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设计和创意作为Photoshop教学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核心职业能力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对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探索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Web安全攻防》课程是我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自主学习能力强,为了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该文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将线上预习、复习和拓展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进行教学改进,以XSS漏洞攻防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仲静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32):7698-7699,7702
网页设计与制作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落实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操作性特征,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需求相结合,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教学内容改革出发,突出课程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网页设计当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目标在于网站建设,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资源整合构建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笔者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着手,借助能力本位思想对当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现状及其课程特点进行了阐述,突出了就业岗位与课程实施之间的适应性,以任务驱动教学为基础提出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高职计算机教育运用订单式教育、"点酒式教学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很快使高职毕业生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但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面对企业更换、岗位调整、技术改进等面临的新要求而无法胜任。学生的继续学习、可持续就业的能力成为高职毕业生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瓶径。本文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强化大基础大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信息类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有效接轨的要求。基于工作任务的"4-5-6"情景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这一主题,以"4"个阶段来划分能力培养过程,以"5"化教学作为教学设计,以"6"个步骤作为教学实施的教学法。通过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以掌握岗位技能,提升自身岗位素质为目标。增强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的锻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如何才能让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高效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探讨了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课程建设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为本,对"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多个应用项目,并以学习情境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多媒体应用项目开发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依照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借用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CBE,并据其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程序调查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实践其培养目标素质规格的做法,以向社会输送其需要的能熟练操作FLASH软件、有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缺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问题,结合《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职业核心能力在教学中缺失的原因。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探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决定了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继续学习高职数学和专业课比较困难。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专业为学生未来职业服务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高职学校财会专业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设建构主义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系统地学好专业课程,进而促进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人员。  相似文献   

12.
高进锋 《电脑迷》2016,(10):105-106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通过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相当多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从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及其内容研究等方面探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内容.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建立一条具有特色的核心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就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目的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高职生源情况,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DAP教学模式。通过Demo→Activity→Project渐进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DAP高职教学模式,对ADO.NET课程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开拓第二课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5.
宋阳秋 《福建电脑》2006,(12):197-198
现代高职教育目标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分析,根据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高职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强调要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模式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以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为目标。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应用过程系统性原则,而不是学科系统性原则。因此,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应当注重实用性,多考虑实际应用及其变化对高职毕业生能力上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高等职业教育是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全面教育。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讲求实用、实效,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教学体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必需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和持久的自我教育能力。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教学…  相似文献   

17.
实习实训教学是最具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形式之一,同时实它也是最能高效、直观的完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的提高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可以通过严格执行实训秩序,养成学生职业纪律;科学安排实训形式,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内涵建设实训环境,加快学生岗位适应;丰富完善实训内容,培养学生职业兴趣;搭建技能提高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等方式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高职院校网站制作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的方式,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为项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贯穿了"以职业岗位为向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基本理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任课教师的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发源自上个世纪后期的德国,与过去的基于操作技能有所不同,它强调职业能力和岗位素养的培养。职业能力教育有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例如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结构体系等,利用这些理论可以实现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构。该文在现有课程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教课程学模式和方法,重构并优化现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职业化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意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程序设计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基础课,程序设计的思维技巧和思方法不仅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思维等综合素质,而且能迁移到学生的其他课程学习能力中。本文结合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力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同时,尝试构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