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源的兴起     
2007年6月21日,我在广州召开的《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国际会议上,作了一篇"开源春天"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我曾谈到:"开源软件的兴起,日益改变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轨迹;也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现在,开源在中国、在全球的发展如日中天,回过头来看看8年前的报告,感触良多!在这里,我想进一步谈谈自己对开源的理解,并与大家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训     
7月2日,“2008中国开源软件竞赛活动暨开源软件创新与企业应用大赛”在北京开始。此次竞赛活动偏重企业对开源软件的应用。活动历时5个月,期间将邀请部分资深开源技术专家,巡回为各地软件产业基地企业提供免费技术讲座、咨询。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9日-30日,第七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每年6月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的"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简称"论坛")是中国乃至全球开源界专家、大师、企业、用户、社区团体、个人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主题为"开源融合创新移动互联未来"。"论坛"聚焦开源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探讨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源软件商业模式创新、开源软件人才培养、开源社区建设、开源软件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以及基于开源模式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等话题。在大会组委会精心安排下,本届"论坛"上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  相似文献   

4.
陈伟 《软件世界》2006,(15):61-62
开源软件的发展是中国软件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它正在改变着软件产业的运营模式,并以纯粹的开源软件完全可以构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支撑环境。这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冰河 《大众软件》2010,(15):14-15
2010年6月29日,第五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召开。自2006年首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举办以来,到目前为止《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对中国和世界的开源软件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彭敏 《软件世界》2006,(17):10-10
“中国参与开源,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而且也是参与其中的竞争者。”8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2006开源中国开源世界—开放标准、开放架构、开源生态系统和应用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上,SUN首席开源技术官SimonPhipps发出了对中国开源参与世界的呼声。8月15~17日,在美国旧金山LinuxWorld大会现场,新华LINUX(北京)CEO刘明宝告诉记者:“我参加这次大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全球开源软件企业、社区及相关机构多交流,多沟通,以了解全球Linux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寻找与国际厂商的合作机会。”包括新华LINUX在内的5家中国Linux企业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软件专利与开源软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获得版权与专利的双重保护。正在引起软件产业尤其是开源软件业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开源软件的支持者。包括Linus Torvalds本人明确反对软件专利制度。他们认为。软件专利会给开源软件的发展带来麻烦。鉴于开源软件对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应当研究软件专利制度以及其对开源软件发展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郝燕 《软件世界》2007,(18):31-35
创新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软件产业创新的主体。如何依靠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怎样在认清世界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及需要,努力形成有特色的自主软件科技创新体系?并在促进软件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提升软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暨企业创新高峰会”在立足产业发展,凝聚产业力量,把握产业脉搏等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源软件的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欧盟首个对开源软件产业的研究报告——《开源对欧盟软件通信产业竞争力和创新的影响》。通过该报告,我们可以了解欧盟对开源软件产业的研究成果.这对于规划和实施我国开源软件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包括开源软件对社会的总体经济影响、开源软件对软件生产力的影响、开源软件对行业企业的渗透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为中国软件产业鼓与呼杨万朗 林州万通电子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隐忧”。当然,像我这样“管闲事”的人应该还有一些吧,就像十年前担忧我们的硬件厂商一样:中国的软件产业怎么办?自主版权怎么办?出口怎么办?还有盗版等等。我经常想,谁能够拯救中国软件产业,哪些软件企业能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龙头”。当然,在经历了数年的炒作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望。但是,偶然间看到了贵刊的“软件园”系列,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还有这么多默默无闻地为中国软件产业拼搏的人们,原来中国软件企业已经制定了“群体突破”的产业政策……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