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聚合物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和后续注水快速指进的问题,明显改善聚合物驱的应用效果。河南油田在V油组上层系注聚合物前及I5+Ⅱ1-3层系聚合物驱转水驱前进行了区块整体调剖,调剖半径为50~80m,单井调剖剂量为3692~15300m3,调剖井占注聚合物井的75%以上。调剖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了改善,与双河油田未进行整体调剖的聚合物驱区块相比,注聚合物2年后,产出的聚合物浓度从170mg/L下降到31mg/L,后续水驱第一年产油量由下降28.4%变为产油量上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注聚合物驱油转水驱后原油产量递减快的情况,开展了以注水井及时分注、调配为中心,结合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及解堵,提高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扩大聚合物驱效果的后续水驱开发技术研究和应用,使单元在转水驱后产量的递减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增油效果远好于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下二门油田普通稠油聚合物驱后水驱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注聚合物驱油转水驱后原油产量递减快的情况,开展了以注水井及时分注、调配为中心,结合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及解堵,提高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扩大聚合物驱效果的后续水驱开发技术研究和应用,使单元在转水驱后产量的递减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增油效果远好于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孤岛油田西区北部注聚后转入后续水驱开发,通过油藏分析发现油井见聚浓度较高,严重影响聚合物驱油,为了控制注入水的突进,保护地层聚合物段塞,发挥聚合物驱油作用,通过应用PI优化决策技术、多段塞组合调剖工艺、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在转水驱初期进行调剖施工,使注入剖面得到改善,油井见聚浓度大幅下降,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块,通过采取优化聚驱井网,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聚合物注入参数;注入聚合物前调剖封堵大孔道;见效油井及时提液等对策,使该区块日产油由注聚前125t增至182t,综合含水降低了3.3个百分点,阶段累积增油2.35×10^4t,聚合物驱阶段开发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南油田针对油藏规模小、井网不规划、储层非均质严重、油藏温度高、水驱采出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对合理流度比控制技术、产品评价优选与粘度稳定技术、井网调整技术和全过程调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了适合河南油田油藏特点的高温厚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从"九五"开始到2007年底,先后在15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已累注聚合物干粉30 256 t,累积增油108×10~4 t,根据已转后续水驱6个区块计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6.05个百分点,吨聚合物增油71.0 t。聚合物驱产油量占河南东部稀油产量的31%,有效地抑制了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为河南油田的产量稳定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7.
注聚末期颗粒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聚末期如何突破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提高聚合物的利用率,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是聚合物驱油田开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预交联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研究了注聚末期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注聚末期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注聚末期如何突破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提高聚合物的利用率,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是聚合物驱油田开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预交联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研究了注聚末期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注聚末期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是三次采油的一种方式,从机理上说它本身就具有调剖作用,注聚结束后的后续水驱可将聚合物推向地层深部,具有深部调剖的作用。但是,地层大孔道的存在,使得后续注入水与聚合物一起沿大孔道产出,聚合物驱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聚合物驱后仍有大约50%的地质储量留在地下,所以聚合物驱不应是油藏开发的最后阶段。文中通过研究聚合物驱后油层物性的变化特点,及对国内外油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与室内实验结果的调研、分析和评价,结合目前现有的技术储备及攻关技术,筛选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北块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进一步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油田目前共有10个聚合物驱开发单元,其中已有6个开发单元转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递减率都在30%左右,相当一般水驱递减的2倍。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找准潜力所在,以便制定相应调整挖潜对策,减缓递减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发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的增油作用。通过利用物理模拟试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等多种方法,对双河油田北块Ⅱ4-5油组的研究,发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高温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单元,于2004年5月13日开始注聚,在整个注聚过程中先后开展了:完善注采井网、注聚前深度调剖、"一井一制"注入、注聚期间的跟踪调整与调剖、油井压裂解堵引效等动态调整工作,促进了聚合物驱效果的不断扩大.至2007年11月共注入聚合物溶液0.4141PV.对应油井见效24口,油井见效率达82.8%,日产能由注聚前的92t到目前的170.3t,含水由95.38%下降到92.08%,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河南油田"十一五"期闻动用3215.3×104t二类聚合物驱储量和三采产量接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河油田二类储量油藏聚合物驱研究及应用,总结出以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和改变液流方向宗旨,优化聚驱井网,注入聚合物前采用整体调剖封堵大孔道,合理选择适应于二类油藏的驱剂,针对不同的非均质储层采用不同聚合物浓度以及适时提出配套工艺措施等技术对策,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目前双河油田Ⅲ油组、北块Ⅳ1-3、江河区V上已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合离子聚合物整体调剖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喇嘛甸油田北西块葡Ⅱ—2油层纵向非均质严重,适合于调剖的井数多,注聚前集中在5个注入站采取了复合离子聚合物整体调剖,调剖井比例为84%,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并且充分利用调剖后注入均衡的有利时机,采取采出井压裂对应调整层位等综合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调剖的作用。通过对北西块整体调剖效果的分析,说明调剖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和驱油效率,驱油效果好于未调剖区。整体调剖不仅调整了注入井纵向注入不均衡的矛盾,而且在不同沉积单元不同注入方向上同时进行了平面调整,驱油效果好于单井调剖区。注聚前整体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产量已占稀油油田产量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大部分聚驱单元已结束注聚进入后续水驱,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但聚驱后地下仍有近50%的地质储量未采出.为寻求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油水井测试资料和取心井资料,明确了剩余油潜力分布,提出了聚合物驱后井网完善、注采调整和组合驱等挖潜对策.应用于现场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成为可动用的潜力,探索出一条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河油田高温聚合物驱应用情况,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点,实施了聚合物驱井网优化技术、油层改造技术、注聚全过程调剖技术、动态调配技术等相应的综合调整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改善高温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田聚驱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以单井凋剖为主的调剖技术不能解决聚合物窜流问题.为了抑制聚合物的窜流,改善聚驱效果,2004年以后,河南油田所有进行聚驱的6个区块都应用了聚驱前区块整体凋剖技术,127口注聚井中调剖89口井,调剖率70.1%,调剖半径50~65 m,达到大剂量深度区块整体调剖技术的要求.调剖后注入压力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在注入聚合物浓度(1 500 mg/L)高于其他未进行区块整体调剖聚驱区块(1 000 mg/L)的条件下,区块产出液聚合物浓度大幅度降低,第3年区块产出液聚合物浓度从355 mg/L下降到150 mg/L,有效期可以维持3年以上,这是单井调剖无法达到的效果.聚驱前进行深度区块整体调剖可以解决注聚合物过程中聚合物窜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河南双河油田北断块Ⅱ4.5注聚结束时大量聚合物残留在地层中,聚合物的浓度分布在200—600mg/L之间。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窜流,含水率迅速上升。针对双河油田聚合物驱之后出现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采油技术——聚合物絮凝再利用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地层残留低浓度聚合物对絮凝荆的桥接吸附作用形成絮凝体封堵高渗透层,达到深部调剖、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的最佳絮凝剂为3wt%稳定化钠土(YG340-1),且絮凝荆越旱注入对聚合物再利用效果越好。该项技术已在双河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注入压力是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前期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判断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阻力场的建立情况,从而指导注聚方案的调整.扩大聚合物效果。根据双河油田北块H4-5层系30口注聚井的现场资料,研究分析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4种变化趋势及其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下二门油田非均质大孔道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体封堵水窜 ;同时筛选适用于污水配制的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HPAM分子量 :2 0× 1 0 6~ 2 8× 1 0 6) ,增加驱替液黏度 ,改善油水流度比 ,提高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该矿场试验把调剖和聚合物驱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共设计 7口注聚井、1 8口生产井。注聚合物前 ,全部注入井实施整体深度调剖 ,平均调堵半径大于30m ,有效地遏止了大孔道窜流 ,使后续聚合物溶液能较均匀地进入油藏剖面 ,确保了聚驱效果。目前已注入聚合物段塞 0 .39PV ,累计增油 9.39× 1 0 4t,阶段提高采收率 6 .5% ,达到了矿场试验预测的开发指标 ,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图 2表 3参 3  相似文献   

20.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单元,地层温度80.3℃,在注聚前加大井网调整力度,注聚过程中加强对整个区块的开发历史,注水推进方向,窜流规律研究,对注聚井采取“一井一制”注入,运用深度调剖,动态调配,压裂改造,酸化解堵等手段,促进聚合物驱效果不断扩大,为高温油藏的聚合物驱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