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具体河道整治为实例,提出河道整治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认为河道整治中的景观设计应"道法自然",景观应融于生态水利体系之中,同时阐述具体的设计方法,为同类型河道整治中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流生态治理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实现人水和谐的最终目标。本文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河流生态治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发展,人与水和谐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现今河道整治中提倡采用生态型方式恢复河道生态。河流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最终目标。文章分析了林州市洹河项目现状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按河流生态治理的理念治理洹河,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多种生态护岸形式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生态护岸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在治理河道中要注重体现现代水利"自然、生态、亲水"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5.
东阿县洛神湖水利风景区建设,按照新时期"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坚持生态治河,文明治河,注重景观设计,在综合考虑风景区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将人造景观和历史文化进行了完美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晋城市花园头河治理工程是该市在新时期治理思路的指导下,以生态修复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河理念.该工程景观设计和水利设计思路都是在人水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景观设计师对场所特征认识情况下依托自然地形孕育了“一河三团”的规划方案,水利设计结合景观布置采用形式多样的驳岸型式,并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在库岸地区选择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形成生态自然、洁净舒适、人水和谐的生态湿地环境.使晋城市成为“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宜居幸福之城.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水利先行。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协调组织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跨界融合,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整体推进,着力实现水利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生态文明理念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安全与生态并重的水系治理方式正在全省各类水利工程中得到运用。这是我省治水思路和治水方式战略性转变,是水利建设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该文从时代背景、理念创新、模式探索、问题思考等四方面阐述"用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福建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8.
0前言在全球化生态设计的大态势下,环保意识提高,城乡水利环境治理步伐不断加快,人们日益关注河流系统生态及水文功能的丧失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水系周边环境、水域的景观及其生态系统设计成为国际性研讨、发展、应用的大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急待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黄河水域建设离不开防洪大堤景观建设,以黄河水域景观的新型生态自然性开发建设逐步替代传统岸坡景观设计处理方式。黄河大堤生态景观设计是将生态大堤景观设计迎合黄河水系维护和修复,使其相辅相成并展示和弘扬地域文化景观。岸堤生态手法的景观设计方式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大堤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车小磊  杨桦  段兵 《中国水利》2014,(15):56-64
巴蜀水美。四川称"千河之省",水利工程与自然美景、历史文化相融,水利风景资源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如何利用先天优势,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复合、人水和谐的水利风景区,让人与水走得更近?四川的可行之路,是融入水生态文明理念,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取法自然、巧妙构思、精心布局,倾力打造一批璀璨夺目、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区。这不仅是发展民生水利、建设四川生态强省的重要支撑,也契合了当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水美巴蜀,自然一片无限好风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新模式,农村改善人居环境需要新方法,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新思路。文章将生态水利理念与景观设计原理相融合,首次提出了灌区生态水利景观这一概念,阐明了灌区生态水利景观的设计原理、类型、功能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注重提质增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灌区生态水利景观建设是农村水利建设新方向,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小流域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内容以及具体流程,并以芦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该流域"一轴两带"的水景观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将水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有机融合,重现流域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同时,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是生态水利、民生水利建设中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应贯穿于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指出,通过优化工程结构设计、边坡防护设计、土石方平衡设计、施工工艺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并注重对表层土的保护、景观设计以及临时占地区域的恢复设计,方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现下我国日渐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恢复力度,特别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恢复融入其中,保证整个生态系统均衡的基础上,打造更具个性化、特色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为达成上述实际目标,应积极对城市景观设计展开综合性分析,始终遵循生态恢复、城市景观设计原则,对体规划布局、分区景观设计等基本要点做好合理化把控,获取生态、经济和效益协同共赢的目标。有必要掌握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和原理,将其实践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获取较佳的成效。生态恢复设计的原理针对生态恢复设计而言,  相似文献   

14.
生态水利的哲学思考及其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的角度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水与化的关系进行了思考。指出生态水利的提出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态水利的认识关系到世界观。生态水利建设源于对自然的热爱,生态水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构筑了由生态水利规划、生态水利设计、生态水利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组成的生态水利研究框架,并初步建立了生态水利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水务局实现"两个转变"及"循环水务"的发展思路,顺义区在潮白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摒弃以往重水利轻生态的传统观念,尝试性地使用了土石笼箱、微型生态堤、再生水补水等生态治河措施,恢复了河道生态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建成后的生态河道管理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景区位于吉林省大安市嫩江河畔,依托嫩江河湖连通工程而建,景区规划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5.73平方公里,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近年来实施了清淤疏浚,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渠桥涵闸建设等多项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改善了水质、水环境,连通了水系,有效保护了多种珍稀物种。景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打造"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和宣传教育区"五个功能区,景区水草  相似文献   

17.
程珺  黄晶 《中国水利》2010,(14):64-65
<正>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河地带的开发已成为潮流,城市滨河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已经逐渐成为热点。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与滨河带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休闲、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8.
邢坦 《江苏水利》2015,(3):13-14,17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防护是"既满足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又利于水系恢复生态平衡"的系统工程,以"尊重自然、恢复自然"为理念,使防护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对传统防护技术和目前常用的生态防护技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优劣,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防护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设施是庄园建设的重要基础,为建设"精、富、美"生态庄园,基于生态水利概念,对传统庄园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评价了传统庄园存在的问题,包括缺水少水、死水、自然河湖的渠道化和非连续化等。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水系连通、水土合理布局、水体养护、生态护岸、水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措施提升庄园品质。对湖南某庄园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问题并给出整改方案。认为生态水利概念在庄园规划设计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战略规划》提出什么新的治江理念?廖志伟:针对传统水利规划注重开发利用,忽视生态保护的现状,《战略规划》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基础上,遵循绿色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环保、高效、协调"的治江理念,其含义如下。环保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河流的治理、开发、利用中,人类要更加关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使人类活动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