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胃炎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以及上皮再生。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黏膜炎症。在临床上遇到的慢性胃炎患者特别多,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大多数患者无明显表现,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中上腹不适、早饱、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或伴有反酸、烧心、胃痛、嗳气等表现。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几年的慢性胃炎的人群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年轻人居多,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胃黏膜特异性炎症,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我国慢性胃炎患者约占门诊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2大类,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约占80%左右。本文重点介绍了有关饮食保健方面患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典验方     
《饮食科学》2013,(2):15
鲫鱼汤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80%,它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好发年龄为31岁~50岁。临床上,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无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不适等。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隐痛症状,多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服,进食后会感到不适。常因进食冷、硬或辛辣等刺激食物而诱发疼痛,也可因寒冷或情绪不佳而加重症状。取鲫鱼1条(重约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精盐少  相似文献   

4.
胃炎患者:凡患有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者.均不宜食用豆制品,以避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凡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均不宜食用黄豆、蚕豆、豆腐等豆制品。因其所含的低聚糖等物质.会引起嗳气、腹胀、腹痛与肠鸣等症状,会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徐玉梅 《烹调知识》2014,(12):25-2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治疗疗程长、收效慢、易恶化。药膳食疗对萎缩性胃炎的调治很有帮助,有助于胃炎的康复。在强调合理饮食调理的时候,不妨寻找日常食物中有助于治好胃病的饮食良方。下面介绍几款食疗方,以供不同体质的患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春季既是养肝又是养胃的重要季节。一项关于养胃的网上调查显示,69.57%的被调查者曾检查出有胃病,60.87%没有注意平常肠胃保养,并或多或少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常见参与此次调查者以中年人为主,最常见的胃病类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占46.67%。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穗平表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始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替普瑞酮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替普瑞酮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程长,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餐后明显,且有上腹轻压痛),无规律性的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以至厌食、体重减轻,严重者出现舌炎及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饮食单调,食物过硬、粗糙,不节制的食用太酸、太咸、太甜的食品及过量饮酒等;三餐搭配不合理,早餐  相似文献   

9.
正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炎疾病分型中的一种,胃镜下可观察到患者发生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多数患者有饮食不规律或经常食用辛辣刺激食品的习惯,疾病反复发作率较高,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长,病变程度不断提高,且疾病无法快速治愈,疾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能发生胃癌。因此,萎缩性胃炎一旦确诊,一定要予以重视。萎缩性胃炎除常规治疗外,也要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以配合治疗,从而加速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胃痛(慢性胃炎)胃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称之为"胃脘痛",一般可分为胃寒痛、胃热痛、气虚胃痛、阴虚胃痛、气滞胃痛、血瘀胃痛。这几种类型的胃痛,基本上可以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等引起的胃痛。食疗原则:应根据中医理论,分辨胃痛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食物。胃寒痛表现病症为:胃部冷,遇  相似文献   

11.
胃病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胃病分很多种.有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有消化性溃疡等。有胃病的人经常会腹胀、胃脘堵闷、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暖气.甚至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伴有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表现。  相似文献   

1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因患病人数众多引起大家的关注;作为一种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临床营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远落后于国外,且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有限。综述慢性浅表性胃炎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发进展,并对特医食品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基于大量实验制作出相关产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健脾通络汤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增加健脾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病理组织积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腺体萎缩、异型增生、活动性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增加健脾通络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病症,避免病情恶化发展至癌症等严重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接收的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规范性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传统治疗方法,予以规范性治疗组患者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方法。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规范性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7.62%。结论:应将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方法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治方法,促进患者胃肠功能迅速恢复,形成患者治疗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一顿美餐之后,有些人经常会出现胃腹部疼痛、胀满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饭后出现的不良感觉,他们很可能是某种疾病隐患的征兆!1.饭后胃部饱胀或终日饱胀、暖气,但不泛酸,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2.进食中或进食后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肿瘤。  相似文献   

16.
胃炎在中老年人中多发吗? 是的。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更高。据日本1995年的一项调查,40岁以上的日本人中,有82%患有此病。所以,有学者认为:慢性胃炎实际是人体老化的伴生物。 是什么原因导致本病的呢? 传统上认为是由于刺激物的反复刺激而引起的。比如借口工作忙而吃饭没有规律,饭后不注意休息,过多过久地吃咸菜、粗米饭之类的低营养膳食,以及吃饭速度过快、吸烟过多、饮酒及咖啡过量、食辣味品过重,或不恰当地服用阿斯匹林、抗生素,以及工作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等也是诱因。现代医学发现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弯曲杆菌大量繁殖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对其临床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方法:以抽签的方式选取在本科室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的88例病例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9月。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例分成两个小组,对比组、实验组,每组均分得病例44例。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本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系统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病例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2.72%,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3.18%。将两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对比价值和意义,且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维酶素为商品名,原名为粗制核黄素。早在五十年代便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和营养,除治疗核黄素缺乏症外,还以添加剂形式用于战士的膳食及婴儿糕干粉中。以后又经过国内许多单位的研究及应用,发现它对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并对食道上皮细胞增生有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祛除病因萎缩性胃炎患者首先要彻底治疗急慢性胃炎,以及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否则细菌或病毒经常被吞入或直接刺激胃,可反复发病。2.饮食得当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萎缩性胃炎。食物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及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高脂、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烟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膳食炎症指数(DII)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本院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一步依据胃窦、胃体不同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各组DI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观察组DII及炎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窦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13例,胃体不同萎缩程度中,轻度组18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0例,重度组DII、炎症水平均最高,中度组均次之,轻度组均最低;DII与患者炎症(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模型B中,与低促炎类饮食比较,高促炎类饮食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风险增加1.57倍(OR为2.57,95%CI:1.14~5.73),线性趋势检验显示,DII越高,成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黏膜病变程度风险越大(P=0.035)。结论:促炎饮食与成人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