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8Cr2Ni4W钢是一种高合金渗碳钢,渗碳冷却后,渗层组织中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根据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分析;X光衍射定量分析和性能测试的结果,对现有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用650℃。ZhX2次回大代替传统的680℃×8h×3次回火工艺,最终淬火温度由860℃降为820℃.满足性能要求,较大幅度地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2.
王豫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7,14(2):104-109,115
18Cr2Ni4W钢是一种高合金渗碳钢,渗碳冷却后,渗层组织中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根据光学金相;扫描电镜分析;X光衍射定量分析和性能测试的结果,对现有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用650℃×2h×2次回火代替传统的680℃×8h×3次回火工艺,最终淬火温度由860℃,满足性能要求,较大幅度地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能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温环境下异种钢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碳迁移,进而导致脱碳层在服役中失效的问题,采用电弧堆焊方法研究了12Cr1Mo V低合金耐热钢和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时效时间下的碳迁移问题.研究表明,经高温时效后,焊态区域的组织并未受到影响;在过热粗晶区形成的碳过饱和的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则发生退化,转变成回火索氏体组织.形成的脱碳层组织以铁素体为主,里面夹杂少量的颗粒状渗碳体,特别是在增碳层出现大量的碳化物,形成类似于马氏体的复杂的不规则组织.经菲克定律推导出的扩散方程计算后,证明碳扩散的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较为接近,可用于研究碳扩散的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俄歇能谱仪、透射电镜等,研究了Cr17Ni2铜高温回火脆性的产生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铜在550℃左右回火时所产生的脆性属于可逆回火脆性,并呈沿晶断裂。俄歇能谱仪分析结果发现,回火脆的Cr17Ni2钢中,磷、铬、镍在奥氏体晶界上偏聚显著。透镜薄膜观察结果发现晶界和位错上有小质点析出。上述现象是高温回火脆性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65 Si2MnWA钢860℃加热、290℃等温30分油冷得到以下贝氏体和低温上贝氏体(BⅡ)为主的复合組織。贝氏体铁素体有呈多向分布、也有县平行排列,贝氏体铁素体条内ε碳化物成一定方向析出,在贝氏体铁素体条内和条间有殘余奥氏体。经低温(230℃)回火,有较高強度和高的塑、韧性,尤其是冲击值为常规热处理工艺的三倍。随着回火溫度升高,強度降低、塑性δ_5升高,但ψ_K和a_K值降低。在~450℃回火时,韧性大大降低,出现贝氏体回火脆,这是与殘余奥氏体完全分解、碳化物类型转变及贝氏体铁素体条间和条内存在硬脆的θ相有关。对于形状复杂、要求韧性较高的弹性零件,宜采用下贝氏体等温淬火和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不能超过等温淬火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热膨胀法测定了30CrMnSi2Mo钢马氏体转变动力学,并运用TEM及FEG-SEM分析等温淬火后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Ms点之下等温转变时先发生马氏体转变,等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贝氏体整合组织,先形成马氏体转变量与等温温度存在定性关系.试验钢在260℃等温时得到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这与先形成马氏体细化低温贝氏体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的淬火、回火温度下的4Cr5MoSiVI钢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的显微组织了平行排列的板条马氏体外,还混有多向分布的枣核状马氏体,其中仍存在两种亚结构-孪晶和位错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形变孪晶所占的比例也升高,铝压铸模用4Cr5MoSiVI钢的最佳最终热处理工艺:1080℃±600℃2小时2次回火。  相似文献   

8.
讨论1Cr11MoV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坯料准备,加热,加热温度,终锻温度及锻后冷却,退火等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9.
3Cr2W8V钢的强韧化和离子渗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Cr2W8V模具钢经高温加热淬火加高温回火强韧化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强韧性,消除了早期脆断,提高了模具了使用寿命,强韧化处理后经离子渗氮处理,可在保持基体良好的强韧性,耐热疲劳性的同时,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和耐磨性能,使模具使用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1.
酸性环境中1Cr11Ni2W2MoV不锈钢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腐蚀而导致的表面质量的退化是构件使用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破坏形式,对材料耐腐蚀性能分析,将有助于预测构件在腐蚀环境下的剩余寿命和防腐设计.以5%NaCl和稀H2SO4构成的偏酸性溶液模拟实际服役环境,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1Cr11Ni2W2MoV不锈钢的腐蚀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在该腐蚀溶液中,Cl-加速了阳极金属的溶解,并破坏了Cr2O3的保护膜.在腐蚀的前期阶段Fe元素为阳极金属,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Cr元素逐渐累积、聚集并逐渐超过局部剩余基体材料中的Fe元素,成为阳极金属.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镍在紫铜和不锈钢中可无限固溶,对紫铜管和不锈钢管的焊接,采用纯镍作过渡焊缝,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通过试验,成功地解决了其焊接接头中易出现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2铜管和1Cr18Ni9Ti不锈钢管的焊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镍在紫铜和不锈钢中可无限固溶,对紫铜管和不锈钢管的焊接,采用纯镍作过渡焊缝,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通过试验,成功地解决了其焊接接头中易出现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宽带材(>1 200mm)的冷轧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研究其冷轧及轧后热处理工艺对产品结构优化及拓宽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钢种热轧态为马氏体组织,边部碳化物析出不均,具有硬度高、塑性差的特点,冷轧前对材料进行均值化热处理,改善了组织形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边裂;经过试制,在森吉米尔廿辊轧机上采用小张力、小压下且轧制速度在100m/min以下的轧制方式,能够顺利完成冷轧;轧后冷连续退火,板温控制在700~750℃,卷取采用小张力,避免出现180°以上折弯,以免发生断带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料浆法与真空扩散相结合的方法在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制备Al-Si渗层,并研究其在1 0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利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对氧化产物的显微组织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无涂层不锈钢在1 000℃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直线规律,表面产生了疏松、不完整的氧化膜,且局部存在裂纹,与基体的黏结性能差,经EDS分析可知氧化膜的主要成分为Cr_2O_3以及Fe_2O_3等氧化物,抗氧化性能差.渗Al-Si涂层不锈钢在氧化前期比无涂层不锈钢氧化增重大,主要是由于产生了Al_2O_3保护性膜,氧化后期氧化增重明显降低,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现抛物线规律,并且产生了Al_2O_3保护性膜,厚度约为8μm,与基体的黏附性能好,可有效阻止氧化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提高不锈钢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马氏体耐热型不锈钢是超耐热、超强度合金钢,属于难加工材料。结合切削试验的数据分析,讨论了马氏体耐热型不锈钢的机械性能、PVD涂层和CVD涂层刀具的比对、以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16MnR+00Cr19Ni10不锈钢复合钢板的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MnR+00Cr19Ni10不锈钢复合板的焊缝是由基层、过渡层、覆层三个部分组成。焊接基层时,应严格采用短弧操作,不得触及和融化覆层母材;过渡层焊时在保证熔合良好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基层金属的熔入量;过渡层及覆层焊接采用直焊道不摆动快速焊并严格控制焊接的层间温度≤100℃。  相似文献   

18.
针对3Cr13马氏体不锈钢加工难点,分析给出影响其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从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的选择与切削用量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研究。实践证明,获得的经验对3Cr13不锈钢加工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合金元素Mo对冷轧双相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Mo微合金冷轧双相钢和普通C-Mn冷轧双相钢在不同双相热处理工艺下微观结构,讨论Mo对冷轧双相钢组织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两种双相钢以1700℃/s冷却时,均获得了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马氏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普通C-Mn双相钢得到的马氏体体积分数多。当以5.4℃/s冷却时,Mo微合金双相钢得到的马氏体体积分数多;当加热到820℃保温结束后以5.4℃/s的速率冷却时,普通C-Mn钢的组织组成相为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Mo微合金钢的组织组成相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Mo对铁素体晶粒的细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