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地下洞室群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进行大型地下洞室群地质信息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模拟真实地质形态的地下洞室群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准确地描述了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基于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可实现与地下洞室群相关的多项地质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设计与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CATIA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目前已成为水利水电行业的热点之一。通过三维可视化仿真地质模型,不仅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复杂的地质信息,而且会显著地提高工程的设计效率以及后期施工的服务水平。重点阐述了基于CATIA V5软件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过程、航片渲染、材料应用以及虚拟漫游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电地质工程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根据实测的离散工程控制点数据、钻孔数据和产状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并能进行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分析中,对工程设计和勘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是计算机技术在地质中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将大量地质资料和地质人员分析判断结果抽象为可视化的地质模型,使复杂的空间关系可视化,通过对模型的旋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形象直观.在三维地质模型上任切剖面图大大提高了地质成图的效率.该软件已在多个工程的地质工作中应用,软件功能不断增强,已经从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借助CAD等技术所表达的信息具有一定局限性,设计过程复杂且不直观等现状,提出了基于Skyline的三维GIS技术方法在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中的水资源规划、工程设计、征地移民、环境保护等专业应用,实现了设计过程及成果的直观形象表达,为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安哥拉凯凯水电站是完全采用欧美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管理的跨国别大规模水电工程。工程设计先后基于Dassault CATIA V5和3DExperience的数字化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构建了包括地形测量、地质、主电站各建筑物(土建、机电、金结、建筑、监测)、导流洞、围堰等多专业的BIM协同设计体系,并在工程不同阶段完成方案比选与论证、参数化标准化精细设计建模、计算分析、工程制图、工程量统计等应用实践,拟在重点解决基于模型信息的二维工程制图功能优化和研发、复杂异形结构三维配筋等难题,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精细化设计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前国际领先的三维地质曲面建模技术,对比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将算法引入到复杂地质体建模当中,结合工程地质工作流程与习惯,开发了流程化建模工具。巴塘水电站的成功应用证明,DSI算法适合非连续、非线性和具有二元结构的地质体三维建模。结合工程地质数据库,运用流程化工具建立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过程体现了地质工程师对地质体的认知过程,模型成果客观反映了地质对象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管振德  庞贻鸿 《人民长江》2012,43(19):45-47
线性工程穿越的地貌单元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包含的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多样,为了全面反映沿线地质信息。结合GIS、GPS、三维遥感技术,以Google Earth为平台实现了多源信息融合和可视化,以及全面、立体、多角度的地质信息管理,提高了复杂线性工程地质灾害调查的效率和质量。以某线性工程地质灾害调查为例,说明其在预调查中重点圈定、线路规划、实时修正调查路线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Geostation for City(岩土三维勘察设计系统)进行黄水东调输水管线的三维地质建模,并对长距离管线建模过程进行方法梳理。应用该软件系统基本实现长距离管线地质模型的建立,地质信息展现直观形象。利用三维方式展现地质模型将对以后地质工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电地质工程三维可视化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电地质工程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GOCAD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根据实测的离散地质点数据,构建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并能进行与工程密切相关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岩滩水电站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分析中,对工程设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