与归纳总结。方法 在设计学和美学的视角下,对和谐与“非和谐”交互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文脉梳理,归纳了在审美观念多元化的当代,视觉形式语言非常规表达下的几类常见形态,并深入分析了此类“非和谐”设计形态的特征和审美要素,详细解析“非和谐”作为非常态设计形式运用的背景、表象与审美意味,继续深化对此类设计试验的认识。结论 “非和谐”形态本身复杂与模糊的特征,都使其具有不稳定性和争议性,但不可否认“非和谐”设计实践获得了丰富的视觉词汇,扩张了和谐自身的形式语言和种类,是对设计观念的意义深化,对和谐自身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仅仅依靠自身的成长,复兴的插图业不足以突破传统插图的局限。而现代设计这个整合优化资源的创造性观念、对当代艺术的借鉴以及对形式法则探讨的成果对插图的发展都有很大启发。因此,现代设计成为了插图吸收当代艺术新观念和进行实验创作的最好的平台,而电脑数字化技术和电脑美学的出现也必然推动设计插图的发展。在设计观念的作用下,插图正在形成新的视觉模式和新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烟标具有独特魅力,其命名和设计形式都受当时的政治内容、审美趣味与商业意图的影响,其视觉元素构成了易于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群众喜闻乐见,与时俱进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中国整体形象。文章从符号学、平面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时期烟标视觉元素的色彩、图形、字体元素以及独特性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期为当代烟标设计以及其他包装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立伟 《包装工程》2023,44(2):242-246, 280
目的 探索NFT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价值的重塑,明晰视觉传达设计所扩展出的商业、传播与艺术价值。方法 从区块链技术所支撑的NFT概念和现象入手,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确权”与“稀缺性”,明确设计作品直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路径,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数字艺术在新的发展空间内所具有的商业特征、传播路径和艺术创作属性,分析由此衍生出的视觉传达设计新价值内涵,同时对NFT数字艺术藏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NFT借助区块链加密技术直接打造相关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商业、传播与艺术价值,传统艺术藏品和数字艺术藏品、传统的设计师和NFT数字艺术家等多组关系都在深刻变化,同时国情与市场监管也会保证数字艺术藏品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雕版印刷自唐以来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历史,其丰富多样的手法和题材,饱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本文以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美学元素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总结其在线条、造型、肌理、颜色等方面的艺术表现手法,立足传统文化呈现新的包装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11.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闵洁  李芃  刘剑伟 《包装工程》2019,40(10):276-282
目的研究设计中当代艺术语言形式的运用与发展,探讨顺应社会多样化发展与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趋势,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方法以历史与社会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依次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设计特点、当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转换、当代艺术的先锋实验性、设计对当代艺术语言形式的运用4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当代艺术与设计之间不断借鉴与交流形成动态转换的特征,由此来阐明当代艺术语言形式给设计带来的促进与启示作用。结论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推进,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转换日益显著,当代艺术语言形式使设计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给社会发展带来了独特的功效,设计对当代艺术语言形式的运用体现了现代信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为艺术与设计互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商号印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印章,为现代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商号印文化元素在现代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延续主要体现在图文、功能以及文化精神3个方面,在理解商号印文化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通过创新设计将商号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的视觉形象设计中,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展现出一种特色鲜明且具有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让传统商号印以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崭新面貌融入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4.
以人类视知觉中的简化心理为启示,通过实例分析归纳了视觉形式的简化不但能让人心理愉悦还能传达寓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形式的表现应顺应人们的视觉审美心理取向,利用人们对符号等抽象、概括形体的喜好,去除对视觉再现无用的信息,通过简洁的、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更为深刻的含义与信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早已渗透了包装、样本、文创等传统商业设计品类的设计过程和表达方式,尤其是3D虚拟仿真技术对传统商业设计有着颠覆性影响。数字化商业视觉设计课程是对数字化背景下对传统商业视觉设计课程改革初步探索的成果,亦是将3D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传统商业设计教学中的尝试。该课程立足时代,致力于树立学生设计为人民群众服务、用设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商业视觉设计的思维和技能,尤其是3D虚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以体验式设计视觉表现为切入点,探讨当下公益设计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对传统公益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归纳,理清发展脉络,思考视觉表现在公益设计中所能发挥的价值。了解“互联网+”这一时代发展新形态为当今公益设计所构建的多元化平台,由其发展路径,根据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体验式公益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蓉  广颖业 《包装工程》2024,(6):150-157
目的 为解决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创意要素的视觉形式表达难以规范化、体系化,以及较为主观的问题。方法 以三星堆面具为例,利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物的视觉特征建立“所指”和“能指”的分类归纳点,将“所指”归纳为文化内涵、审美特质、社会背景;将“能指”归纳为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提出视觉特征模型。结果 建立对“能指”中五大特征的提取方法,构建文创创意的视觉特征模型与设计流程,使用KANO模型验证用户需求,并使用本文所提出的视觉特征模型进行三星堆面具系列文创的设计实践。结论 本文中文创创意要素的视觉特征模型概括了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将创意要素通过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进行概括、演绎和表达,并可将此模型作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杜昊宇  唐昌乔 《包装工程》2022,43(10):204-210
目的 “新丑”(New Ugly)一词因其视觉形式常与颠覆常规的版式和夸张变形的字体联系起来。多数关于“新丑”的评述却流于表面风格调性的浅析,导致其背后的视觉逻辑在这场对“新丑”的误读中被消解。文中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历史诱因切入,并将新丑的设计现象问题引入设计艺术史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以历史性研究与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新丑”现象新视角下的解读和对设计艺术史中个案与综合作品的分析来定义“新丑”在当代视觉设计语境下的真正意义,挖掘其于当代平面设计语境下的价值。结论 “新丑”作为一种设计现象,是一种建构在外部客观社会审美心理更迭的基础上,对日常审美经验关注的主观思考。在商业主义同质化设计对大众进行无意识劝诱的当下,构建一种以所谓的“丑”作为差异化的文化合法性,使得野生美学在一个更加平等的审美立场下被审视。“新丑”不仅拓宽了当代视觉设计的语境,以一种更加包容多元的态度反映了视觉设计中本应存在的真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当下视觉设计创新的超越性和活力,从而唤醒了受众对于日常生活审美经验的再发现。  相似文献   

19.
康佳云珊  许开强 《包装工程》2017,38(18):220-224
目的用气韵的审美视角研究北京奥运奖牌的设计理念,并简述里约奥运奖牌的设计突破、简析气韵的涵义与美学解释。方法从气韵的审美方式出发,探究北京奥运奖牌形式的呈现、材质的应用、寓意的表达。联系中国传统审美和当今国际审美特点,用专业的设计方法进行剖析。结论将民族传统材料与现代可持续环保材料进行结合能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更具人文关怀的设计,能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得更加出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西塘传统建筑的形式架构、装饰艺术、色彩意蕴等具象视觉形态,将建筑构成语言通过形象化提炼运用到文创包装中,使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构建起宽泛的传统文化多样化表达与传播链路。文章主要对西塘传统建筑元素在文创产品中包装设计的创新应用进行阐述,拓展文化创意在产品设计中视觉呈现的多样属性,利于西塘传统建筑形式的创新与传播,为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文创包装设计的融合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