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喂饲富锗木耳菌丝体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16s rDNA数量,探讨了富锗木耳菌丝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喂饲富锗木耳菌丝体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富锗木耳对肠道菌大肠杆菌无明显的调节作用,对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的营养状况在整个妊娠期间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饲料的有效性、质量和补充饲料的可获得性。母体营养状况的变化可能对后代生长、饲料效率、肌肉发育及最终的肉质产生长期影响。胎儿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的发育主要开始于妊娠中期,此时饲料质量和/或数量的波动可能导致妊娠期奶牛的营养摄入受到限制。已有研究表明,母体营养限制可能损害骨骼肌的发育,使后代易于增加脂肪沉积。营养不足的妊娠母牛,其胎儿肌肉纤维的大小和数量会减少,由于牛出生后肌肉纤维数量没有净增加,可能会对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长期影响。肌肉和/或脂肪的发育和固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搭建断乳期人源菌群小鼠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断乳期婴儿肠道菌群移植至无菌昆明小鼠中,建立断乳期人源菌群小鼠模型。断乳期人源菌群小鼠和无菌小鼠各9只,饲喂基础日粮至8周龄。测定小鼠体质量、大脑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及结肠发育情况。对比两组小鼠指标差异,分析肠道菌群对小鼠大脑、肠道发育及免疫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断乳期人源菌群小鼠健康状况良好,能够部分模拟断乳期婴儿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小鼠大脑神经元细胞、突触以及结肠绒毛发育有显著影响;对小鼠大脑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P < 0.001)、C18∶1(P < 0.0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P < 0.05)、C20∶3(P < 0.01)、C20∶4(P < 0.001)、C22∶5(P < 0.05)、C22∶6(P < 0.01)含量有显著影响;对小鼠血清、肝脏中IGF-1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断乳期人源菌群小鼠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断乳期婴儿肠道菌群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开菲尔粒为原料,从中筛选出一株马乳酒样乳杆菌XL10,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XL10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L10菌株能够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结果表明XL10菌株具有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高血脂症、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类综合症的重要因素。脂质代谢很大程度上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关。海藻酸钠及寡糖具有改善动物脂质代谢的作用,但海藻酸钠及寡糖对脂质代谢异常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还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海藻酸钠及寡糖对小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海藻酸钠及寡糖均会影响高脂小鼠中的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在肝脏中聚集;海藻酸钠及寡糖具有保护肠道绒毛形态,使其能发挥正常功能;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等益生菌丰度,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更明显。综上所述,饲料中补充海藻酸钠寡糖或海藻酸钠可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黑菊芋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其短链脂肪酸产生的影响,将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聚果糖组、黑菊芋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5 d,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别检测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黑菊芋不会影响小鼠的正常生长,能够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上调肠道免疫相关菌的相对丰度,并对拟杆菌科的未纯培养细菌f Muribaculaceae菌和毛螺菌科的NK4A136 group菌的生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黑菊芋可以调节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增加丙酸、正丁酸和正戊酸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摄入适宜剂量(0.05~0.1 g)黑菊芋可以改善小鼠的肠道健康,增加抗炎能力。本研究为揭示黑菊芋的保健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聚果糖(FOS)是一种研究广泛的益生元,可以到达结肠被肠道细菌利用,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本文以能利用FOS的大肠杆菌M52、克雷伯氏菌h26和植物乳杆菌ST-III为对象,研究FOS对3株菌在小鼠肠道内定植的影响。给小鼠灌胃1×1011CFU的菌株,在第1,2,3,5,7和9天分别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试验发现,大肠杆菌M52能在小鼠肠道内存留7~9 d,低聚果糖对其定植无影响;低聚果糖能促进克雷伯氏菌h26在小鼠肠道内的定植,由2 d变为9 d;低聚果糖对植物乳杆菌ST-III在小鼠肠道内定植有促进作用。由此得出结论:低聚果糖对细菌在肠道内定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存在菌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SW-02 对乳鼠肠道发育的影响,将新生C57BL/6 小鼠以SW-02(1×107 CFU/d)灌胃,饲养2 周后,检测体质量、脏器指数、肠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增殖标志基因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 水平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水平;将新生小鼠分为对照组、阪崎克罗诺杆菌组(CS 组)、SW-02 干预组(CS+SW-02 组),饲养至第10 天,检测体质量、肠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增殖标志基因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 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研究SW-02 对阪崎克罗诺杆菌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结果显示,鼠李糖乳酪杆菌SW-02 能够促进乳鼠早期的生长,促进机体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阪崎克罗诺杆菌对乳鼠肠道造成的损伤,降低炎症。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乳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可自发酵乳肉制品中分离。本实验将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小鼠分为4组,通过灌喂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X3-2B来探讨其对小鼠肠道各类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喂植物乳杆菌X3-2B时,小鼠对饲料的利用率优于对照组,且小鼠粪便p H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最低)。灌喂乳酸菌的小鼠其肠道内乳酸菌与双歧杆菌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小鼠在灌喂14d时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数无显著差异,但总肠杆菌和肠球菌数显著低于灌喂第1d(p<0.05),即植物乳杆菌X3-2B对肠道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肠道微生物区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小鼠粪便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粪便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通过体外模拟结合添加不同益生元或营养元素,探究这些物质对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的富集作用,以及小鼠粪便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氮源是粪便中微生物的生长限制性因子,乳酸细菌培养基(MRS)中的其它营养物质虽不是重要的限制因素,但添加氮源不适于肠道乳杆菌的富集工作。同时添加低聚果糖,乳杆菌数量增加,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较好,适合粪便微生物的体外筛选。本研究结果可为益生元的应用和乳酸菌等菌株的筛选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分离保存的15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益生乳杆菌两株。通过检测乳杆菌的疏水性和自聚性,得到表面疏水性和自聚性均较高的菌株为Ind-3、CH10和M8。其中,乳杆菌CH10和M8在模拟胃肠环境下活菌数均达到106mL-1以上。通过灌胃乳杆菌CH10和M8,表明小鼠体重增加明显高与对照组,且实验组小鼠粪便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胃两株乳杆菌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活菌数提高了,且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两株乳杆菌可以促进小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或许能够改善寄主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的低聚合度魔芋甘露寡糖(LMOS)对正常小鼠肠道形态、肠道菌群的影响。取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和1组对照组,分别用不同剂量1,2,4,8,8g/(kg·d)的LMOS溶液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30 d后,观察比较不同LMOS添加量对小鼠肠道形态、盲肠内短链脂肪酸(SCFA)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的LMOS能显著增加小鼠盲肠内SCFA的含量,并能使肠绒毛高度增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结果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喂食高剂量LMOS能使小鼠肠道中乳杆菌等有益菌含量增加。得出LMOS能够通过促进SCFA的产生、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调节小鼠肠道健康,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益生元。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失调菌群微生态的影响.选用昆明雌性小鼠建立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模型,灌服植物乳杆菌菌液(109CFU/mL)5d,分离提取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DNA,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调节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PCR-DGGE图谱显示,随着植物乳杆菌饲喂时间的延长,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演替过程.植物乳杆菌灌胃第4d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指数(18)与多样性指数(2.75)与正常小鼠基本一致,DGGE图谱的测序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择性地增加有益菌如Bacteroides stercoris、Bacteroides uniformis strain等的量;抑制致病菌如Clostridium clostridioforme、Pseudomonas stutzeri等的生长.说明植物乳杆菌对头孢地尼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建立PCR-DGGE法监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胚胎毒性体内筛选方法需要大量的动物及人力、耗时、耗力的问题,介绍了胚胎干细胞试验及其在毒理学发育毒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试验可同时检测不同受试物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受试物对细胞及个体的发育毒性和致畸能力的判断,将受试物分成3类, 即无胚胎毒性、弱胚胎毒性和强胚胎毒性,该试验方法大大提高了体外替代实验的预测符合率.干细胞试验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受试物胚胎毒性的体外替代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多酚通过肠道菌群调节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膳食中,一般可分为3大类:酚酸类、聚合单宁类和黄酮类。多酚以及其被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能选择性调节肠道中易感微生物的生长,选择性的促进有益菌群(如乳酸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也即引发肠道微生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宿主产生重要影响,对宿主能量代谢的影响可能通过如下实现:1)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改变微生物代谢及产酶的种类和数量;2)多酚代谢产物还可与细菌细胞表面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3)多酚通过干预人体肠道菌群调整能量代谢,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多酚调整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添加剂柠檬酸钠对小鼠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添加量0.65%)、中剂量组(添加量2.6%)和高剂量组(添加量5.2%),分别连续膳食干预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小鼠粪便样品并记录体重、采食量等数据;试验结束后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钠组小鼠体重均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P0.05)。柠檬酸钠的添加影响了小鼠肠道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使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发生变化。在属水平上,柠檬酸钠高剂量组检测出了棒状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说明摄食高剂量的柠檬酸钠会对小鼠肠道微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肉苁蓉在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的效应,采用HepG2肝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灌胃不同剂量肉苁蓉总苷(total glycosides,TG)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检测小鼠肝脏和肿瘤病理结构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和16S rD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物和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发现,TG可以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不影响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无任何毒副作用;随着TG剂量的增加,肝脏组织肝细胞结构完整,病理变化程度逐渐减轻,并且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分布变得越来越稀疏,空泡变样程度增加,出现坏死状,表明TG在保护肝的同时,还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肝脏组织进行抗氧化指标检测,发现过氧化氢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表明TG可以减轻小鼠肝脏病变程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TG剂量呈正相关,表明TG可提高小鼠的免疫能来起到抗肝癌的作用;TG还可通过调节代谢物水平、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抑制肝癌发展。综上,肉苁蓉TG通过提高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调节免疫能力、改善机体代谢方式和调理肠道微生物平衡以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潘  汪磊  陈洁  许飞 《食品科学》2023,44(3):127-136
为研究刺梨多糖(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saccharides,RTF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诱导的小鼠回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炎症的改善作用,以及刺梨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脂肪饮食(high fat diet,HFD)喂养小鼠,构建NAFLD小鼠模型,然后灌胃RTFP,干预7周。结果表明,RTFP可显著降低NAFLD诱导的小鼠回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状况。微观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RTFP可以使小鼠回肠结构形态趋向于正常水平,减少隐窝病变,保护肠道屏障。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评估各处理组小鼠粪便微生物群的变化,发现RTFP可调节NAFLD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明显降低,提高了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病原菌群的相对丰度。RTFP可以作为一种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改善NAFLD模型小鼠的肠道微生态,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瑞士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探讨瑞士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分析小鼠灌喂益生菌后肠道内各种微生物变化规律。研究将小鼠分成4组,日食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瑞士乳杆菌灌喂组和大肠杆菌灌喂组,连续灌喂15d,采集小鼠粪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组别的小鼠肠道菌群作平板计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灌喂组与日食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其肠道中乳酸菌类、双歧杆菌类、肠杆菌类、大肠杆菌类差异极显著(p〈O.01),肠球菌类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杆菌灌喂组其肠道中乳酸菌类、双歧杆菌类、肠杆菌类、大肠杆菌类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肠球菌类的分析结果显示变化差异不显著。研究证实了瑞士乳杆菌能够促进小鼠肠道内有益菌的显著增殖,而对肠道内过路菌和可疑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灌喂瑞士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区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给仔猪喂食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粪便pH值及肠道定植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微生态制剂8周后,益生菌可以有效地定植在仔猪肠道内,并能够增加断奶仔猪的日增质量,降低料质量比和腹泻率。并且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时间效应,在断奶初期效果最佳;可以保持仔猪消化道的偏酸性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还可以增加肠道中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