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0-31,37
神、人、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理清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成为理解这段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以哲学作为背景,在文学领域内重新审视文艺复兴时期三种并存的自然观类型,总结经验教训,以引起当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吉萍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30-31,37
神、人、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文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理清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成为理解这段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以哲学作为背景,在文学领域内重新审视文艺复兴时期三种并存的自然观类型,总结经验教训,以引起当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的人化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化过程。人类要想彻底消除生态危机,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4.
李立新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23(3):6-7,28
在中国早期造物设计中存在着“寓礼于器”的人文环境因素,和“天时地气”的自然环境因素。这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普遍的两大特征。本文通过解读《考工记》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在早期造物设计中所扮演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云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7)
老庄代表着被扭曲的自然对文明的抗议,要求恢复自然的本性.后现代的生态自然观力图通过返魅自然的内在价值而重新确立"人在自然界的位置".道家与后现代都是在探求一条走出理性和道德牢笼的出路.而这条出路就是制度变革的社会运动.因为只有在充分显示人的本质的社会里,生态和谐才能真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7.
邓喜道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53-55
马克思在批判旧自然观的基础上,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运用辩证法考察并阐述了人化自然的内容和形式、历史与人化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等问题,从而使他的人化自然观具有了辩证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将自然界看作历史发展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促成了自然界"属人化"发展.在实践层面上,人是价值主体,人以实践为中介,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并改造自然.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价值统一,彰显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实现对人的关怀.其中后者是马克思自然观哲学指向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自然观对自然、社会、人本身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对当今世界生态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禅宗自然观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其哲学基础是缘起论与无我论。禅宗自然观包括性即自然、修行的自然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等三个方面。研究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景观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原先对大自然的敬畏转而成为对自然无节制地开发和使用,为了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案例在当今屡见不鲜,如何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的探究,寻求景观设计中人文精神与生态理想的契合点,为创造出人与自然真正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炽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很深远的预见性,对解决生态问题以及建设生态文明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并将其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实践性的提升和理论上的发展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新阶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由此,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逐层展开。 相似文献
12.
邓绍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19(2)
禅宗自然现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其哲学基础是缘起论与无我论.禅宗自然观包括性即自然、修行的自然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等三个方面.研究禅宗自然现的生态美学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茜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9-1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马克思思主义自然观理论的发展。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环境并没有像当下这么恶劣,他们却有预见性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构想,对当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阐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生态文明的基本思想,概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邓世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167-169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待自然的双重性。他一方面肯定自然不可战胜,人应该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高唱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表现了现代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迷茫。 相似文献
16.
于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5)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中西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自然观也截然不同,并进而影响了中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生活观念.中西方的自然观各有优劣,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融合时代背景下,两种自然观应该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董高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42-43
弗洛姆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哲学的视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进行考察,从人性异化的基础得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就弗洛姆对人性、社会以及健全社会与人三方面的思考进行简述,以期对中国当下的社会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人性化趋向的表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设计人性化出现的趋向和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设计人性化的一些主要表达形式,进而引发对设计人性化的深入思考与研究,体现出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了加工机床宜人性设计的四个方面:造型形态、界面、色彩、表面装饰,并针对塑料回收机的造型提出总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国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9-21
随着社会转型发展,人日益物质化、工具化,人际交往也愈来愈功利化,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人的异化问题日趋严重。人的工具化与主体性的退化是社会转型期人异化的本质。异化的心理根源在于人的本真需求未能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满足。应对社会转型期人的异化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完善社会结构,满足人的真实需求,为防范人的异化提供外在保障;二是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健全人格,为防范人的异化提供内在保障。 相似文献