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聚醋酸乙烯酯/纳米SiO_2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乳液。考察了纳米二氧化硅在聚醋 酸乙烯酯乳液内及乳胶膜中的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乳液相 比,复合乳液的干态粘接强度和耐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相关的设计、制备、以及应用研究得到了科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索。本文论述了单体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的研究近况,主要介绍了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Pickering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溶液聚合的制备方法。概述了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在生物医药、光电材料、保护涂层、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的绝热机理及绝热性能,分别总结了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就两种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详细介绍了一些功能性添加材料,包括红外遮光剂、增强材料和高温收缩抑制剂,这些材料对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为聚合工艺,利用无机二氧化硅改性纯丙烯酸酯弹性乳液,使之兼有有机相和无机相的优点,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弹性乳液。分别选用3种不同形态的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硅溶胶、正硅酸乙酯和A-151)进行对比试验,考察了二氧化硅形态对聚合物膜力学性能、吸水率、光学性能、耐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形态对有机-无机复合弹性乳液涂膜性能有较大影响,二氧化硅以正硅酸乙酯和A-151的加入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草莓型PVAc/SiO2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草莓型的聚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PVAc/SiO2)纳米复合微球,探讨了纳米SiO2溶胶的pH值和用量对复合微球粒径与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SiO2粒子被吸附在有机相表面,形成草莓型结构,其粒子表面的羟基与PVAc分子链中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是制备这种单分散草莓型PVAc/SiO2纳米复合微球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无皂丙烯酸树脂/SiO2纳米复合皮革涂饰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静  马建中  管建军 《涂料工业》2006,36(8):8-12,1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并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树脂/SiO2纳米复合涂饰剂。研究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用量及温度对乳液性能和聚合物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无皂乳液和纳米复合涂饰剂进行检测,并对无皂乳液和纳米复合涂饰剂膜进行了DSC测试。  相似文献   

7.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然后通过乳液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再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的天然胶乳,通过胶乳共混法制备天然橡胶/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上了PMMA,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分散良好,粒径在60~100nm之间,得到的胶膜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志毅  赵宁  魏伟  吴东  孙予罕 《精细化工》2005,22(2):149-151,155
利用γ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碳酸钙有机化处理,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纳米二氧化硅通过有机化处理可以在表面接枝上有机基团,表现在表面处理后波数在2955,2860和1460cm-1有甲基的吸收峰,而纳米碳酸钙由于表面上已有有机基团,表面上没有接枝上新的有机基团。然后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以表面处理过的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碳酸钙为核,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其各种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后发现,加入纳米碳酸钙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所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透射电镜(TEM)和粒度分布仪测试表明,乳液聚合前粒子大部分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粒径在1~2μm左右;乳液聚合后粒子大部分以纳米尺寸存在,粒径10~200nm。实验证明,乳液聚合是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Mini乳液聚合方法制备BA-co-MMA/Si O2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证明硅烷偶联剂MPS可以成功实现对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提高二氧化硅与有机单体(BA/MMA)的亲和性,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二氧化硅对BA/MMA共聚速率没有明显影响,但会降低单体转化率。二氧化硅对BA-co-MMA膜水分蒸发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与BA-co-MMA膜相比,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强度提高151%,透明性提高5%。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物理共混,交联共混,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核一壳乳液聚合及乳液共聚法。同时从交联改性,有机硅改性,氟改性,纳米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等5个方面对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孙道兴  张宜恒  魏燕彦 《化学与粘合》2007,29(3):169-171,175
详细研究了核壳乳液的聚合机理、聚合工艺和软硬单体的比例、单体的滴加速度、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在MMA/BA/DMMA/MAA聚合体系中,用半连续法制备出性能优越的核壳乳液,核壳乳液的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和DMMA的用量的增加提高,甲基丙烯酸最佳用量为单体的4%~6%,DMMA的最佳用量为2.0%.乳液中加入2%纳米二氧化硅对乳液进行改性得到纳米复合涂料.加入的纳米SiO2分散好,不产生团聚,并能显著改善复合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l自然界中的稻秆是一种二氧化硅(SiO2)/纤维素的纳米复合材料,SiO2与纤维素在纳米尺度的复合,使稻秆质轻和刚柔并具。效仿天然植物复合材料的构筑原理,纳米纤维素模板法仿生制备轻质阻燃材料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综述了二氧化硅的仿生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探讨了仿生制备的轻质阻燃材料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纳米SiO2/丙烯酸酯单体分散液,采用半连续一饥饿态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影响复合乳胶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因素及其光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DNS-86用量,纳米SiO2的量均可调控粒径大小和多分散系数,SiO2用量的增加使复合粒子具有更强的紫外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4.
杨磊 《中国生漆》2011,30(4):4-8
为制备高固高粘新型丁苯乳液(SBRL),以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TiO2为核,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非离子乳化剂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其质量比为1:1,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TiO2/聚丁苯(PSB)复合乳液,并测定了复合乳液的性能。确定了适宜聚合工艺条件:纳米TiO2为总量0.5%,乳化剂用量为3.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量0.4%,聚合温度为64℃,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复合乳液。所制乳液固含量最高可达50%以上,粘度可依据不同使用要求调节。  相似文献   

15.
Acrylic/nano‐silica composite latexes were prepared by blending via high shear stirring (SS) or ball milling (BM) an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IS). For comparison, composites filled with micro‐silica were also prepared. The mechan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s formed by the composite latex filled with nano‐ or micro‐silic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n Instron testing machine,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S and BM methods could obtain better nanocomposite latex and polymers than the IS method,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dispersion of nanoparticles,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nd Tg for SS and BM than for IS. The increase in absorbance and reduction in transmittance of UV (290–400 nm wavelength) were observed as nano‐silica content increased, whereas the UV absorbance or transmittance basically were kept unchanged for the composites filled with micro‐silica. © 200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纳米粒子类型对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将纳米SiO2、气相法SiO2、纳米TiO2、纳米CaCO3等无机纳米粒子引入到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中,考察了纳米粒子类型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复合乳液压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纳米TiO2的引入对乳液聚合的稳定性无实质上的影响,且能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综合性能,放置3个月后纳米SiO2复合乳液仍然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压敏性能;而气相法SiO2、纳米CaCO3在聚合时则有较高的凝胶率,且无论剥离力大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胶或胶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的3种主要制备方法,简单掺混法,聚合法和反应加工法,分析了稀/高分子配位前体结构和配位数对光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可能具有的离聚体结构及其特征,提出了原位成稀土/高分子纳米复合结构的可行性,对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制备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所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微滴乳液聚合制备PDMS/SiO2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磊  许湧深  邱守季  张娅 《化工学报》2013,64(4):1473-1477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以少量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对硅溶胶粒子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在改性硅溶胶存在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兼催化剂进行D4的微滴乳液聚合,得到聚硅氧烷(PDMS)/二氧化硅(SiO2)纳米复合乳液。采用FTIR、TGA、纳米粒度仪、TEM和拉力机分别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硅溶胶粒子的表面改性。通过微滴乳液聚合得到的复合乳胶粒是聚合物包覆二氧化硅粒子的核壳结构形态。SiO2的引入提高了有机硅复合膜力学性能,增强了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黄增芳  瞿晓岳  陈正  马军现 《涂料工业》2012,42(7):70-74,80
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包覆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及包覆效果,包括纳米SiO2/聚合物、CaCO3/聚合物、TiO2及其他无机粒子/聚合物,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电极材料、阻燃和感光树脂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马来酸酐和正十八醇为原料合成了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马来酸单十八酯,并用其改性Fe3O4纳米磁粉.用改性纳米磁粉制备了苯乙烯基可聚合磁流体,并通过本体聚合获得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直径约7 nm的Fe3O4纳米颗粒在磁流体和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磁粉表面包覆的马来酸单十八酯和苯乙烯基质发生了共聚.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与相间条件聚合的聚苯乙烯(PS)相比,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去除磁粉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降低,但热稳定性比相同条件下聚合的PS有明显提高,这说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和活性PS链之间形成了共价键,从而增强了Fe3O4纳米颗粒与基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